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新城规划最有特色之处是以水面为中心来确定城市的格局,这可能和蒙古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习惯与深层意识有关。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北京地区,特别是城市生活面临的一个难题,金中都时期如此,元大都时期也是如此。

城市的供水水源(元大都的城市水源问题是怎样解决的)(1)

北京昆明湖是京城的重要水源

元大都城市用水有四种:

一是居民饮用水,主要依靠井水。

二是宫苑用水,由西郊引山泉经水渠导入太液池,因水从西方来,故称金水。

三是城濠用水,也由西郊引泉水供给。

四是漕渠用水,此渠即大都至通州的运粮河通惠河。

由于地形落差较大,沿河设闸通船,所需水量很大。

城市的供水水源(元大都的城市水源问题是怎样解决的)(2)

北京城水系图

四者之中以漕渠用水最难解决,金朝曾引京西的卢沟水(即今永定河)入注漕渠未成。

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1230~1310年)改用京北和京西众多泉水汇集于高梁河,再经海子而注入漕渠,曾一度使江南的粮食与物资能够直达大都城中,因而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嘉奖。

但由于上游各支流被权势和寺观私决堤堰浇灌水田、园圃,使水源日见减少,漕运不畅,朝廷虽然严申禁令,也未见效。

元大都地下水脉,也是来自玉泉山。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恒定,后来成为皇宫祭祀“龙泉井神”的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