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古装剧中经常听到奴才两个字,这是主子对下人的的一种称呼吧。但是有一个叫做包衣奴才的,不知道各位是否听过,你知道这个和普通的奴才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什么才是包衣奴才?其实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官员都自称自己为奴才,而"包衣奴才"即为家奴的意思。

奴才是什么时候出现这个称呼的(包衣奴才是奴才吗)(1)

剧情人物

  "包衣"一词来自于满语的音译,意为"家庭的",所以连在一起就是"家庭的奴隶",也就是家奴。那这些包衣奴才的来源从哪里来呢?战争年代主要来自于战俘,而和平年代主要来自于罪犯、破产者、欠贷户,还有包衣们所生下的子女。这些人一旦和八旗封建主确定包衣制度,则一生都毫无人身自由,即使日后因战功而发达显贵,但对其主子还是保留着奴才身份,就像一个印记一样,永远无法抹去。

奴才是什么时候出现这个称呼的(包衣奴才是奴才吗)(2)

剧情人物

虽然包衣奴才的地位大多数是在汉人百姓之上,但在那些八旗贵族眼里,就是一个奴隶、奴才。包衣虽然可以做官,可以独立做些事,但他的身份永远没法改变,除非改朝换代。包衣的地位有高有低,其中在皇帝底下的,地位最高。宫廷剧《延禧宫略》中,剧中的魏璎珞就是包衣奴才出身,因此和富察傅恒身份相差甚大,最终错过在一起的最佳时机。包衣奴才又被称为包衣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是清代八旗组织内部的一种人身领属制度,为八旗贵族所有,从事家务和生产劳动,其中一些包衣因受宠而显贵。

内务府的主要人员是皇帝直辖的上三旗包衣(booi),他们在身份上属于皇帝的家仆。换言之,清朝皇帝偏好任用包衣家人来为其管理家务,与传统王朝喜好任使太监的作法不同,也是清代不曾发生宦官乱权的主要原因。但包衣若仅在内廷为天子执家务,很难在清朝的政治制度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更为重要的是,清代的几个重要税差皆属内务府包衣专缺。内务府包衣出任重要税差的代表性例子,莫过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奴才是什么时候出现这个称呼的(包衣奴才是奴才吗)(3)

剧情人物

  因为"包衣奴才"负责的都是一些琐事或者脏活累活,就别谈有地位了。"包衣奴才的"子孙后代皆为包衣,其生老病死都由主人决定,所以在清朝包衣是一个很悲惨的职业。但是包衣奴才也有另一个很好的升迁机会,因为有些"包衣奴才"长期服侍满族贵族,所以情商高的很容易得到信任。

奴才是什么时候出现这个称呼的(包衣奴才是奴才吗)(4)

剧情人物

  所以使得"包衣奴才"成为了一个两面性的产物。一方面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受尽了统治阶级的凌辱与剥削,另一方面包衣奴才相比于常人可以更加快速的升迁,从而享受荣华富贵,最上等的包衣奴才甚至可以入旗,也就是加入八旗贵族的阵营,这在当时可是不得了的殊荣。所以包衣奴才是清朝封建制度的产物,是一种非常扭曲人性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