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初心使我更坚定 叩问初心明所将往(1)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和老一辈革命家、老一代共产党人,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

2015年2月,立春后的三秦大地,阳光明媚,暖意融融。来陕视察,对陕西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并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

生动党课,殷殷嘱托。

陕西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更加自觉地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更加深入地学习贯彻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和对陕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作为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根本路径,低调务实、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拼搏奋斗,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今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郑重宣布,延川、宜川两县脱贫“摘帽”,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实现整体脱贫。

延安脱贫的“号外”,随着指尖的轻轻滑动,一瞬间,在神州大地激荡起声声回响。春晖沐浴宝塔山,春赏百花秋赏稻;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发!

“脱贫攻坚,换了人间。”延安整体脱贫,就是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最好告慰,就是我们对追赶超越的最好注脚。

叩问初心,知所从来;筑牢使命,明所将往。人们不禁要问,从延安看陕西,从陕西看中国,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国奇迹”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时代密码”?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2月9日至13日,陕西日报社“聚焦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媒体行动走进延安,把笔触放在基层,将镜头对准群众,以“报、网、端、微、视”等全媒体手段,对延安脱贫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采访,力求以广大干部群众的火热实践,讲出中国故事陕西篇章的崭新高度,激励全省干部群众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起更加磅礴的时代伟力。

走进延安、聚焦老区,我们看到,发展生产、易地搬迁,教育脱贫、就业脱贫……开“药方”拔“穷根”,一项项精准扶贫好政策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多少父老乡亲的心田,筑牢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真情。

走进延安、聚焦老区,我们看到,多少扶贫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行走于贫瘠山川,扎根在广袤乡村,用汗水甚至生命诠释着对老区人民不变的初心和真情。

走进延安、聚焦老区,我们看到,从“红薯小镇”到“康坪大棚”,从湖羊养殖到安塞文旅……路越走越宽,网越铺越广,水越通越畅,产业越办越旺,环境越来越好,昔日黄土高坡已是旧貌换新颜。

走进延安、聚焦老区,我们深切体会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延安,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生动鲜活的脱贫实践、深刻系统的宝贵经验,更是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沛滋养。

“革命圣地与中南海心连着心。”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延安脱贫,正是以铁一般的事实,铸写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而今,延安脱贫了,但使命的践行不会“鸣金收兵”。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见证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延安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仍将继续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实现。走进延安、聚焦老区,就是要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老区与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奋发有为,苦干实干、砥砺前行,以延安精神书写党和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陕西日报》从延安清凉山上走来,从油灯铅字到全媒体行动,八十载“恰是风华正茂”!近年,陕西日报社全媒体行动已达13次之多,足迹遍及三秦大地,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坚持守正创新,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为新时代追赶超越再出发凝心聚力。

跋山涉水,始终一往无前。让我们叩问初心,明所将往,使全省人民群众都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让我们叩问初心,明所将往,在三秦大地接续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