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抑郁症人的心理(从抑郁症到重新热爱生活)(1)

前几天,我的一名来访者脚步轻快地走进咨询室,曾经的他很明显地让人感觉到低气压,没有活力、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把“我真是太失败了”这句话挂在嘴边,而现在的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停下来思考,然后说:“也许可以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和他展开治疗的这半年里,我再次用到了这两个方法,虽然这两个方法的有效性早已被证实了,但是我仍会因为感受到了一个人恢复了对生活的热爱而欣喜,现在我把这两个方法分享给你们。

一、“积极心理暗示”的魅力

我们总会感到生活很困苦,我们和别人诉说着现在的困境,例如工作上没有起色、年老的父母需要照顾、不爱学习的孩子令自己大伤脑筋,同时,我们也在一遍遍地在心里告诉自己:你现在的情况非常糟糕,你没有能力去解决。

这些也许成为了我们为之努力的一个看似很完美的理由,但其实,也许我们还有办法来扭转这个局面。

如何走进抑郁症人的心理(从抑郁症到重新热爱生活)(2)

和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心理学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告诉了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长和老师他的团队在做一项实验——寻找一批最有潜力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然后罗森塔尔和他的助理在几个班里观察学生的行为,最后在学生名单上圈出了十几个同学的名字,告诉老师和校长说:“这几名学生的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几个月的时间,罗森塔尔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发现那些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这就是“积极心理暗示”的功劳。

当罗森塔尔把这些最有潜力的学生的名单告诉老师以后,首先给予老师们“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开始相信这些学生确实是最具有潜力的,于是老师总会在有意无意间多向这些学生提问题,然而这几名同学感受到了老师的“积极关注”之后,觉得老师对他们有很高的期待和信心,于是他们就开始努力学习,结果成绩就逐步提升。

如何走进抑郁症人的心理(从抑郁症到重新热爱生活)(3)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被“选出”的孩子们,看似什么都没有改变,他们的学习内容、他们所在的学校及班级、他们的生活环境,这些统统没有改变,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成绩会在仅仅几个月后就有了提升,成为佼佼者了呢?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对他们很有信心,从而增加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可以给予他们强大的力量来面对任何困难。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们感觉到自己似乎有一段时间停滞不前,我们就可以给自己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你可以改变现状,你可以拥有想要的生活,这些“积极暗示”同样不会带来现实层面上的改变,但是你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让自己继续前行,何不试一试呢?

(强烈建议抑郁症的朋友去看两本书,一本是《战胜抑郁》,另一本是《情绪自救》)

二、你需要一颗“平等心”

当我们通过“积极心理暗示”让自己充满力量之后,我们还需要一颗“平等心”来平衡自己的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目标努力奋斗,但是到了最后却迎来了不满意的结局,我们会沮丧于为何拼尽全力却还是一事无成。

如何走进抑郁症人的心理(从抑郁症到重新热爱生活)(4)

就像何时艳阳高照、何时会下雨、天上的云、树林间的风,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不会因为连续几天的阴雨绵绵而失眠,也不会因为突然起了大风而懊恼不已,因为我们知道,即便这些事情与我们的想法相左,但是我们也无力改变,那么就根本无需纠结。

而涉及到我们自身利益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就没有那么淡然了。

我们认真复习了一门功课,会紧张地等待着考试成绩;我们付出了一段感情,会患得患失,担心将有不好的结果,我们纠结于过去做的一个错误的决定,我们担忧着未来的一切不确定性。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吗?还是如同自然规律那样,我们只需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呢?

与其总是纠结于不可控的因素,不如我们选择享受过程中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当我们努力过了,我们就可以淡然地面对结局,更不会留有一点遗憾了。

想到《情绪自救》书中讲到这一段话:生活中的困境可能一直都会存在,我们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它们,当我们有了“平常心”,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难题,似乎也并不难解决了。

如何走进抑郁症人的心理(从抑郁症到重新热爱生活)(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