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油性和干性皮肤怎么区别(干性油性关于皮肤类型)(1)

面部皮肤类型的迷思与误区(干性?油性?)

目前常用的面部美容皮肤分型(Cosmetic Facial Skin Type),根据皮脂(出油)分泌量将面部皮肤类型分为干性(dary skin type)、油性(oily skin type)、中性(normal skin)及混合性(Combination skin type)。

油性和干性皮肤怎么区别(干性油性关于皮肤类型)(2)

图源锐景

然而,这种分型不是经过科学或医学定义的术语。这种分型实际上是化妆品从业人员提出的。

据说 Helena Rubinstein 在 20 世纪初首先提出了皮肤类型。实际上,查阅国外文献,关于面部美容皮肤类型(Cosmetic Facial Skin Type)的论文凤毛麟角,不超过20篇。

除以上4种皮肤类型外,在美容行业中,还将敏感性皮肤列为另一种皮肤类型。敏感性皮肤的确定依据的是皮肤的敏感度,而与油脂、水分无关。

由于护肤不当等原因,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理论上,以上4种皮肤类型,都有可能发展为敏感性皮肤。

皮肤类型为什么重要?

通常,人们会根据面部皮肤是否干燥、出油是否过多,而使用相应的护肤品。当对自己面部的皮肤类型认识不足时,则极有可能采取错误的护肤方式及护肤品。

目前,在科学界,对于皮肤类型没有明确的共识。皮肤类型理论上主要由基因决定,但又非常容易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

面部皮肤类型,应当指面部皮肤在较长时期里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偏干或偏油)。

也就是说,皮肤是干?是油?是相对固定又处于动态平衡的。

“皮肤干燥或出油,很容易随环境、气候、护肤习惯、卫生习惯变化(动态平衡)。但一般不会从一个极端(干性)变成另一个极端(油性):相对固定。”

人群中哪些皮肤类型最常见呢?虽然无这方面的调查数据,但通常认为,混合性皮肤最为常见。但到底各种皮肤类型能占多少比例,尚无确切数据证实。

误区一:干性皮肤是因为缺水,油性皮肤是因为出油

面部美容皮肤类型的分类实际上是根据皮脂分泌多少而定的。

韩国学者指出:皮肤含水量非常容易受环境湿度的影响,而面部皮脂分泌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比皮肤水合较小

油性皮肤描述的是皮脂腺分泌皮脂较多,而干性皮肤描述的是皮脂分泌较少导致的皮肤干燥。

如前所述,皮肤类型(干湿状态),很容易受环境温度、湿度、护肤方式、清洁方式等的影响而变化。

当环境干燥或过度清洁时,皮肤就会变得干燥。此时,导致皮肤干燥的原因主要是皮肤水合不足。

虽然最初在定义干性皮肤的时候,主要指皮脂分泌少导致的。但实际上,后天的各种外因会导致皮肤含水量下降,从而出现皮肤干燥。

任何皮肤类型,由于后天因素(尤其是护肤不当)导致皮肤干燥时,都要及时加强保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皮肤回到正常状态!

如果不当一回事,皮肤持续干燥,当干燥程度较重时,一定会损伤皮肤屏障,长期下去必然导致敏感肌。

我们都听说过油性敏感肌。理论上,油性皮肤不容易干燥,也不容易敏感。但如果过度清洁,就会导致皮肤干燥,破坏皮肤屏障,从而形成敏感肌。

油性和干性皮肤怎么区别(干性油性关于皮肤类型)(3)

图源锐景

误区二:混合性皮肤是油混干

通过所说的混合型皮肤指T区出油多,而面颊皮肤较干。但实际上,没有人天生U区干。

当T区出油明显较多,而U区感觉不到干燥时,也属于混合性皮肤。所以U区是与T区相比的相对皮肤干燥状态,并不意味着U区是真正的干性皮肤。通常U区应该是中性皮肤,而非干性皮肤(个人观点)。

不过,许多人不注意分区护理,在洁面时使用清洁力强的产品,会导致U区皮肤干燥。或者,没有过度清洁,但U区没有注意保湿。

T区出油量也是因人而异,很多人T区出油较U区多,但总量并不多。所以,T区并不一定会感到油腻。

误区三:皮肤类型是天生的,不会改变

从基因角度讲,皮肤是干?是油?确实是天生的。

有不少基因与皮脂的生成有关。当这些基因高度表达时,并在后天因素(如雄激素)的刺激下,皮脂分泌过多,就会形成油性皮肤。

而天生的干性皮肤实际上只存在于像特应性皮炎这样的病理状态下。特应性皮炎的患者,丝聚蛋白基因(FLG)先天缺陷,导致天然保湿因子(NMF)合成障碍,从儿童期皮肤就会出现干燥、鳞屑、瘙痒。

衰老(年龄)是影响皮肤的出油量和水合程度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脂分泌量逐渐减少,这种现象在女性尤其明显。

一部分老年人会从年轻时的油性皮肤转化为老年的干性皮肤类型。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皮肤类型是可以彻底改变的。

对于天生皮肤干燥的病理状态,由于是基因缺陷导致的,是不会转变成其他皮肤类型的。

误区四:皮肤类型属于肤质,不属于皮肤病

一般来说,中性(正常)皮肤、油性皮肤是天生的。

而干性皮肤,往往是一种暂时的皮肤干性状态,或者属于皮肤干燥症等以皮肤干燥为表现的皮肤病。

我认为,除了暂时的皮肤干性状态外,并不存在天生的干性皮肤类型(个人观点)。

而油性皮肤者,当出油量较多时,常常会发生脂溢性皮肤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等。

在皮肤科学中,oily skin(油性皮肤)是seborrhea(皮脂溢出)的同义词。而dry skin(干性皮肤)是skin xerosis(皮肤干燥症)的同义词。而皮脂溢出和皮肤干燥症均属于皮肤病理表现。

在国内外出版的美容皮肤科书籍中,在介绍“干性皮肤”时,指其角质层含水量≤10%。而当角质层含水量将至10%以下时,皮肤会出现粗糙、鳞屑,且百分百会损伤皮肤屏障。这也说明,不能仅仅把干性皮肤当成一种简单的皮肤类型。

误区五:皮肤类型应该使用仪器检测

目前,评判面部皮肤类型时,是根据个人自我感知的面部皮肤状态(出油多少、干、紧绷或者可以触摸到的皮肤油脂、皮肤粗糙、脱屑。我们称之为:主观评价。

有学者使用皮脂检测仪:Sebumeter。检测面部皮肤皮脂含量,并与主观判断的皮肤类型进行比较,发现检测出的皮脂分泌量与个人感知到的皮肤类型并不完全一致。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皮脂检测仪,其中大多数的便携式设备准确性并不高。而用于科研的设备则难以在美容机构普及。

实际上,主观感知结合触摸,基本上可以判断皮肤是油腻还是干燥,或者正常。

以皮脂分泌量为判断标准的面部美容皮肤分型,至今仍广泛应用,正是由于其简单易行。实际上,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皮脂检测仪的意义不大。

小结

1、面部美容皮肤类型并非公认的科学定义,但由于简便易行,仍被广泛使用。

2、基因是决定皮肤类型的主要因素,但后天环境、气候、年龄、饮食、护肤方式等因素非常容易改变皮肤状态。因此,皮肤类型处于动态平衡,而不是绝对固定的

3、油性皮肤及干性皮肤均属于不健康的皮肤类型,需要小心护理。中性皮肤或油性皮肤若护理不当,也会导致皮肤干燥,甚至形成敏感肌。

4、皮肤是干、是油,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消费者在日常护肤时根据皮肤状态的变化随时调整或者更换护肤品。保湿对于任何皮肤类型都是需要的,是重中之重

5、当你天生皮肤干燥时,需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就医。因为,您极有可能患上了导致皮肤干燥的皮肤疾病。

6、待续……(欢迎在留言区提问)

更多皮肤临床知识哪里看?

快来“医生站”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