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寺位于县城古陵北路北段的卧龙岗上,后面是刚修建不久的市民公园------卧龙岗公园(原陵川二中)。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1)

(崇安寺)

崇安寺建筑恢弘,居高临下,建筑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我们当地流传的说法就是“先有崇安,后有陵川”,陵川县始置于隋开皇十六年,因其四周山峦环抱,中间地势低平,故名“陵川”。但是崇安寺的历史可上推到后赵时期。初建时名福庆院,后改名凌烟寺。唐初改名“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始被敕命为“崇安寺”,由于历代重修和增建,现存结构大都是明代改建的,也有部分宋,金建筑保存至今,依地势从低而高造三层平台。

崇安寺为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主要的建筑有山门、钟楼、鼓楼、过殿、正殿、插花楼等,中轴线前为山门“古陵楼”,也就是崇安寺的寺门,寺门与众不同,是一座二层三重檐的阁楼式建筑,传说是石勒的陵墓在此而得名,平面形制为长方形,上书四个大字的牌匾“行山钟秀”,后面同样位置上书四个大字的牌匾“留月栖云”。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2)

(古陵楼)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3)

山门是我县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代建筑,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创建,嘉佑辛丑年(1061)设置青石门框和石狮,现存的建筑为明清风格,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带围廊的两层三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

中轴线正中间为过殿,也叫当央殿,是明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4)

(过殿)

最后面就是“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是清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5)

(大雄宝殿)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6)

(大雄宝殿匾额)

中轴线的西面有插花楼一座,叫西插花楼,原为藏经楼,因屋檐翼角起翘形态与状元所戴插花官帽相似,所以叫插花楼。现存建筑形态结构做法为元代风格,东插花楼已毁,是研究中国早期阁楼式建筑的重要实例。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7)

(西插花楼)

在山门(古陵楼)的左右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8)

(钟楼)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9)

(钟楼里面的大铁钟,高1.98m,口径1.64m)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10)

(钟楼)

钟楼为清代建筑,平面正方形,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铁钟的铸造时间为宋崇宁元年(1102),价值十分珍贵。

古陵楼的西侧为鼓楼,也是属于清代建筑,平面正方形,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与钟楼形制相同。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11)

(鼓楼)

与古陵楼东西并列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中间夹有两个“掖门”。两掖门和山门的组合,就是佛家所谓的三门。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12)

(西掖门)

崇安寺内东西两侧均有廊房。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13)

(西廊房)

大雄宝殿后面有一佛龛,也叫石佛殿,上书“开甘露门”,佛龛的佛像至今仍然栩栩如生。

山西陵川栖云寺(陵川县国保之)(14)

(大雄宝殿后面的佛龛)

崇安寺内有“宋三绝”,我们陵川人也称为“三宋”,其一就是古陵楼的宋代青石门框和石狮,其二为古陵楼内保存的《重修崇安寺三门碑》,距今已经有971年历史了,其三就是钟楼内的宋代大铁钟,据说,我们陵川的这个铁钟在国内都比较罕见。

崇安寺具有较高的观赏、历史研究和人文科考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