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于幼儿而言,稀疏平常的生活里,也总藏着像星星般耀眼的小灵感与小心动,让他们怦然于心、充满好奇,随之努力想要靠近、感知、探寻、深入...进而儿童的深度学习自然生发~瞧!一次寻常不过的陪餐,看似只是平凡的偶发事件,没想到却激起了孩子们关于“筷子”的强烈探究兴趣!

第一步

“筷”乐缘起 擦出火花

“筷子”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小小筷子,方寸之木,不仅仅是取食工具,更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

而今天的故事还得从一次陪餐说起……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

一天,午餐时细心的弟弟发现陪餐老师手里握着的筷子,于是便有了一番议论:“老师,为什么我用的筷子这么短,大人用的这么长呢?我家的筷子很漂亮,是黄色的,上面还有两个指圈呢!”关于筷子的话题,孩子们似乎有无数的为什么。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想到,筷子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可是除了吃饭用,小小的筷子还能与孩子们之间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于是,我们生成了本月课程故事——《我的“筷”乐记》。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5)

#01 主题网络图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6)

#02 对接《指南》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7)

#03 来源生活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8)

幼儿的生活是其学习的主要方式和学习内容。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工具,如用勺子和筷子吃饭等等。

教师思考

在主题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尝试捕捉关键性事件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以此推进课程的实施。孩子们喜欢玩“筷子”这件事儿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孩子们的兴趣,它就是一个关键性事件。作为老师,我应该追随孩子的兴趣、支持孩子们把筷子玩得更精彩。

第二步

“筷”乐调查 实施解惑

为了尽快弄清关于筷子的“秘密”,我们邀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来了一次“筷子大调查”。“调查”以绘画、讲述的形式进行。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9)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0)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1)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2)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3)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4)

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超市、商场、厨房、饭店等处,找到了各种材质的筷子。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5)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了解了“ 小”筷子的“大”不同。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6)

集体探索① “筷”来说

大调查后,小朋友们了解到:远古时代的人类使用手抓食物进食,但汤羹类的食物用手抓很是烫手,我们的祖先想出了借用木棍,草茎的办法来进食,于是“筷子”就诞生了。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7)

孩子们相互欣赏自带的筷子,在“找茬”中快乐畅聊。在辨别、交流中拓宽视野,认识了各种各样不同颜色、形状、材质的筷子。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8)

弟弟说:“我找到的筷子很可爱,是专门给小朋友用的。”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19)

轩轩说:“我找到的是不锈钢的筷子,它很结实,不会断哦。”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0)

伊伊说:“我找到的是竹子筷,扁扁的,上面还有竹子的香味呢”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1)

小博说:“我找到是塑料筷子,它很轻,颜色也很美。”

教师支持

教师要接纳幼儿的不同观点,鼓励幼儿积极表达,为孩子交流不同见解提供机会,由孩子来互相提问、互相反驳,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能够引起幼儿再次探究的兴趣。

集体探索②“筷”来画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2)

搜集来的好看的筷子,让有的孩子心动提出:“老师,我想要画一双好漂亮的筷子,送给自己!”“好呀,那你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自己亲自设计出属于你们独一无二的筷子吧!”说干就干,小设计师们开工啦!瞧,他们设计的多认真,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筷子设计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3)

教师反思

在孩子们设计筷子的过程当中,将自己的想法用笔在画纸上表现出来,并能够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设计图,该活动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

集体探索③“筷”来吃

午餐时间到了,今天是大家第一次在幼儿园里用筷子进餐哦......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4)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5)

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孩子能较快掌握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有些孩子抓握筷子时的姿势不正确。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我们教孩子们学会了儿歌《我会使用筷子》:小小手变手枪, 两根筷子放上去,中指哥哥夹中间,无名指弟弟往上托,我会稳稳拿筷子。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6)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朋友们基本上都能稳稳地夹住饭菜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7)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8)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29)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0)

教师反思

我们本次的班本课程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们在家也鼓励孩子使用筷子吃饭,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筷子,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并和孩子一起体验使用筷子进食的乐趣。家园携手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1)

第三步

“筷”乐游戏 学在其中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在孩子的眼里,筷子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它除了可以用来吃饭,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吧……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2)

①“筷”乐一夹

夹弹珠的游戏真好玩!我们来场比赛吧,看谁夹的弹珠多?

“准备,开始!”小选手们拿着筷子,在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一颗、一颗、又一颗,快速地夹起棋盘里的弹珠,放入面前的棋格中。比赛结束了,快来数一数谁获胜呢?

②“筷”乐挑棒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3)

听说,爸爸、妈妈小时候都玩过挑棒游戏,那是用小棒子来玩的,现在我们用筷子试一试哦!

教师反思

益智区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一次次地操作体验,学会了细心地去做一件事,还将数字概念融入到游戏中,不经意中发展了孩子们的计数能力,感受到使用筷子乐趣的同时,也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

③“筷”乐建构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4)

我们的建构区,分为了纯筷子建构和添加辅助材料的筷子建构。

在孩子们奇思妙想、巧手建构下,小筷子变成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神奇的“筷子桥”、“筷子城堡”……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5)

教师反思

5岁的孩子在立体图形认知方面逐渐理解并能区分“面”和“体”,认识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有区别的。孩子们的创意太棒了,开始尝试用多种方法建构立体图形,在不断的探索中激发新的创作灵感,让作品呈现不同的表现手段和美感。

④“筷”乐提米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6)

“筷子提米”,小小筷子能拎起一瓶子的米,你信吗?

“筷子真的可以提起来吗?”

“让我来试一试。”

“你看,把筷子插得深一点就可以提起来了!”

“我觉得瓶子里的米也要多一点。”

哇塞!细细的筷子真的像大力士一样居然能拎起一瓶米,太神奇了!

⑤“筷”乐沉浮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7)

快看,这里有一盆水,你们想玩吗?

把筷子放进去,看看有什么发现?

我的木筷子浮起来了,你的塑料筷子沉下去了。哇,筷子简直太好玩了。

教师支持

科学区通过统计表的记录可以将幼儿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可视化,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以便于后期的实验交流,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

⑥“筷”乐投壶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8)

一把筷子、几个奶粉罐,瞄准、投射……哈哈,投中啦!

投中的孩子仿佛要向全世界分享他们的快乐!没投中的孩子也不轻言放弃,而是一直重复尝试投掷,直到投中。

教师反思

在自创的投壶游戏中,幼儿能上下肢协调用力、基本掌握肩上挥臂投掷的方法;同时投壶又是一种促进数学能力发展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对目标的远近高低有一个目测,对抛掷方向、力量、速度、抛物线等有一个内在的运算过程。

⑦“筷”乐敲打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39)

“咚咚锵,咚咚锵.......”你们知道我们这是在干什么吗?

我们正用筷子演奏一段好听的打击乐呢!筷子敲击发出来的声音就像在敲鼓,快来加入我们的演奏乐队吧......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0)

教师反思

科学实验中孩子们不仅发现了筷子敲在不同材料的物体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一科学现象,同时筷子和“乐器”们碰撞出的美妙音符,也满足了孩子艺术表演的欲望。

⑧“筷”乐烧烤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1)

“卖串串咯!好吃的烤串串咯”孩子们在美工区和角色区忙的不亦乐乎,原来筷子还可以用来做烧烤的串串呀,你想吃吗?快来我们的“筷乐餐厅”品尝吧!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2)

教师反思

在“串串餐厅”筹备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领取了自己的任务,这是我们在课程故事开展中最看重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推动着孩子不断地商量、探索,不断尝试、调整。

第四步

“筷”乐礼仪 文化传承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筷子也参与其中,它背后的饮食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发展了完备的礼仪规则,约束人们用餐、用筷举止优雅。那么到底有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呢?为了给孩子答疑解惑,我们利用绘本故事《中国筷子》,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许多关于筷子的学问呢!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3)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4)

①餐桌礼仪

◎在家让长辈先动筷,主人让客人先动筷。

◎吃饭时候不要大喊大叫。

◎吃饭时不要挑菜,不用筷子在菜盘子里搅来搅去。不要伸到别人面前盘子里夹菜。

◎吃饭时不要玩闹,吃完要学会打招呼:“我吃饱了,大家慢慢吃。”

◎不要当众剔牙,如若需要,请拿餐巾纸遮挡。

②公筷公勺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5)

疫情暴发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识。然而,中国家庭中传统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也在危及大家的健康,给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使用“公筷公勺”能让我们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这不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他人。

孩子们在班级内发起了“公筷公勺”倡议活动,人人争做文明健康好公民!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6)

第五步

“筷”乐延续 梦在远方

①“筷”乐收获

课程追随儿童,在《我的“筷”乐记》班本课程中,我们与孩子一同收获了很多,孩子们对于筷子的外形、种类、式样、使用方法、玩法等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生活即教育”,孩子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积极参与,倾听孩子、全心全意关注孩子的表现,不断适时地提供材料、变化空间。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7)

②“筷”乐反思

筷子的故事教案(课程故事我的)(48)

整个活动,我们都围绕着“筷子”展开。虽然孩子们探究的是小筷子引发的很小很小的问题,小到成年人不需要思考就能下意识地给出答案。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问题就好比“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偶然还是必然?”他需要去论证、去思考、去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且他会对自己得到的答案深信不疑。

有的时候,我们直接给孩子答案,会剥夺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错失体验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法。就像那句至理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过程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实验与实践、有调查与记录、有实地参观与查阅资料等等。

期冀他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碰到相似的问题时,能够调动经验,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收获真理。

# 结束语

生活即课程,兴趣即动力,放手即获得。育幼园里中四班宝贝们的“筷”乐脚步从未停歇,“筷”乐课程仍在继续…学习是永无止境,还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园长、老师们多提宝贵建议,我们和孩子们将会带着新的热情和好奇,继续大胆探索,一路“筷”乐前行……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最后祝大家筷筷乐乐!

素材提供:中四班

审 稿:园长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