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风俗习惯或某种其他社会历史的原因,对某些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久而久之便成为禁忌。禁忌的产生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其形成又是积久成习,而且遵循者人数众多。随着人类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旧的禁忌正在逐渐淡化和消失。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1)

一、岁时节令中的禁忌

从时序上讲,正月里忌讳的日子最多。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2)

正月初一,即大年。太阳出宫前,一忌开箱开柜,怕钻进老鼠。一般三十晚上(除夕)便把第二天所用食物和所用衣服都拿出来。二忌洒水,怕生疮。三忌扫地,怕扫穷。四忌空肚子下地,下地前,在炕(床)上先吃一口食物。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3)

正月忌针。正月初一至二十九,女人忌做针线活。忌针有大忌、小忌之分。初一大忌,不忌则一辈子忙。正月逢三忌,即正月初三、十三、二十三忌针,如果这三天不忌针,就要招贼攀。贼咬一口,入骨三分,宁可三天不做针线活,也不能招惹此类麻烦。初四大忌,不忌,则生下孩子四哭四闹。初五和十五忌,这两天若不忌针,就起手疔,得“臌症”。初八不忌针,“扎瞎八官爷的眼,不给送财”。初十又是大忌,若不忌,做针线,“扎破耗子蛋,害老鼠疮(瘰疬)”。逢九忌,即正月初九、十九、二十九忌针,这三天不忌针,会烂掉胳膊肘。十六大忌,若不忌,“百病缠身”。二十和二十五是小填仓和老填仓,填穷窟窿的日子,如做针线,原有的穷窟窿还未填平,还要再扎出数不清的针眼,“穷鬼”见眼就钻,平时对“穷鬼”躲还躲不及,切不可再为“穷鬼”扎出千千万万的窟窿。二十若不忌,“扎瞎财神爷的眼,发不了财”。

整个正月,几乎都是女人忌讳做针线活的日子。市区与县乡大抵相同。从而引申出“懒老婆盼正月,馋老婆盼时节”的俗语。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前的这些禁忌,至今消失殆尽。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也忌针线,做针线活,扎瞎龙眼,不能进行正常的行云布雨,有碍农事,影响一年的收成。

三月,小孩子忌剃头,否则起桃花癣。

五月初五端五节,忌洗衣服,怕碰上鬼。整个五月,不打扫家,怕扫穷。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4)

八月不拆洗被褥,怕八辈子受穷。

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因这两天是鬼节日,尽量不出门。实在躲不过出门,也须早归。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5)

腊月二十三忌针。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如果做针线活,扎着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告状,会惹麻烦。

除了以上忌讳外,阳原县人正月初一还忌吃荤。认为正月初一是岁首,这一天吃素,等于全年戒斋,是功德无量之举。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6)

二、衣食住行中的禁忌

穿着方面的禁忌 旧时服装款式禁忌,主要是指一般普通百姓的衣冠制作式样中有关信仰的禁忌及衣冠款式有关的禁忌。中国人禁忌裸露,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原则。裸露肉体,是中国封建礼教所禁止的,在服装款式方面,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说法,因而中国服装将身体各部位都遮捂得很严紧。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7)

张家口一带穿衣,禁忌短小,上衣一般超臀不过膝。裤脚达到脚面,这是由于风沙大、气候冷所致。

忌穿上衣下摆、裤子裤脚毛边的衣服。毛边衣服,是丧服。衣服扣子,以五道为主。间或有七道的,但不多见。忌四道或六道扣,有“四六不成材”之说。中式对门袄子有缀13道扣子的,这种装束,只有舞台上的侠士和黑社会人物才穿,平常人家是很忌讳的。

忌讳衣服穿在身上缝补或钉扣子,否则会被误认为是小偷。如实在需要穿在身上钉扣子或简单处理衣服破口时(这种情况,多系顽皮男童),做母亲的一边缝补,一边口里念着世代相传的咒语:“缝缝绽绽,补补看看,谁说我儿做贼,舌根烂烂”,以此来抵消外界的世俗舆论。

衣服的颜色,以蓝黑两色为主色,交替变换,讲究符合身份穿衣。奇装异服,更是在严格忌讳之列。世代穿着,虽然单调,但也注重整洁、庄重。衣衫不整、歪戴帽、趿拉鞋者,都会招来非议。

在张家口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穿衣习俗和禁忌,在改革开放后仅仅二十几年的岁月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张家口人的穿衣打扮,因紧邻京津,很能跟上时代潮流,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既新潮又有地方特色,从不落伍。

食的禁忌 食的禁忌,一是对食物本身的禁忌,二是对食时仪态的禁忌。

我国民间早就有食物相克之说,旧时张家口人对此说也深信不疑。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8)

对水果的禁忌,有“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之说。对杏、李子忌多食。空肚子忌食青萝卜,吃多了烧心。

昔时,张家口市区、县乡只有白酒和黄酒两种酒。当地人习惯喝热酒,忌喝冷酒,认为喝冷酒伤胃、伤身。喝热酒有两种加温方法:用火加温,叫筛酒,筛酒的工具是酒壶;用热水加温,叫烫酒,烫酒的工具是酒嗉子。

20世纪60年代后,饮用啤酒和果酒的人多了,黄酒、白酒也和啤酒、果酒一样,由热饮变成冷饮。

对吃饭时的仪态禁忌很多。这些禁忌多属礼仪方面的,如不讲究,是很难登大雅之堂的。

吃饭前,忌用筷子敲空碗,这样被认为是露穷气,因为旧时只有“讨吃子”(乞丐)才这样敲空碗。

拿碗的手势,一般是五指自然捧着,忌用手托碗底,用手攥着碗边。吃饭时最忌靠门框,这些都是“讨吃相”。

吃饭时,用手把碗端到嘴边,忌伸长脖子用嘴寻碗。民间有训:要让碗找嘴,不能让嘴找饭。尽量少说话,古有“食不言,寝不语”之训。吃饭时用筷子的忌讳:忌用舌头舔筷子或吮筷子,本地话叫聒嗍筷头子;忌刚吃了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合着饭;忌用筷子在一盘菜内来回乱翻;忌用粘着饭菜的筷子去夹菜:忌把筷子插在饭菜上;忌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个菜:忌用筷子从菜当中掏菜吃;忌以筷子当牙签剔牙。

吃饭就菜,忌嘴里出现品菜的响声,俗称“吧咂啖嘴”。

家有客人吃饭,主人一定陪客人吃完,主人忌早离席。

盛饭菜时,忌勺子向外翻,说这是狱中盛牢饭的舀法。

以上这些忌讳,是家庭吃饭或家宴宾客时的禁忌俗规,多是出于卫生、谦让、礼貌方面的考虑。如不以此为戒,则会被认为“小家子气”、“无教养”、“不文明”、“没见过世面”,让人笑话。

未成年的男女忌吃“头铲糕”(即做好的面型糕,吃开始铲的头一铲糕);忌吃饭铲上粘的饭,说男的吃了会娶铁心老婆,女的吃了会嫁负心汉。

喝红豆粥时忌吃大蒜,怕长“少白头”。

吃饭是一件正事,忌心不在焉,吃一半休息一段时间再吃的习惯,俗称吃饭不“打破工”。

油炸食物时,若出现“动干锅”,忌说锅里的油“少”了;有时由于油温上升,油膨胀,锅里的热油会有溢锅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忌说油“多”了。

在案板上切瓜果、熟食、糕点、咸菜等食品时,最忌直接从案板上拿起切好的东西往嘴里放,说这样做受暗(案)气。

张家口一带的回族同胞,和其他地区的回民一样,在食方面的禁忌,首要一条,是不吃猪肉。也不吃未经阿訇宰杀的或自死的畜禽肉,不吃猛禽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满族同胞,忌食狗肉。

住的禁忌 在旧时营造房屋,都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卜凶吉。宅基地选择好后,便占卜黄道吉日,开始破土动工。择日最忌讳冲犯“太岁”。

“太岁”,是我国汉族民间的一种特殊信仰。盖房动土,严禁“太岁”头上动土,实在避不过,在“太岁”出游日进行。“太岁”逢子日出游,巳日回归,在此时动工,叫做“偷修”。

解放后,城市土地国有化,农村土地集体化,营造房屋基地的选择权已经很小了,旧时遗留下来的有关宅基选择的习俗、禁忌,多半随之消失,间或偶有死灰复燃,也已沦入陋习之列。

破土时,要举行仪式,烧香上供,木柱上贴上红纸对联:“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以此保佑建房过程中不出故障,平安无事。在上梁时也要在梁上贴“上梁大吉”红纸对联,烧纸、上香、放鞭炮,举行上梁仪式。在整个过程中,忌讳的是戴孝的和怀孕的人在场。认为这两种人无论围观,还是路过,都可能冲喜,使施工中出现不利。

现在农村盖房上梁,仍保留张贴吉庆对联,放鞭炮的习俗。至于上供、烧纸、上香这三项,已被时代淘汰。

市区盖房,多系大面积小区楼群。建筑大军中,进城务工农民居多,他们把动土上梁时放鞭炮的习俗,也带到城区建筑工地,只不过上梁改成楼体封顶。这已经不属禁忌的范畴了,而是变成了竣工在即的一种喜庆表现。

聚居的各家各户,建房的高度要大体一致,民间很忌讳别人家的房子、院子高于自家的房子、院子。否则便会压了 “风水”和“时运”,形成“堵心疙瘩”,往往会因此而招致邻里纠纷,甚至结下世代怨仇。

盖房出檐、留滴水,忌超出自己的宅基地,伸到邻家房上、院中。

往新居搬迁时,也要讲究方位、选择吉日祥时,如果方位不对、不是黄道吉日,搬入的便是“天坑”,以后便会居家不顺且有灾邪。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天坑”是依季节转换而定的方位,春在东南,夏在西南,秋在西北,冬在东北。按八卦图的方位依次是“春巽、夏坤、秋在乾、冬季在艮不安然”。还有一种以月计“天坑”的口诀:“正五九并南方,二六十夏冬仓,三七十一归正北,四八十二下西厢”。

迁居时,搬家先搬灶,灶王爷和家谱先迁到新居处,其后才能搬别的东西。

现在不少人搬家,先将煤气灶、电炉子搬过去,吃一顿饭,就等于搬过来了,以后什么时候再搬,也不用忌“天坑” 了。但也有人宁可多花一年的暖气费,也不轻易撞“天坑”。

农村旧忌,搬入新居,三年之内忌生孩子。

无论新居、旧居,睡觉时一定头朝北,忌讳头朝南,因为棺材停尸时是头朝南的。其实,头朝北睡觉是有科学根据的,先人们怕人们不遵循这一规律,创造出一种禁忌,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

行的禁忌 张家口地区的地方剧种二人台“走西口”中有一段唱词:“走路你走大路,莫要走小道,大路人儿多……”可以说是通过文艺形式道出了“走”的忌讳。

走夜路时,若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不能立即回答。必须等对方叫第三声后,才能答应。忌讳者说,如果叫两声,一定是鬼魅,因为鬼魅叫两声。人的名字,是人体的一部分,若当时答应了,灵魂便被鬼魅所逮,人会遭不测,成为替死鬼,鬼就能轻松得以转生。久不能转生之鬼常操此伎俩,以求转生。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夜路上认人,容易致误,只有多叫几声对方的名字,双方才能确认。

行路时,遇上出殡的则顺利;遇上娶新的,则遇上了麻烦。

“穷家富路”。出门在外,由于人地两生,不比平常在家。劳累奔波,容易水土不服,相对来说,较为辛苦,所以,在外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要吝啬,只要吃好住好,不得病就好。

“出门莫露白,露白定失财”。人在旅途,不要轻易相信生人,更不可对生人夸富显财。否则遇上坏人见财起意,易招致危险。

行旅警句,是禁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来源于人们的行旅实践,是长期以来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即使对今天的安全出行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长期以来,民间还迷信一种行旅禁忌叫做“杨公忌”或“杨忌”,忌日是不能出门旅行的。相传,其说系宋代术士杨救贫推算排列的: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以后每月前推二日。杨公忌日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全年共13天,七月两天,其余每月一天。这些日子是不宜出行的。

三、婚事禁忌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9)

婚姻是社会最基本的组合形式,直接影响到一个家族发达与幸福。结婚嫁娶虽为喜事,但在缔结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各样力量的影响,故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系列的禁忌。

旧时婚俗,大多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确定,一是考虑“门当户对”,即男女两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基本相同;二是信迷信看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属相合不合。其中流传在张家口境内的属相(有的地方也叫大相)禁忌是:

“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锉,龙兔泪长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只要男女双方的属相与上述歌诀中的一组相同,便不能成婚。旧时人们沿袭这一禁忌,不知拆散了多少对美满姻缘。

鼓乐喜轿娶新娘,路上若遇水井或地窖,得用红纸罩住,以免冲喜。

另外,忌讳“两喜相遇”,若同村同日有两对以上完婚者,要事先定好时间、路线,以免“撞喜”。

充当闺女出聘时的送亲人及婆家的迎亲人、搀拜人、梳头人、开脸人也有许多忌讳,除了必须选择童男童女、身世全科的人,还要避免属相相克。

新娘上轿、入洞房要“妨三相”。妨谁,依新娘的属相而定:申子辰年(新娘属相)蛇鸡牛(被妨属相),亥卯未年龙鼠猴,己酉丑年虎马狗,寅午戌年猪兔羊。被妨的人不参与娶亲、不搀亲、不进喜房,看热闹时也退避三舍。

新人不过百天忌见新人,怕互相冲了喜气;新人忌见孕妇,怕互相妨;新人忌住新房(未住过人的新房),怕人物相妨。

娶媳妇禁放鞭炮,这一婚事禁忌,为阳原县所独有。

结婚时的新人忌穿白衣服。

四、丧事禁忌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10)

生与死,是人生最关键的两件大事。生,是生命的起始;死,是生命的终结。人们把这两件事看得都很重,而迷信的人认为除了人间以外,还有一个死人去的地方,即阴间。活人看不见阴间,但阴间的鬼魂对活人的世界却看得一清二楚。因此,活着的人不管愿意不愿意,对死去的人决不能造次越礼。循规蹈矩的丧礼成了对死者的无尚尊敬。因而丧事中的禁忌,就成为很重要的事情。

死者临咽气时,儿女们七手八脚搬动着即将变硬的四肢,为其穿好“装老”的寿衣。不分季节,寿衣都是棉衣、棉裤、布鞋、布袜。忌穿皮袄、皮裤等带毛的衣服。

儿子死于父母之前、妻子死于丈夫之前,忌入祖坟,先寄埋在外,等父、夫亡后一同迁入祖坟。

筑坟建墓时忌“天坑”。躲不过“天坑”,则于家不利,人丁不旺。挖坟墓时,忌把脚印留在坟墓内,坟墓挖成后,要用扫帚将脚印扫掉;埋葬死人时,相互不能直接呼叫名字,怕把活人的灵魂埋入坟墓;出殡时,还要看入老坟还是踩新坟,入老坟,没说法;踩新坟,还要避“天坑”。死了人,要请一班“鼓匠”,将“鼓匠班”安置在灵棚里,不能进屋里吃饭,这也是一忌。因为,死了人,亲朋好友来烧纸,每来一个烧纸的,“鼓匠”就得吹打一番,因烧纸者连续不断,为了吹打方便,所以“鼓匠”只能在灵棚里吃饭。“鼓匠班”一般由三五人组成,他们吹奏的曲调,大体为《苦伶仃》、《小寡妇上坟》、《小开门》、《八板》、《鬼拉脚》、《戳古董》、《大上吊》等曲牌。埋葬之后,以为死魂随时可能从墓中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要绕墓三周。送葬回家途中,严忌回头看视,怕看见死魂在阴间的行影,对双方都不利。

家属从坟地回家时,忌走去时的路线,要另找一条回家的路,这样死魂就无法跟人回家;到家,忌穿孝服入门,在大门外将孝服脱下,从墙上扔入院中,以免将鬼魂带入家中。

长辈去世,子女“忌孝”三年,百日内不嫁娶;三年内春节不贴红对联。第一年春节,贴白纸不写字的对联;第二年春节,贴紫色纸对联;第三年贴绿色纸对联。三年后方可贴红纸对联。

有的地方迷信死人“妨四相”,以死的月份定所妨的四属相,正月、四月、七月、十月(死的月份),分别妨属虎、猴、蛇、猪的人;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妨属鼠、马、鸡、兔的人;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妨属龙、狗、牛、羊的人。

回族同胞的丧葬方式是公墓土葬,对抽大烟、酗酒、赌博、凶杀、违犯教规者“无常”(回胞称死为“无常”)后,在公墓以外的地方埋葬,忌入公墓。

五、怀孕生育的禁忌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11)

孕妇忌吃醋。俗语有“酸女子”、“甜小子”的说法,孕妇吃酸,就怀成女孩子了,在重男轻女的时代,都愿意生男孩子。忌吃母性动物的肉,认为母性动物的肉,属“大发”的东西,对胎儿不利。忌吃大畜肉,怕怀孕延长至12个月;误吃者,临产期还得再吃一次,用以化解。忌吃兔子肉,怕将来生出的孩子成三瓣嘴。忌吃猪头肉,怕生下孩子长疔疮、烂红眼。

孕妇忌进“孝房”(家中有人去世不满一年的房子)。怕染上邪气,不吉利。忌进喜房(新结婚的房子),孕妇忌与新娘见面,怕冲了胎气。

孕妇最大的忌讳,是不能回娘家分娩。出嫁的闺女,就成了婆家的人了,已经为人媳、为人妻,将要为人母了,再到娘家生产是不合情理的,如果母子有了什么差错,娘家也担待不起。据传,还会因血污秽气,给娘家带来不顺。

孕妇分娩,即成产妇,也有很多忌讳:

忌食生、冷、硬的食物。产妇应吃鸡蛋、红糖、面汤、小米稀饭等。有条件的喝鸡汤,多吃下奶的食物。

产房宜静。产期(一个月的时间,俗称“月子里”)要在产房外门框上挂红布条,严忌生人进入产房,怕“怪着”婴儿,使婴儿无休止哭闹、生病、甚至夭折;怕“踩”了奶水。一般人也忌进产房,说产房晦气,怕“冲”了好运。产期内忌给乞讨者食物,怕把奶水送走。严忌在产房附近刮锅、劈柴、砸煤,怕刮锅、劈柴、砸煤发出的轰然巨响惊吓了婴儿。更忌惹产妇生气。

出了满月的婴儿身体发育很快,做父母的都喜欢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但夸奖,也有忌讳,在抱人家孩子时,忌说“沉”、“重”、“这孩子真健康,从不生病”等一类话。民间习俗,说吉反凶,说“沉”、“重”、“从不生病”,反会引起孩子生起病来。幼儿生病,是常有的事,也属正常现象。如果幼儿生病,要在房间外边的门框上挂红布条来忌门。

幼儿的衣服,忌在室外过夜不收。迷信的人认为,过夜不收,一是会感染“八邪”,即温、热、风、寒、惊、积、饿、饱;二是怕落上贼星(流星),小儿长大当贼。为了避邪,幼儿多穿虎头鞋、戴虎头帽。

幼儿爱模仿,尤其在学语前后,但模仿结巴子(口吃)的游戏却万万做不得,尤其是在阴天下雨的时候,一旦学会,就再也改不过来了。

家里杀了下蛋的母鸡,鸡肚子里会有一串大小不等的软皮鸡蛋,这种鸡蛋是绝对不能让小儿吃的。民间迷信认为,这种鸡蛋叫“忘浑蛋”,说小儿吃了,长大后会成为什么也不懂的傻呆人。

六、交往馈赠忌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12)

亲友交往,馈赠礼品,忌讳多且各地不同。有的地方赠送礼品忌讳单数,说单数不吉利,应该送双数。有的地方忌讳双数,尤其忌讳“四”,说“四”是祭奠死人用的数,有“人三鬼四”之说。邻居之间,送炸糕送五个、七个、九个。办红白喜事赠送礼品与平素又有区别:送喜糕,总是六个、八个或十个,成双成对;办丧事送糕,就送七个或九个单数,忌送双数。

有的地方探望病人带礼品时,喜送苹果,意“平平安安”。忌送梨或梨罐头,说梨象征“面黄肌瘦”或“分离”、“离开”。

借用药壶,用完后,忌送,得等主人要。若要送,不能空壶,需在药壶内放几枚大红枣。

赠送礼品忌送钟、表之物,因“钟”音同“终”,有“送终”之忌。

七、祭祀忌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13)

祭礼供奉时,忌邋遢、衣冠不整齐。祭祀前,洗手洗脸,整理衣冠;祭祀时,举止文雅,态度恭敬而有诚意。

祭神时,忌女人在场,说女人不洁,怕冲了神灵;女人除了出殡后三天去坟地圆坟外,以后切忌女子上坟祭奠,怕踩陷坟墓,后辈儿孙倒霉。八、劳动生产忌

旧时打井,忌妇女在场,说妇女在场,打不出水来。

从场里往家扛粮时,忌妇女在场院,说妇女在场,粮食扛的少。

九、其他禁忌

“仰头老婆、低头汉”,这是人们仪态方面的禁忌。

出嫁了的闺女,忌回娘家过中秋节(八月十五)和春节(正月初一)。这两大节日,是中国传统的大节日,主要强调团聚。闺女既已出嫁,当然是夫家的重要成员,在夫家团聚,共享天伦,已成天经地义的事,回娘家团聚,“底气”倒有些不足了。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14)

张家口一带年龄大一些的人(60岁以上)把更、耕(音jīng),如“起五更、睡半夜”、“五更天”、“耕地”,均读做“起五京、睡半夜”、“五京天”、“京地”等,此系京剧梨园中的禁忌。京剧演员在剧中台词里如果遇到“更”字,要读为“京”音。这样是为讳京剧大老板程长庚的“庚”字,借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回汉老人谈话忌说“猪”,说到猪,改称“亥”或“黑猴子”。

在年龄忌讳上,忌“九”。“九”分明九和暗九。成年男女(有说婚后的男女),凡年龄能被“九”除尽的,也就是说当年的年龄是九的倍数的,如27、36、45、54、63、72等,皆为暗九,而29、39、49、59等皆为明九。认为逢九年不吉利,是人生一坎。所以,民间有逢九年,忌与人吵架斗气,忌进“孝房”、“喜房”,忌出远门等,迷信的人在逢九年时要穿红腰子、红背心、红裤衩、红秋裤,系红裤带,缀红腰弥(衣服口袋)等,以红避邪。

另外俗语还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之语,源于当年孔子七十三逝,孟子八十四而故。老百姓把他们的寿数看成是生命的极限,因而有此说法,好象也是一忌。

十、新的禁忌

张家口的民间习俗(张家口那些年流传的民俗日常禁忌大汇总)(15)

近年来,有一些热衷洋俗者信洋俗。如西方忌“13”,认为“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每月13日这天,“百事不宜”。

禁忌,是对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约束限制的观念和做法的总称。禁忌习俗通过口头传承和行为示范,在民间已流传了数千年。可谓哪里有人,哪里就有禁忌。

禁忌是民间普遍传承的文化现象,如同其他文化一样,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有的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社会经验;有的则来源于宗教信仰,无不流露出人类文化发展的痕迹。有的则是封建迷信,是陋习,是历史的糟粕,新中国成立后已被人们逐渐摒弃。

欢迎大家来补充不足的地方,喜欢的可以收藏,转发。也可以订阅魅力张家口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