《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杰出的书,它的篇幅不长,没有一般长篇巨著那样冗长的剧情和繁复的人物,故事也很简单,就像一个优美而悲伤的夏夜。

读完这本书,读者会像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一样,仿佛做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梦。随着露珠的破灭,主人公死去,小说也就结束。

先简单的说一下小说内容吧,这本书的名字叫盖茨比,自然讲述的是盖茨比的故事。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1)

电影中的盖茨比

小说用了第一人称视角“我”来叙述故事,而这个我并不是盖茨比,而是一个第三者——尼克,他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事件的亲历者,同时也是盖茨比故事的见证者。小说以他的口吻缓缓道来,或者干脆可以认为尼克就是作者,这本书就是他写的。而“了不起”,这个带有褒贬性质的形容词,就是尼克对盖茨比,也是作者对盖茨比,对他这个人下的判断与定义。

在开头第一章,尼克就自述到:

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尼克叙述道:

于是,我逐渐养成了不对他人妄加评议的习惯,这样一来,许多古怪的人向我敞开心扉……

尼克说:

去年秋天,我从东部回来……就不愿再享受窥探的特权,让别人对我推心置腹了。只有盖茨比让我破例,这个赋予了本书名字的人。

这里,是盖茨比第一次出现。第一章的这一部分像是议论文的总起,当读完小说之后再回来看这部分开头,会感触良多。

那么,这个盖茨比到底是怎样的人,拥有何种魔力?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2)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

尼克,他从中西部城市来到纽约正东的一个小岛,小岛分为西卵村和东卵村,而在东卵村住着尼克的富豪朋友——黛西和汤姆,尼克则住在西卵村,盖茨比的豪宅就在他房子的旁边。

在第一章的最后,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盖茨比终于登场了,尼克夜晚回家时看见了他,但没有正面描写,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盖茨比一个人奇怪地长久地凝视着对面海岸的那盏绿灯,

“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朝着幽暗的海水伸出双臂”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3)

而那盏正是黛西家的灯,他伸出双臂想要紧拥住的,正是整本小说想要说的。

盖茨比的豪宅里夜夜笙歌,他花费巨资宴请各式各样的上流人,从一开始盖茨比的身世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云雾,一个来历不明的富豪,宾客们议论纷纷,谣言四起。在小说的第三章,我——尼克收到了邀请,来到了盖茨比的宴会,盖茨比这人才正式出场。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4)

电影中盖茨比的豪华宴会

随着盖茨比和尼克的交往渐深,读者才终于了解,在五年前,盖茨比曾和黛西相爱,盖茨比原来是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小子,他怀揣着理想和野心,希望出人头地,成为了一个军官,并爱上了一个出身富有的大家闺秀——黛西,然而当他从结束军官生涯回来时,黛西已经被迫嫁人了,嫁的是一个富豪。

紧接着,盖茨比白手起家,实现了所谓的美国梦,成为了百万富翁。

他之所以在西卵村买下豪华别墅,并每晚铺排宴请宾客,就是为了与黛西重会,重温昔日清纯的美好。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5)

纽约城

毫无疑问,盖茨比是个理想主义者,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富豪,应该有不少跌打滚爬的经验,却依然天真得过分,对自己的梦幻依旧一往情深。连尼克都认为,五年了,往昔不可重现,盖茨比却大声反驳道:当然能。

当他和黛西在尼克家第一次重逢时,尼克看出来:

那个下午一定有某些时刻,黛西并不如他梦想中的那般,但这不是黛西的错,而是因为他的幻想生命力过于旺盛这种幻想已经超越了他,超越了一切。他以创造的激情投入到这场梦幻中,不断地给它增添色彩,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点缀着它。再炽热的火焰,再饱满的活力,都比不上一个男人孤独的内心积聚起的情思。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6)

小说看到一半,各处都有暗示,暗示着盖茨比的追爱无法成功,虽然读者都期盼着,现在的剧情走向也是如此——盖茨比和黛西是相爱着的,他们能走到一起,盖茨比也成为了富豪,也没有什么物质上的障碍。

但读者依然会知道,故事不会这么发展,若是完美的结局,那么这就只是一部追梦成功的励志故事,虽然很振奋,但离“了不起(great)”还差得远。

我们似乎都下意识地知道,美好的东西价值最永恒的那一刻是他破碎的时候,尤其是明知会幻灭,却依旧悲剧性地抗争的那一刻,所以作者当然会选择这么做。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7)

易碎的泡泡,正如盖茨比的梦

让我感到惊叹的是,如前文所说,这部小说都非常优美,即使是在悲剧性的那一刻,也依旧娓娓道来,克制而包含力量。

也许是和这部小说的叙述手法有关,故事的讲述者尼克带着局外人的置身事外的语调,读者仿佛就是尼克,也是盖茨比的朋友,不,应该说读者和尼克一样做出了情感上的价值上的选择——选择当盖茨比的朋友。还有就是菲茨杰拉德的语言太美了,与这么一个故事相得益彰。

在小说里,黛西已然成了盖茨比理想的化身。小说描写到:

五年前,黛西那白皙的脸庞贴近他的脸时,他的心跳愈来愈快。她知道当他亲吻了这个女孩,并把他难以名状的憧憬和她短暂的生命气息交织在一起,他的心灵就再也不会像上帝的心灵那样无拘无束了。所以他等待着,再倾听一会儿那已经在一颗星上敲响的音叉。然后,他吻了她。经他的嘴唇一碰,她就像一朵含苞的花一样为他绽放了,这个理想的化身就此完成。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8)

小说没读到结局时,读者和盖茨比一样,把黛西当作女神,也爱着她,她确实很美,象征着爱情。所以一直到结局,黛西的真面目才被揭露开来,给读者以致命一击。

黛西开车碾死了丈夫的情妇,汤姆嫁祸给盖茨比,盖茨比被枪杀在他自己的豪宅里。他活着的时候,无数人来到他家里白吃白喝,却没有一个人出现在他的葬礼上,除了尼克。

撞死人的那天晚上,盖茨比在月夜下彻夜凝视着对岸的绿灯,担负起保卫黛西不受汤姆暴力的工作,然而这只是盖茨比的一厢情愿,第二天,他们两个——汤姆和黛西就忙不及的逃离了,把车祸的责任推到盖茨比头上。

盖茨比的理想就此幻灭,同时随着他理想的幻灭,一声枪响,他就死去了,一切荣辱浮华尽逝,一部绚丽的大剧落下帷幕。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9)

盖茨比在临死前还依然等待着黛西的电话,这是最后的自欺欺人。

我在想,那天晚上盖茨比凝视绿灯,和他在等电话的过程中,应该已经知道,自己的期望是无法回应的。他在凝视的已经不是灯塔,不是黛西,而是某种理想本身,因此可以飞蛾扑火地冲向它,因此毁灭是必然的。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10)

而汤姆和黛西,搞砸了事情,毁掉了人,然后就退回到自己的钱堆中去,退回到麻木不仁或者任何能将他们维系在一起的东西中去,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菲茨杰拉德借尼克的口,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层社会的丑恶嘴脸,那是个精神价值丧失沉迷于物质享乐的时代。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11)

作者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说:这部小说的全部分量就在于,它表现了一切理想的幻灭,再现了真实世界的原本色彩。盖茨比一直在凝视着虚无。

小说最后的结尾:

盖茨比一生的信念就寄托在这盏绿灯上,这个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未来。它曾经从我们身边溜走,不过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美好的清晨——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这是盖茨比的一生,也是每个人的一生。

盖茨比的失败放大了什么(满卷尽是梦破碎的声音)(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