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7月的男童瑞宝(化名),3岁半的女童佳佳(化名),均被诊断为脑瘫(痉挛型双瘫)

瑞宝3岁起开始在当地进行康复治疗,佳佳则从1岁开始康复治疗,但是改善不理想。

3月初,瑞宝和佳佳均因步态异常(尖足、拖行、不稳定)分别由家长带着来到长沙唯嘉儿科康复医学科就诊。

颜华副教授接诊后,分析认为引起2位孩子步态异常的主要障碍是双下肢局部肌肉痉挛所致。

小儿麻痹肌肉痉挛如何解决(儿童肌肉痉挛运动障碍怎么治)(1)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结合孩子年龄及病情,唯嘉儿科康复医学科对两位宝宝制定了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配套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

6月13日,两个宝宝再次来到唯嘉儿科进行康复评估。

仅仅2个月时间,两位宝宝的步态均改善非常明显,尖足消失,没有拖行,步态稳定,不易跌倒,治疗效果明显。

为了提升肉毒毒素治疗效果,唯嘉儿科康复医学科团队联合超声影像科,利用超声引导A型肉毒毒素注射,整个引导注射耗时约20分钟。

小儿麻痹肌肉痉挛如何解决(儿童肌肉痉挛运动障碍怎么治)(2)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在超声引导下,B超影像图上能清晰看到注射针头刺入皮肤、到达指定肌肉位置、实施药物注射,注射精准度100%。

这是湖南首例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同时,唯嘉儿科对两位宝宝配套综合康复治疗,并进行跟踪监测评估。

注射治疗的1-2个月内,肉毒毒素精准注射降低了孩子的肌张力,明显改善了步态,同时缩短了治疗时间,节约了治疗费用。

小儿麻痹肌肉痉挛如何解决(儿童肌肉痉挛运动障碍怎么治)(3)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A型肉毒毒素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儿童肌肉痉挛所导致的运动障碍。

A型肉毒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降低痉挛,改善运动功能。

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是注射治疗时的定位技术。

常用的定位技术有手法定位、解剖定位、肌电图定位、电刺激定位、超声影像定位,前四者属于传统定位技术。

手法定位、解剖定位适用于四肢及浅表肌肉,不能触及深层肌肉及小肌肉。

肌电图定位专业操作技术要求高,且有一定创伤,儿童不配合,难以普及。电刺激定位刺激反应因人和强度而异,会引起不适和疼痛感,儿童不适合采取。

传统定位注射技术一般凭借医生经验判断,或是采用电刺激、有创方式进行注射,无法做到完全准确,加之儿童肌肉发育不完全,一旦判断稍有偏差,药物无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超声引导下注射则弥补了传统定位注射方式的不足。

超声引导定位注射快速、无痛、无创,能够做到穿刺注射全程可视、可控。

超声探头可确定所选肌肉及周边神经血管关系,确定进针方向,避开周边神经血管,精准达到预定注射位置,避免药物误注入血管和邻近其他的肌肉,保证了治疗效果。

小儿麻痹肌肉痉挛如何解决(儿童肌肉痉挛运动障碍怎么治)(4)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唯嘉儿科超声影像科主任医师何静波教授介绍:“超声引导下注射肉毒毒素在湖南是首次开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开始使用超声引导下注射,效果非常明显。”

颜华副教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超声引导下注射就像是给医生的针头配备了一个人体导航仪,在注射时可以实时监测针头到达位置和针头方向,引导精准注射,可以看到药物注射流动状态,使A型肉毒毒素完全聚集在痉挛肌肉内,大大提升药物治疗效果,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盲打’注射,避免可能造成的注射部位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增加治疗安全性。”

他还指出:“超声引导下注射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更佳,肌肉痉挛松弛效应更持久,将有效缩短康复治疗周期,节约治疗费用。”

颜华和何静波同时透露,唯嘉正在着手学科间下一步合作,开展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儿童流涎症(俗称流口水),该项目优势在于针头定位在唾液腺实质,避免损伤腺体或扩散到腺体内的血管或腺体周围的组织中去,让药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编辑Eliza)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唯嘉儿科 谢小虎

湖南医聊每日分享健康科普资讯,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儿童健康问题,就看儿科权威门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