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与交响乐的结合(交响乐指挥民乐首秀)(1)

刘沙、吕嘉、李心草在开幕式上谢幕 牛小北/摄

文 | 孟绮

民乐千年,一脉相承,中国民族音乐博大、唯美,承载着中国人独有的音乐记忆。芳菲四月,国家大剧院首次推出民族音乐主题特别策划艺术节“国乐之春”,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国乐团等众多民乐团参与其中,与指挥家吕嘉、刘沙、李心草、夏小汤、许知俊、胡咏言等强强联手,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演绎,展现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传承与时代发展。虽然受疫情影响,包括闭幕式在内的多场音乐会未能如期上演,但多位交响乐指挥的“民乐首秀”,无疑成为首届“国乐之春”最抢眼的亮点。

跨界就是要强强联合

“这个地方可以再出来一些……这个小节大家可以自由呼吸后再回到终点……音乐到最后讲究的是线条和色彩,这个地方大家可以演奏得再有线条感一些……”说完,指挥家吕嘉用指挥棒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作为乐团中距离指挥最近的人,首次排练结束,中央民族乐团首席金玥直言感受颇多,“吕指挑选的作品我们都演过很多次,但不同指挥有着不同的解读。吕指带给大家一些音乐的线条感,包括节奏之间的变化。乐队整体在声音上的改变是可以听得出来的,张力也很强。”

首届“国乐之春”开幕式音乐会,由吕嘉、刘沙、李心草共同执棒中央民族乐团。对于自己的“民乐首秀”,吕嘉表示:“这是我职业指挥生涯首次与民族管弦乐团合作,第一次排练之前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中西方音乐的声音、律动以及很多细节都不一样。但与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们的首次合作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有一种新的挑战和快乐。演奏家们的反应很快,对音乐也非常敏感,通过短暂的排练,最后的呈现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跨界就是要强强联合。”演出结束后,吕嘉再次表达了喜悦之情,“还没有过足瘾,有机会一定还要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挑战整场音乐会。”

吕嘉和李心草与乐团排练时,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刘沙都在现场。“两位指挥家选择的作品都是我们团的保留曲目,但经过短暂的排练,就给乐团带来了非常多改变,包括乐团的声音、音乐的处理……我仿佛也上了两节大师课,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乐团的演奏家也都有所收获。”

“我对大型民族管弦乐涉猎很少,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指挥完整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指挥家李心草坦言自己既兴奋又紧张,“当我对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提出要求时,他们不仅可以毫无障碍地接收到,而且完成得非常好,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想。”李心草表示,他想把他认为的民族管弦乐的声音,在排练中试验一下、感受一下。“我在交响乐指挥中对句法、音乐性格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中国民族音乐,但又不能完全按照西方交响乐训练乐队的方式,还要保留中国民族管弦乐声音特色。”

民乐与交响乐的结合(交响乐指挥民乐首秀)(2)

胡咏言执棒北京民族乐团 牛小北/摄

携手北京民族乐团亮相首届“国乐之春”的指挥家胡咏言,也是首次执棒民族管弦乐团。第一天排练下来,胡咏言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我们的民族管弦乐团发展很迅速,乐队演奏员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演奏规范。”对自己的“民乐首秀”,胡咏言最关心的是如何发挥民族乐器的魅力和特色,“每一件民族乐器,既是历史传承的体现,也是文化积淀的展示,这么多种乐器汇聚在一起,既要发挥自身特色,又要和谐共存。”

在刘沙看来,交响乐指挥更注重乐队声音的平衡,在训练乐队的过程中,交响乐指挥的严谨值得大家学习。“每个指挥对民族管弦乐团声音的认定不同,对旋律处理也不同,乐队演奏员应该配合指挥,同时指挥也要向演奏员学习,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奏员有他们的优势,更善于展现民族音乐的内蕴以及意境之美。”

交响乐指挥打破民乐惯性

民乐与交响乐的结合(交响乐指挥民乐首秀)(3)

夏小汤执棒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指挥家夏小汤指挥民族乐团的频率保持在每年一场,问及原因,他笑称指挥家就像厨师,有人专攻西餐,有人热衷中餐。“作为交响乐指挥,偶尔跨界执棒民族乐团没有问题,但我还是希望自己将精力更多专注于交响乐团。”本届“国乐之春”,夏小汤受邀执棒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上演“国乐绽放·经典永恒”音乐会,上演了《丰收锣鼓》《春江花月夜》以及民族管弦乐《乱云飞》等经典作品。在夏小汤看来,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团建制以及创办初衷是吸收借鉴了西方交响乐团的,所以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从乐器设置上又大不相同,对标弦乐、管乐、打击乐外,民族管弦乐团还有弹拨乐组,弹拨乐组的乐器声音干净、整齐,更像一件复合乐器。“指挥对声音是非常敏感的。如何让乐团的声音更抱团,通融性更强,这是我一直努力的。”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公众号在演出后推文评价:“本场音乐会演奏的所有曲目均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原创或首演的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作为优秀的交响乐指挥,夏小汤指挥在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合作中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在对经典传统曲目的处理中,他不拘泥于谱面的音符节奏,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排练中,他对呼吸气口、触弦角度、演奏力度等调整得极为精确平衡,使乐团在交响性、音乐性上更进一步。”乐团一位演奏员也表示:“夏指的指挥风格恢宏大气,指挥技法十分精准且富有激情,尤其注重细密节奏的准确整齐与整体的乐队平衡,我们演得十分过瘾。一部作品,也许我们按照固有版本演了无数遍,但我们依旧不能依赖于惯性,面对指挥提出的要求,应该多思考。在舒适区待得有点久,被指挥‘激活’了,呈现了不一样的状态。”

作曲家、指挥家景建树一辈子从事民乐,对民乐的发展格外关注。当他听说指挥家夏小汤要执棒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特意在买票时挑选了指挥左侧的楼座,仔细观摩了整场音乐会。“交响乐指挥认真拜读、解析民乐经典精品,需仔细研究民族音乐特有的奥妙与诀窍,特别要搞懂戏曲节奏变化和旋律神韵,加之西乐指挥系统的指挥技巧,亦能使民族乐队精神为之一振,经典精品会呈现出令人惊叹、惊喜的崭新状态。当晚音乐会最考验指挥的是彭修文大师的经典编曲《乱云飞》和琵琶与乐队《春江花月夜》,我觉得夏小汤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不仅给出了一些小分拍,还在转换速度前给了预备拍,非常清晰。”

在景建树看来,“民乐团与交响乐指挥合作是一个好现象。中国的指挥家,都应该会指挥中国的民族音乐。民乐团应该吸收交响乐训练中的长处,在音准上下功夫。乐团也要配合指挥,排练过程中有碰撞很正常,敢于碰撞值得点赞,但最终演出时要统一到指挥的要求上。同时,交响乐指挥执棒民乐团时应该虚心学习,民乐并不简单,民族音乐中充满复杂性。”

夏小汤表示,“排练中,你可以感受到演奏员的国际化审美、国际化发音以及国际化意识。”夏小汤建议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奏员们要习惯跨界合作、跨界学习,不拘泥与自身专业。“交流多了,所见所闻更多,收获就会多,应该随时代而进步。”

作为交响乐指挥,中国音乐学院原指挥系主任杨又青近年来接触的民族乐团越来越多,既有邀请其指挥演出,也有邀请其作为专家评审进行乐队考核。在他看来,交响乐指挥执棒民族乐团这是一件好事,这会给乐团带来新的视角和新的体验,“同样作品的不同诠释,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乐团。”

累积作品才能优中选优

作为中央民族乐团的首席指挥,今年是刘沙进团第二十年。“早年间,几乎没有交响乐指挥愿意指民乐。”在刘沙看来,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有三,第一是民族管弦乐团的形式和水平不被认同,第二是指挥不了解民族乐器,第三是缺少好作品。“如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交响乐指挥愿意执棒民族管弦乐团?还是因为民乐整体越来越强大。民族管弦乐团的水平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专业作曲家特别是青年作曲家热衷于创作民乐作品。”近年来,刘沙委约了罗麦朔、周娟等多位作曲家创作民族管弦乐作品。不论执棒哪个乐团,他都会挑选民族管弦乐新作进行演出。

作曲家刘青表示:“近年来,我接到的委约创作任务大多为民乐作品,乐团希望通过作品帮助乐团在各方面有所提升,例如乐团编制、经费支持等,这都是一部好作品可以做到的。”作曲家将自身对民族音乐的不断探索、尝试转化成作品,再由指挥家及乐队演奏家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不论是作曲家、指挥家还是演奏家,都有满满成就感。刘青总结道,“如今的作曲家在进行民乐作品创作时,无论是音响层次、戏剧张力还是节奏上的突破,都在不断进步。”在刘青看来,一个好的民族管弦乐团,应该是百变金刚,可以适应所有的指挥。如今民乐演奏员的自身能力提升很大,对交响乐指挥更应该平和接受。她希望经常有交响乐指挥来执棒民族管弦乐团,这样乐团会有更多、更新的收获。杨又青也很愿意指挥民乐新作,“我觉得这些作品指挥起来更亲切、更清晰,当代作曲家们在音乐语言、音乐结构上很规范又不失个性。”

金玥加入中央民族乐团满20年了,回忆起刚进团时,乐团确实很缺作品,总是想吸引作曲家的目光。“现在写民乐作品的作曲家越来越多,特别是年轻一代作曲家。演奏新作品不论对乐团整体还是演奏员个体而言都是一种促进和挑战。”在金玥看来,作品积累的多了才能优中选优。“民乐事业发展到今天,是教学、创作、表演、管理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共同提升之后结出的果实。这是文化自信之后的水到渠成。”

“国风国潮的持续升温背后,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传统文化。民乐要想发展,不能永远保持着原先的样子不动,肯定要有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我们民乐工作者就像转化器一样,把传统的经典的东西,通过现代的表达方式介绍给年轻人,让他们喜欢。”作为“国乐之春”全程参与的策划者之一,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表示,“国家大剧院的‘中国交响乐之春’已经走过14年,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艺术品牌,是一个让我们民乐人羡慕的平台。我一直希望也可以有一个这样的平台展示民乐,将近年来民乐的传承、创新通过音乐会传递给观众,让我们与观众们的距离更近。如今终于梦想成真。”据悉,“国乐之春”将与“中国交响乐之春”隔年呼应。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民乐与交响乐的结合(交响乐指挥民乐首秀)(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