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不需要物质做支撑,也不是浮于表面的故弄玄虚,而是一种生活美学,是一种对生活尊重、敬畏、认真且热爱的态度。仪式感让你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始终保持从容心态,让平淡的生活拥有更丰富的层次。
01
这是一个信息轰炸的时代。每次打开微信朋友圈,五花八门的消息便会络绎不绝地弹出来。各类旅行照、自拍照,虽然看上去很美,但看多了也会感到审美疲劳;各类励志文、暖心文,虽然读起来很有趣,但读多了也会感到阅读疲劳。
当然,也会有一些人的朋友圈我一条也不想错过,比如姗姗。即便姗姗的朋友圈每天都更新,即便是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花草树木,也总是给我一种经久耐看、特别有趣的感觉。
听到我这么评价,你一定会以为她的摄影技术一流吧。事实上,姗姗从未学过摄影,她发在朋友圈里的那些照片也绝非最美,而我之所以珍视,是因为透过她的照片,我可以看见很多生活里的仪式感和日常里的小确幸。
她每次发的照片一定会有个主题,通常使用书名号标注。如《江畔黄昏》夕阳无限好……下面配上几张夕阳西下的照片,让人一看标题就懂了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她的照片从来都是3张、6张或9张,整整齐齐的排列着,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她每次为照片配的文字,一定应景、应时又应主题,即便是同样的照片,只要是她发出来的,那映入眼帘的效果,一定跟别人发的不一样……
在许多人眼里,有仪式感的生活一定要穿着高贵的礼服、进出高级的西餐厅、喝着好年份的红酒。事实上,平凡生活里的平凡人,也能拥有有仪式感的生活。细碎而又普通的小事在生活里比比皆是,它们同样能给人带来感动和快乐。只要你善于观察、发现并记录,即便是发个朋友圈,也能看出仪式感,也能拥有美感,也能让人觉得特别有趣。
真正的仪式感从来就不需要用物质做支撑,它体现的是你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用心,它能够让你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始终保持一份积极和乐观,为你寻找到别样的生活之美。
02
我们身边,总是有一些人敷衍而将就的生活着,他们似乎干什么都没有兴致,总是一副人前风光无限、优雅美丽,人后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颓废模样。
在这一方面,罗姐很是不同。35岁仍然还单身的罗姐始终让自己的生活保持着一种仪式感。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去她家做客。到了后,她特意嘱咐我,不要见外,想吃什么就去冰箱拿。
我原本以为单身又工作忙碌的她,冰箱里顶多就是一些速食速冻的食品。可是在打开冰箱的那一瞬间,我被满眼的新鲜瓜果和蔬菜震惊了。在冰箱的最下层,我甚至还看见了一碗蟹黄鲜菇,用泰国玫瑰和荷兰芹点缀着,极其漂亮。
我问她:“准备这么多食物,是还有客人要来吗?”
她笑一笑:“没有啊。这些食材都是我平时常备的。”
罗姐说,她喜欢做饭,因为一个人再忙,也不能亏待了自己,尤其不能亏待胃和心情。每天早晨,她会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到菜市场买最新鲜的食材,然后给自己准备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心满意足地吃完,才去上班;下班回家后,无论多晚多累,她都会洗手做羹,用完餐后休息一会,跳一段健身操,或者看一会书,才会洗漱睡觉。
从罗姐身上,我看到了仪式感真正的模样:即便是一个人生活,也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懈怠,不放松,不懒惰;即便是一个人生活,也要学会爱自己,买一束鲜花、品一杯美酒或者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慰劳自己。
换言之,一个学会了爱自己的人,才能学会爱别人。一个不敷衍自己的人,才不会敷衍生活。
03
仪式感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出门前一定要略施粉黛,并认真检查自己的着装和仪表;无论何时,始终保持衣着的整洁、干净和清新;即便是去菜市场,也一定不会穿着邋遢、脚踩拖鞋;即便是一个人生活,也不会亏待自己、敷衍自己。这便是认真。
下雨天开车路过泥泞小路时,为防止泥水溅在行人的身上,懂得放慢速度;约会迟到后,一定会礼貌地道一声抱歉;即将走上保洁阿姨刚拖干净的地面时,会在门口跺一跺脚,将鞋上的泥沙去掉;哪怕再忙,也会定期抽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双亲。这些便是尊重。
对工作时刻保持热情,做事一丝不苟,为了报表上数据的准确,愿意牺牲休息时间;即便周围的同事都敷衍了事,也始终坚守信念;遇到含糊不清的事情,愿意花费时间去探索和求知;看到大热天环卫工顶着烈日清扫地面,内心会产生动容。这些便是敬畏。
对于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情,愿意坚持;对于有趣或困难的事情,愿意尝试;不管对人还是对事,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热情,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安慰和放松。这便是热爱。
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是不辜负生命,不辜负自己,更不辜负每一个或甜或淡、或悲或喜的日子,永远怀揣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