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柳宗元《渔翁》

柳宗元最著名的诗(柳宗元渔翁无色无相)(1)

东坡言删去此诗后两句更佳,后人多附和之。也有人不赞同删后两句,以为留之更妙。柳宗元大概以为意犹未尽,故又增加两句,想要再续,已无可增加之处。欲要出去,又不能尽意,于是成词六句。

柳宗元最著名的诗(柳宗元渔翁无色无相)(2)

诗始于《诗》、《骚》,本无定法格式,意尽乃止。随着格律诗成了主流,遂有了定式,柳宗元此诗于其时就显得不伦不类,人读之,则欲删或增,难以容忍不合主流的章式。

我读之,末尾两句似和前面有隔阂,不成一体,然连在一起,倒也能够衔接。删去后两句也称得上完善,如果再增加两句,言晚归棹歌等,也犹可。

柳宗元最著名的诗(柳宗元渔翁无色无相)(3)

此诗描述了一位高洁绝俗的渔翁形象,用于自况,天机高妙,怡然山水,不复是尘世之人。

柳宗元最著名的诗(柳宗元渔翁无色无相)(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