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师徒四人拍摄 西游记师徒合体(1)

央视版《西游记》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西游记师徒四人拍摄 西游记师徒合体(2)

3月19日,六小龄童表演美猴王动作,身手依然敏捷。

西游记师徒四人拍摄 西游记师徒合体(3)

六小龄童(左1)与当年《西游记》中的“唐僧”汪粤(右2)、“猪八戒”马德华(左2)、“沙僧”刘大刚(右1)将共赴印度,拍摄8到10集的纪录片。

提起“孙悟空”,观众脑海里首先蹦出的是中央电视台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时至今日,58岁的六小龄童仍在这个角色的光环之下;今年他一边忙着筹备《西游记》的3D电影《敢问路在何方》,一边准备和当年的“唐僧”汪粤、“猪八戒”马德华、“沙僧”刘大刚去印度,重走玄奘路。

2015年,六小龄童就与美国派拉蒙洽谈改编《西游记》的3D电影《敢问路在何方》,但至今未正式开拍。他坦言比大家更着急:“2019年我60岁,投资方说在我生日前电影肯定能放。”

敢问路在何方未开拍

六小龄童想寻找一个既是《西游记》原著的完整故事,又能让观众有全新感觉:“人家拍过的,我们尽量避开……我们曾经在网上问过海内外的网友,孙悟空要不要变?我就没看到一个说要变。”

他还强调:“所有《西游记》的精髓和精神都不能变。师徒4人是优秀团队,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孙悟空智慧勇敢,对师傅忠心耿耿,艺术风格和表演风格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拒绝多部电影演出

央视版《西游记》是六小龄童的第一个梦;其后,有很多电影公司捧重金上门,希望拍更多《西游记》的戏。他皱眉说:“我不能接受……孙悟空跟白骨精谈恋爱,怎么去演?那是恶搞!”2007年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与六小龄童一拍即合:“饰演吴承恩从28岁到82岁的传奇经历,实现我的第2个梦……我们师徒4人原班人马都在里头演别的角色。”

六小龄童认为《西游记》的艺术形式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的父亲是绍剧武生六龄童,被称“南派孙悟空”;“北派的孙悟空”是京剧武花脸李万春。2人从脸谱到表演风格都不一样,但刻画的基调“大智大勇、赤胆忠心”相同:“他们一定是原著笔下的孙悟空,是我们应遵循的东西,希望本着对原著的敬畏之心,传承和发展。”

曾与猴子相处6年

六小龄童曾与猴子朝夕相处6年:“那时候养的猴子比兄弟姐妹还要多。不光要模仿猴子的习性,还得精心提炼:猴子怎么生气啊,要拿金箍棒打白骨精,唐僧不让打,得着急,我就以给猴子吃东西来观察:不给它,它又来拿,你给它又不给它,反覆几次,猴子就急了,动作和声音自然流露。”

孙悟空开心时,交叉摆手、手舞足蹈的动作,也是六小龄童悟出来的:“动作千变万化,其实就像老子《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理一样。孙悟空没有标准,我不是说所有孙悟空都得这样才是表现。演员首先要吃透小说中孙悟空的形象,猴戏是几代南北猴戏艺术大师共同演绎创造的,六小龄童只是赶上了好的机会,好的年代。”

六小龄童一直期待被认可的新“孙悟空”出现,但不讳言有亟待解决的问题:“猴戏要下很大功夫,但现在可能没有相关的学院教你怎么演好孙悟空。”他感叹说:“猴戏艺术是国粹,演孙悟空的演员都该团结起来,我们是同行,大家得把戏曲国粹学好,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

“前段时间,我看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非常好,我很喜欢。但你看到演员的付出了吗?年轻人要先踏踏实实静下心来,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先把前辈的猴戏艺术学好,在这个基础上变化各种站姿和坐姿。”

他感叹,有时吐槽太多,父亲会对他说:“你只不过是演了个孙悟空,只是《西游记》里的1个演员而已。”

加起来260岁的汪粤、马德华、刘大刚和他将重走玄奘路,到印度拍8到10集的纪录片。六小龄童担心的不是大家的健康,而是怎么能让男女老少都看一看:“很多年轻人可能对玄奘大师有距离感。我们的初衷是透过我们的关注和介绍,让观众有兴趣去看。当年拍电视剧是在泰国拍外景,没去印度。这次师徒4人能一起同行,希望取得人生的『真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