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它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是指祸乱发生在家里和内部。可你知道为什么用“萧墙”暗指家中、内部呢?这就要从到底什么是“萧墙”说起。

“萧墙”也称为“影壁”或者“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所起作用与屏风相似。同时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有装饰的意义。影壁由壁身、壁顶和壁座3部分组成,壁座最讲究的是须弥座,壁身是装饰的重点,歇山、庑殿、悬山和硬山都可用于壁顶的装饰。

影壁根据位置和形制,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座山影壁、一字影壁、八字影壁、撇山影壁和跨山影壁。影壁中规格最高的便是九龙壁,多为明、清皇家所用。中国现存的古代琉璃九龙壁有四处:大同九龙壁、北海九龙壁、故宫九龙壁、山西平遥九龙壁。跟着云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唐代建筑屋顶实例 祸起萧墙谈谈古代建筑中的影壁(1)

一字影壁

【一字影壁】影壁俯视平面成单一的细长条。

唐代建筑屋顶实例 祸起萧墙谈谈古代建筑中的影壁(2)

八字影壁

【八字影壁】在一字影壁的基础上将二从影壁向院内弯折形成八字合围的形状。

唐代建筑屋顶实例 祸起萧墙谈谈古代建筑中的影壁(3)

撇山影壁

【撇山影壁】位于大门两侧,与大门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大门向里退2至4米,形成一个缓冲的小空间。

唐代建筑屋顶实例 祸起萧墙谈谈古代建筑中的影壁(4)

座山影壁

【座山影壁】在传统民宅中,院落大门一般正对厢房的山墙。为节省空间,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

唐代建筑屋顶实例 祸起萧墙谈谈古代建筑中的影壁(5)

跨山影壁

【跨山影壁】有时房屋的山墙和院门不在一个轴线上,于是就有意偏离山墙的山尖,制作与院门正对的跨山影壁。

唐代建筑屋顶实例 祸起萧墙谈谈古代建筑中的影壁(6)

大同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王府前的照壁。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是现存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九龙壁。

唐代建筑屋顶实例 祸起萧墙谈谈古代建筑中的影壁(7)

北海九龙壁

【北海九龙壁】高5.96米,厚1.6米,长25.52米。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园内,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双面皆雕有9条龙,原为大西天经厂门前的影壁。

唐代建筑屋顶实例 祸起萧墙谈谈古代建筑中的影壁(8)

故宫九龙壁

【故宫九龙壁】壁长29.4m,高3.5m,厚0.45m。位于故宫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唐代建筑屋顶实例 祸起萧墙谈谈古代建筑中的影壁(9)

山西平遥九龙壁

【山西平遥九龙壁】通高4米,宽约20米。位于平遥古城城隍庙街平遥文庙东侧,建于明初,原为太子寺山门照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