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在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等十大战略的道路上,河南正加速前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低品位工业废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低品位工业废渣(工业废渣变身高速公路)

低品位工业废渣

【编者按】

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在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等十大战略的道路上,河南正加速前行。

创新驱动,离不开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创造、创业。在河南省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中,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之一,企业的活力动力怎样得以充分涌流、竞相迸发?

年末岁尾,河南商报推出《落实十大战略·探访豫股创新之道》专题报道,探访上市豫企2021年的创新成效,展现创新战略实施的企业样本。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王访贤

一项技术,让工业废渣变废为宝:制成的土壤固化剂每吨比水泥便宜10%,且如此一来,每百公里标准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可处理消耗工业废渣14.1万吨。

2021年6月,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设研院”)基于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研发成果——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路用技术成功转化应用。

此技术是设研院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研发转化应用的成果之一。

用工业废渣制成土壤固化剂

设研院的前身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成立于1964年,2007年整体改制为国有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更名为“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在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

12月7日,在设研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博的带领下,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了河南省固废材料道路工程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内,一侧的实验台上摆满了各种袋装的工业废渣,如矿渣粉、煤炭灰、电石渣等,而另一侧摆满了百余种圆柱形改良土壤样本。“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路用技术,就是在这间实验室研发出来的。”杨博介绍说。

这是一项什么技术呢?通俗地说,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路用技术,就是用工业废渣作为固化剂,与土壤配比混合,形成改良土壤,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填筑,增强路基强度。

在高速公路的修建中,填筑路基的土壤所用的传统固化剂是水泥和石灰,而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路用技术是将工业废渣制成了土壤的固化剂。

杨博向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介绍,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路用技术相比传统用水泥和石灰做固化剂的技术有四个优势:一是解决了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所用优良土壤取土困难问题;二是用工业废渣做固化剂解决了重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废渣的难处理问题;三是工业废渣变废为宝,替代了高耗能生产的水泥;四是一吨工业废渣固化剂比一吨水泥节约工程建设成本10%。

此项技术,是设研院工程技术研究院2018年开始研发,于2021年6月投产应用的技术,目前已将成果转化应用于安(阳)罗(山)高速上蔡至罗山段的建设中。杨博介绍,安罗高速上蔡至罗山段路线全长约148.841公里,全线使用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路用技术,预计用量为3万至4万吨。

每百公里减少碳排放2.5万吨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兴文介绍,现阶段,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的方向上既要满足经济效益,还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而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路用技术,就完全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

常兴文介绍,针对沿黄流域工矿企业分布集中,年产量35亿吨、累计存量600亿吨工业废渣无害化处理困难等问题,利用电石渣、赤泥、尾矿等工业废渣,研发工业固废绿色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石灰用于公路建设工程,可降低工程建设成本10%左右,减少能耗及排放。

目前,工业废渣土壤固化材料研究成果已列入河南省交通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在淮信高速、上(蔡)罗(山)高速以及沿黄快速通道等建设项目试点应用,每百公里标准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处理消耗工业废渣14.1万吨,应用工业废渣土壤固化材料13.8万吨,节约水泥9.8万吨、石灰4.1万吨,减少碳排放2.5万吨。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根据河南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规划,到2025年,河南省高速公路将新增3000余公路。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路用技术正在结合3000余公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一步深化应用研究、拓展工程应用场景,预计应用规模约400万吨,实现了工业废渣减量化处理。

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5.86%以上

工业固废绿色生态胶凝材料路用技术,仅是设研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在工程材料方面技术创新研发转化应用的成果之一。

“让创新成为企业文化,让开拓成为企业精神”,在设研院的办公区,随处可见这样的企业文化标语。

常兴文介绍,为深入推进设研院的技术、管理创新,公司成立了创新工作促进委员会,将每年的12月确定为公司的“创新月”,组织举办“创新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新态势,从机制上保障创新工作的方向性、持续性和日常化,构建了研发目标、项目、成果、资源管理等闭环的创新管理体系。

在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设研院自2017年12月公司上市后,累计投入1.53亿元专项募集资金用于提升研发能力进行项目建设。此外,设研院2018年、2019年、2020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分别为0.6亿元、0.95亿元、1亿元,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的5.86%以上。

而在研发人员与平台建设方面,设研院设立了“工程技术研究院”作为综合研发平台,组建了20余个研发团队,目前拥有16个研发中心及实验室,其中包含9个政府部门批复认定的研发平台,7个公司内部设立的专业技术研发中心。

有创新技术在5座黄河大桥中得到规模化应用

以市场需求和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聚焦国家和河南省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设研院构建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除了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还有一项重要支撑就是找准研发方向,推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

设研院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转化创新基地(原阳)”,聚焦公路、市政、建筑工程三大业务领域的制、运、架、养、修五大技术方向,应用物联网、数字化等信息技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智能化制造、信息化管控为目标,建成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研发技术验证、产业孵化和智能制造方面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智能建造示范基地。目前,投资3.75亿元、占地150亩的创新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已形成生产能力,正在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公司将逐步提高产能,尽快达到年产5.5万吨钢结构产品的设计产能。

其中,该创新基地转化的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制造、预制、安装成套工业化建造技术,在5座黄河大桥中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应用里程超过20公里。该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交通运输部和河南省交通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