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9月11日,南京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陆续来校报到,一大早,鼓楼校区就热闹了起来。今年,南大迎来3907名新同学,分别进入开甲书院、安邦书院、有训书院等七大书院学习。萌新们与家人在校门口告别,由学长学姐引导入校报到。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1)

△胡金波书记为新生送礼包

新生报到现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为新同学送上了寄语与祝福:“同学们是南京大学实现四个校区联动提质,及鼓楼校区开启“寻根性办学”第一届入住的学生,你们将会在南大教育发展史上留下十分醒目和难忘的一笔。这里是产生美好故事的地方,是滋润生命成长的地方,也是你们终身难忘的地方。在这里会产生中国最好的本科,最好的本科一个的重要价值目标是追求卓越,你们在这会成为新时代卓越的一代,我想同学们在这里一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2)

△胡金波书记和新生拼接梦想牌

校园里设立了梦想约定站,萌新们会携带梦想约定卡主卡,联系好持有对应副卡的学长学姐,一同在梦想约定站完成卡片对接仪式,仪式感满满。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3)

△王嘉栩、刁嘉琳兄弟俩

当天,王嘉栩、刁嘉琳兄弟俩在梦想约定站前留下了合影。南京这对同时被南大录取的双胞胎兄弟,出生间隔3分钟、高考成绩差3分。哥哥王嘉栩被录取为理科试验班(数理科学类)新生,弟弟刁嘉琳被录取为电子信息类新生。“父母送我们到门口,然后学长学姐接我们进来,尽管早已经知道被录取,但感受到校园环境还是既兴奋又高兴,我们现在报到手续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希望在大学能一步步前进,不断有收获。”王嘉栩说。让兄弟俩感到亲切的是完成梦想约定卡时,还遇到了同为南师附中毕业的师姐。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4)

△朱国荣教授和罗济晗

73岁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国荣与同宗的外曾孙女罗济晗也在梦想约定站合影留念。毕业于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她被南大的西班牙语专业录取,“见到长辈感到非常亲切,他是我的指路灯,让我在南大更有种家的感觉。”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5)

△王语叶

“南大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对学生非常关怀,我非常喜欢”,参加先修营的王语叶同学对学校环境已渐渐熟悉。她通过强基计划坚定地选择了南京大学,录取专业为历史学,“我偏向历史学科,南大的历史学科在全国属于一流水平,其实高一研学时,我就来过南大做一些课题调研,高中三年也一直关注着南大。”王语叶兴趣爱好多样,体育成绩也不错,高中还打破过两项校纪录,“希望在南大这个平台尽可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6)

△志愿者帮新生运送行李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7)

△志愿者小车队伍有序排队迎新生

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也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鼓楼校区广州路门口,志愿者们各拉着小推车,整齐排列着迎接新生。为了更好地为新生服务,学校还创立了志愿者之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一新生陈腾飞是一名南大老生,负责统筹本次志愿者之家的工作。他介绍,全校有3000多个志愿者参与迎新工作,主要工作有接驳、帮助新生搬运行李等,“我们这些老生原先也是新生,入学的时候也由学长学姐帮助搬运行李,除了帮忙搬运行李,在路上志愿者也会为新生介绍南大的历史和校园环境,我想这也是一种传承。这是学弟学妹们整个求学之旅的一个崭新开始,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留下好的印象。”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8)

△新生和家人在校门口合影

据了解,1992年的秋天,南大鼓楼校区迎来了上个世纪最后一批本科新生;1993年起,新生先后在浦口校区和仙林校区报到。时隔30年后的秋天,2022级本科新生全部入住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完成一年的“寻根性培养”,在百廿文化中浸润修养,在深厚底蕴中传承南大精神。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9)

南京大学梯队(鼓楼校区我们来啦)(10)

通讯员 佘静 李凌霄 现代快报 记者 于露/文 赵杰 刘畅/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