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充满了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是古往今来历代学者难以穷尽的思想宝藏。《道德经》一书对“道”的阐释,老子的“无为”思想、运动与转化思想、老子的社会政治观念、老子的人生哲学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纷杂而精密、多元而深刻的思想体系。

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老子的五大哲学思想)(1)

这套思想体系不仅对道家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也深深影响到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处世原则、行为方式、思维角度、乃至价值取向。

第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明确地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而道以自然为法则。显然,在老子眼中,“自然”是最高层级的法则和效仿对象。但是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老子所说的“道”和“自然”在这里的真实含义。因为作为道家著作使用最频繁的“道”字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而这里的“自然”也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自然界、大自然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道”的含义是道家思想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义项,即万事万物的根本和运行法则。而“自然”则是指万事万物本来的状态,自然而然的样子。

既然老子认为自然状态的事物是最宝贵的,是评价事物的最高价值标推,当他的目光转向人世时,也就自然而然地要求人保持自然的状态,不要刻意去改变自然天性,自然的状态就是最佳的状态,这样的观点推论到治理国家上仍然成立。所以老子认为:

在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方式上,最好的统治方法是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没有压抑感。

稍差一点的统治方法是老百姓对统治者的善政感激、亲近并且赞扬。

再差一点的是昏庸无能的统治者,老百姓畏惧并且逃离开。

最差的是残暴的统治者,让老百姓憎恨不已,

为什么最好的统治方式是让老百姓忘了统治者的存在而没有压抑感呢?因为统治者遵循自然而然的法则,很少对老百姓的生活进行干预,官府与庶民都得到自由地发展,等到最后天下大治的时候,老百姓都觉得这是他们自己自然而然发展的结果,这是符合“道”和“自然”的最佳状态,而除此之外的统治方式,无论统治者行为是好是坏,是贤明还是昏庸,都已经是主观去做了,而不是按照自然的法则去行事,因而都称不上好的统治方式。

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老子的五大哲学思想)(2)

第二,“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首先要澄清“无为”的真实含义,老子所谓的“无为”,不是要求人们不要有任何作为、什么也不去做,而是不去做那些过分的、不合自然、不循规律的事情。从现实世界看,人们很容易明白这一点,如果“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的话,这个世界就无法存在了,因为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都是有“为”的,什么也不“为”,是不可能的,因此老子提出的“无为”只是要求人的所作所为限制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之内,不要做出超越合理程度,与范围的事情,只要这些行为没有破坏事物的自然状态,不但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也是万事万物运行和存在所必须的。

老子所说的“无为”具体指的是那些激烈的、突然的、违法常规的、对自然状态带来改变的种种行为,《老子》中许多语句都证明了这一点:“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一章)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去施行不过分、不超过合理限度的行为,天下没有得不到治理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意思是说,统治者不做多余的事,人民就能自然地完成教化,统治者如果能喜欢清净不制造事端,人民就能自我约束自然地走上正途,统治者如果不额外生事,人民就能自然地达到富裕的境地,统治者如果没有超过常规的欲求,人民就能自然地保持质朴。

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老子的五大哲学思想)(3)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意思是说,“道”作为万物的根本和运行法则,它恒久地不实施任何自然法则以外的行为,却能够自然而然地完成所有应实施的行为,如果人间的诸侯君王能够遵循这一点,那么万事万物不劳费心,都能够自然而然地达到完满的浑化的最好状态。

上述,几个例子都是从不同角度强调“无为”的重要性,其实这个观点还是由“道法自然”的观点衍生出来的,正因为万事万物的自然状态是最完美的,人就应该尽量保持这样的完美,而保持这种完美的手段很简单,就是消除多余的行为,只保留必要的适当的行为。

以往的学者对于这一点的认识往往存在偏颇,以为“无为”就是逃避现实,其实都是没有弄明白老子“无为”真正含义的原因。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但没有落后,而且正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被社会接受,“小政府,大社会”不就是这样一种“无为”理念的最好代表吗?政府要少管、不管,尽量不干预个人的生活,充分赋予每个人以足够的自由,这样才能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而全能型的政府什么都管,又什么也管不好,正是因为做了太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的管理理念,理所当然的要被“无为”的管理方式所取代。

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老子的五大哲学思想)(4)

第三,老子的运动与转化思想。

老子的运动与转化思想体现了他缜密的辩证思维,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它的方法论及较强的应用性,使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及今,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百胜,无不运用它,得益于它的思想成果,老子运动与转化思想最鲜明的一个提法就是第四十章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它可以说是老子辩证思维的核心,“反者道之动”实际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二是指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最后总要返回到原来原始的状态,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由此可以得到老子辩证思维的两个重要规律:一是相反对立,老子由此掲示出对立转化的规律,二是返本归初,老子由此掲示了循环运动的规律。

关于对立转化规律,老子有精辟的见解,他说:“天下曾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也就是说,天下人都知道美是什么之后,丑的观念也就出现了,天下都知道好是什么之后,不好的观念也就同时出现了。老子又说:”有元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一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离开了高,也就不知道什么是低,截然对立的事物却存在著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所调的相反相成,所以老子进一步举例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在老子着来,对立的事物并不是绝对分割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因为它们之间的交融,最终方能导致彼此的转化。

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老子的五大哲学思想)(5)

关于循坏运动的规律,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第二十五章)这里所说的“周行而不殆”就是循环运动而没有止境的意思,老子认为,纷纷纭纭的万物,最后终归要各自返回到它们的本根,这个规律进一步提升,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物极必反”规律,在老子看来,表面强大的东西都是在走下坡路的,而表面柔弱的东西才具有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未来,所以老子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柔弱胜刚强,明确表明了他的这种观点,老子又以水为例,说明柔弱的强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第七十八章)水是最柔弱的,却又是最刚强的,这个道理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活,老子要求人们要安于柔弱,但也要深知刚强,唯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精要普及读本

我不是尚书

李谷一是歌唱家,她的歌好,其实这个名字也好,至于好在哪里。尚书说,道德经会告诉你。

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老子的五大哲学思想)(6)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