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城区的柳荫街,有一个五A级的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这座王府叫恭王府,它曾经的主人就是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 奕䜣。

这个王爷命太硬,得盘!结局(这位王爷让清王朝续命三十年)(1)

北京躬恭亲王府

与皇位失之交臂

恭亲王的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这四代皇帝时期,正是清王朝遭遇最严重的危机时期,那么恭亲王在当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角色呢?我们来看一看:

1833年,(道光十二年)一月,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爱新觉罗 奕䜣出生了,陪伴奕䜣长大的还有他的四哥奕詝,又在一母照料之下,年纪也差不多大小,他们一同在上书房读书,仿佛就是亲兄弟一样。

奕䜣从小天资聪慧,具有才气,武功骑射也十分出众,让道光皇帝十分喜欢。

在道光皇帝决定立皇位继承人时,十分犹豫不决,前面三个皇子早夭,老七,老八,老九年纪太小,老五嘛性格怪异性子浮躁,不适合当储君,只有剩下老四奕詝和老六奕䜣可以选择,在道光帝看来,这俩儿子都各有长处,老四奕詝老成持重孝顺懂礼制,老六奕䜣聪慧有才气且文武双全,这让道光皇帝十分犯难,还是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行。

又过了一年多,道光皇帝年老且身体不适,他觉得皇位继承人一事不能再拖下去了,思前想后的道光帝最终写下了遗诏,也是清朝所有皇帝立皇储唯一有两个名字的遗诏,遗诏当中先写奕䜣的名字,封为和硕恭亲王,再写奕詝封为皇太子,在钦定太子之前,还钦定另一个儿子为亲王,可见道光皇帝直到最后,都还是有犹豫不决的复杂心态在其中。

这个王爷命太硬,得盘!结局(这位王爷让清王朝续命三十年)(2)

挽救王朝于危难

奕詝登基以后,改元咸丰,也许为了弥补弟弟奕䜣,让他署理领侍卫内大臣,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在军机处行走,后来又让奕䜣总理外国事务衙门,赐予了奕䜣很大的权力。

咸丰皇帝在位时,清王朝国力进一步衰退,列强欺压更甚,爆发了一系列内忧外患的大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攻占南京,统治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沙俄侵犯掳掠领土,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前,逃往承德,剩下的一摊子乱事全抛给了弟弟恭亲王奕䜣,奕䜣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奕䜣主持议和并且做了大量的善后事宜让列强对他产生了好感,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也为奕䜣后来的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

清王朝在列强的欺压之下,也开始反思和学习,于是,以奕䜣为首的一些自强官员联合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主张这场改革的称为洋务派,以恭亲王为首,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训练新式海军陆军,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北洋水师。除此以外,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机械制造厂,另外还派出大量留学生去欧美学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火热的开展了起来。史称“同治中兴”。

这个王爷命太硬,得盘!结局(这位王爷让清王朝续命三十年)(3)

晚清的权势者

自咸丰皇帝驾崩以后,同治皇帝继位,奕䜣协助慈禧太后扳倒八位顾命大臣,被封为议政王,奕䜣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也在其手上,另外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管外交事务,可谓大清内外朝政总揽大权,权势赫赫。

慈禧罢夺王权

光绪十年,慈禧太后借口奕䜣“萎靡因循”免去了奕䜣一切职务,并扫除奕䜣全班人马,全部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慈禧太后掌管所有朝政大权,奕䜣从此淡出清王朝政务,当上了逍遥王爷。

自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光绪二十四年,沙俄抢占旅大事件发生后,光绪帝急召王公大臣,表示时局极危,要立变法为急务,可恭亲王奕䜣却“默然”不回答。可见经历了沧桑的奕䜣,意志消沉,已经不再想参与政务了。

这个王爷命太硬,得盘!结局(这位王爷让清王朝续命三十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