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大家对俞敏洪都不陌生——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凭借着独有的英语教学思维和技能,曾当选CCTV经济年度人物(2009年)。

他的出身并没有多高级,只是来自江苏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的孩子,他经历了三次高考,最终被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录取。

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励志佳作,但他也曾直言:“我的自卑延续了整整 10 年。”

在北大读书时,某次游泳课后老师哈哈大笑,打趣地说道:“从来没见过一个人‘狗爬’能这么快。”

俞敏洪大学要做几件事(俞敏洪北大毕业)(1)

俞敏洪当时唯一会的游泳动作,就是“狗爬式”。明明是一项难得的技巧,但是因为老师这一句玩笑话,俞敏洪感到无地自容。

在今后的日子里,俞敏洪越发明白,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差异:体育、文艺、学习,甚至是交女朋友,他都比不过别人。

所以俞敏洪自己都说在北大期间,因为自卑,因为害怕,除了读书,什么都没做。

越是不做,他就越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自己瞧不起自己,才是最大的悲哀。

有一位男生,他从小家境优越,学生期间各方面都表现平平。他的父母不止一次地感叹,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无能。

几乎每个跟他接触过的人,都觉得他性格好,甚至好欺负。

之所以他给人这样的印象,就是因为他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

俞敏洪大学要做几件事(俞敏洪北大毕业)(2)

这样的人其实很常见,他们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在内心深处就给了自己一个预判:“我不行,我不可以。”

所以遇事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打退堂鼓,甚至不会有一丝想要尝试,或者努力的想法。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人自卑无非就是有两种情况:没钱、没能力。

但事实上,导致自卑的因素很复杂,尤其是向内的环境,非常的复杂。

通常情况下,自卑的人都有着这样的心路历程:

很多时候,一个人变得越来越自卑,并不是因为外在环境所导致的,而是因为他们总是自我否定。他们并不是不能克服恐惧,而是因为他们过于在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俞敏洪大学要做几件事(俞敏洪北大毕业)(3)

所谓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就是他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受身上,而不是事件本身。

其实任何人可能都出现过自卑的情况,狂妄的人也不例外,但是为什么他们总能给人以勇敢的形象呢?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狂妄自大的人身上,往往都有着莫名的“勇气”。因为他们不在乎自己会被他人如何评价。

自卑的人总是把自我价值和评价看得过于重要,他们为了避免失败,就干脆什么事情都不去做。在这类人眼里,好像社会运作的逻辑在于“只要我不做,问题就不会发生”。

每当这个时候,自卑的人都会选择性的成为唯心主义者,却没有意识到,每当有这样想法的时候,正是他们最肯定自己的时候。然而不凑巧,这样的肯定跑偏了。

俞敏洪大学要做几件事(俞敏洪北大毕业)(4)

就拿成败的概率来说,客观条件稳定的情况下,通常成功和失败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主观因素影响最终结果,并不是每件事都是由主观条件起决定作用的。

而那些“主动放弃”的情况,只是在改变作用力的方向而已。

例如,由于自己没钱,所以选择不去大城市“丢人”,留在县城里坚持做底层工作。换一个角度来看,因为你选择了底层工作,所以你是自己掐断了更多财富来源的可能性。

如果你选择换一个工作,或者去机会更多的城市,你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也会有更多样的结果。你怎么就知道大城市里只有“丢人”,没有挣更多钱的工作呢?

不是社会在抛弃你,是你自己在抛弃自己,是你自己在主动脱离社会。

俞敏洪大学要做几件事(俞敏洪北大毕业)(5)

想要从自卑变得自信,其实很简单。少想一点,多做一点就可以了。

鞋子合不合脚,也得试了才知道。还没试鞋子,就说自己穿不下,你这不叫自卑,我更倾向于称此为自我设限

倘若你发现自己有自我设限的倾向,那么请你再多试一试。

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在道德和法律范围内,放手去做吧。不会没关系,可以学。难度大也没关系,一步一步来。

反复尝试,反复做,你总会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也总会离自信越来越近的。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eyond Yourself》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