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高考的第一天。今年,我省有20多万考生。

无论考进哪所大学,4年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要面临就业。

所以,今天,我们也格外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因为,我省眼下就有30多万大学生陆续走出校园,他们毕业了。

他们是否找到了可心的工作?如果想自己创业,他们准备得如何?

大学4年,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否与市场需求接轨?

在校期间,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得到了怎样的培养?

我们注意到,沈阳农业大学的学生一入学就有爱农教育,大二时就开始下乡开展社会实践。

我们发现,“合作社 高等院校”的沈农模式让毕业生就业创业时非常受益。

请看本报调查——

沈农为什么还不发录取通知书(沈农的毕业生为什么这样受欢迎)(1)

在大作社的农作物试验基地,沈农学生正在培育新品种。

引子

这是一次特殊的巡游调查。

调查人是柴宇,沈阳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沈农”)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6月5日,记者看了柴宇刚整理完成的书稿,这是一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写实报告。

今年初,他给自己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看望返乡开展社会实践的本院大学生,指导并参与相关调研。

1月7日至2月16日,40天,柴宇行程1.5万公里,跨越17个省、市、自治区,调研42个农机合作社。“其实,这是一次社会调查,看看农大的学生在全国各地的‘成长状态’究竟如何……”

柴宇说,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加盟,为农村合作社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农民的网络渠道销售意愿日趋强烈,参与调研和实践的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加深,更多的大学生渴望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让柴宇兴奋的是,全国各地的沈农学生在当地已经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学长学姐带动学弟学妹,他们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固定的观测点。研究目标就是如何成长为服务于现代农业的新农人,观测点就是国家级农村示范合作社,并以此为基点,外延到更基层的农村经济组织。他说,通过近几年合作社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学生深入农村后对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截至今年5月末,沈农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73%,其中,农业口就业达六成。

沈农为什么还不发录取通知书(沈农的毕业生为什么这样受欢迎)(2)

西安亚澳农机老总看好沈农毕业生“希望他们到西北和我们一起创业”

沈农看重就业质量,学生还要过“演讲”和“写作”两道关

5月5日,辽宁省农业产业校企联盟在沈阳农业大学成立,省内15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农事企业聚在一起,其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如何适应市场是重要课题。

沈农校长刘广林说,农业校企产业联盟的组建很有意义,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优化,着力建设一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加强“双创”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如何?毕业生的适应性、成长状态究竟怎样?用人单位最有话语权。

5月5日上午,来沈参会的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炳直兴奋地说:“两名甘肃籍的沈农毕业生干得相当不错,都被我们委以重任,一个搞设计,一个负责企业战略开发……”

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较大的生产复式作业旋耕机具的企业,年产6大系列70多种型号的产品3万台(套),拥有32项国家专利技术。

借来沈开会之机,史炳直特意去了趟海城,投入70万元的设备,支持沈农学生创办试验农事服务中心。

唠起这段“西北”和“东北”的情结,史炳直一脸的感慨,“沈农学生踏实肯干,希望更多的毕业生到西北和我们一起创业!”

柴宇告诉记者,这几年他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行万里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在柴宇看来,不少大学生视野不开阔,不善于表现自己,鲜有独立见解和思维。咋办?

逐个给学生过“筛子”,在工程学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过“演讲”和“写作”这两道关。“善于沟通和表达,熟练完成调研和课题报告,这是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基本功。”柴宇说。

经过一番磨砺,人们发现,从工程学院出来的学生不说各个是“演讲家”,起码在大庭广众面前不怯场,敢于阐述观点,这种能力让他们获得了很多实践机会。

今年2月10日,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雷豫豪来到河南武陟县三阳乡田友农机合作联社,他参加的是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专项调查,负责两个示范点的调研。

雷豫豪告诉记者,刚入学时,他和很多同学一样,不善言辞,调查提问时张不开嘴,写调研报告时组织语言的能力也不强。现在,“我行!”

沈农为什么还不发录取通知书(沈农的毕业生为什么这样受欢迎)(3)

志愿到农机合作社的学生逐年增加,从4年前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人

“合作社 高等院校”的沈农模式,让学生与全国255个农机合作社对接

在柴宇看来,校园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课堂,而大学生实践的最好课堂是基层的广阔天地。

把学生放到乡下去,在基层经受风雨。

去年至今,沈农在我省沈阳、鞍山、锦州、朝阳、盘锦、昌图等地选取了80个农机合作社,让大学生担任理事长助理,进行创业培育实践。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选择盘锦长财合作社、海城丰沃合作社试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重点在昌图县农机局建设了省级农科教基地,大力推进以农村为基地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

昌图县27家农业合作社对接沈农102名大学生后,农机合作社信息化平台普及工作在昌图县迅速推广。眼下,已辐射带动全县100余家合作社,昌图成了全国农机合作社信息化平台普及程度最高的县。

昌图县盛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说:“这些大学生能吃苦,帮着出了不少好点子,真心欢迎他们来一起合伙创业。”

记者调查了解到,去年,沈农工程学院受农业部委托,借助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平台,在全国选取255个农机合作社试点推行“最牛理事长”实践计划,为大学生搭建宽阔的实地体验和锻炼平台,也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合作社不仅局限在辽宁省内,还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江苏、浙江……

记者注意到,辽宁的大学生们不但为村民带去了科技资料,还根据各地合作社的需要,帮着建立网站,设计微信公众号平台、制定产品营销策划案、翻译资料、维修机器、整理账目、对接专家……

沈农大二学生赵梦宇假期返乡,来到河北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小伙子帮着村里建网站、整理农机具、管理财务、人事档案、做文案,村民舍不得让他走。去年“十一”小长假,小伙子也是在那儿过的。

为此,幸福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军旗特意来到沈农,爽快地表态说:“看到小赵心里就有底了,辽宁有想来合作社的大学生,咱高薪聘请。”

调查显示,沈农工程学院创办的“中国好农机”品牌实践活动,4年来累计组织7200人次到全国各地基层实习、调研,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个县(市)。

在沈农,志愿到农机合作社担任理事长助理的大学生逐年增加。4年前仅有7人,现在已发展到200多人。

山野菜合作社、植保作业队、农机服务社……学长学姐的创业模式,学弟学妹可复制

沈农与海城市达成协议,沈农海城基地将农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合为一体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创业理念正被沈农的大学生所接受,创业实践模式不断被复制、被放大,大学生创业形成的“新农人群体”层出不穷。

在沈农,顾帅的果园,马书新的山野菜合作社,祖恒旭的食用菌合作社,梁日鹏的植保作业服务队,张文耀的榛子合作社,刘志坚的农机服务合作社……这些由大学生领衔的创业实体,能力和实力得到了社会认可,也赢得了市场。

去年以来,不少用人单位在沈农下了“订单”,其中包括农机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知名企业。

福田雷沃、、克拉斯、星光农机等知名企业点赞沈农大学生:“务实、踏实、接地气”;集团一下子就向学校“订单”了100人;沃得集团(沈阳公司)对沈农农机专业学生需求强烈,提出一年70个用人指标;远大集团新增农机板块,用人首选沈农毕业生,总经理亲自到学校选人;牧羊集团提出沈农的学生可以毕业直接做项目经理……

星光农机董事长章沈强说,沈农的毕业生适应力强,能吃苦,“这是企业特别需求的人才啊!”

沈农2016届毕业生3058人,年度就业率达96.56%。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占80%以上。近3年,园艺专业81%至84%的毕业生、农学专业84%至89%的毕业生、畜牧专业89%至94%的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今年5月,沈农与海城市达成协议,共建沈阳农业大学海城校区暨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这里,农大毕业生郑志瑶担当了主角。

两年前,郑志瑶大学毕业,技术入股辽阳新光农机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实体——沈阳大作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注意到,大作社由4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加盟组成,目前已发展成旗舰店,线上线下销售有辽宁特色的农副产品,打造辽宁品牌,实现了“互联网 农业”的新模式,并在逐步复制放大。

郑志瑶向记者介绍说,沈农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创业有了底气和实力,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走入创新创业这个领域。

记者调查了解到,沈农海城基地,项目总投资1亿元,海城市负责投资建设,将以沈阳农业大学为科技创新推广源,以海城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平台为依托,构建大学教学、科研、示范推广、社会服务和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需求紧密结合的新型互动发展新格局,探索农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模式。

“未来,这里还要建设新农民学校。农村确实是广阔天地,大学生在这里的创业之路有千条万条……”郑志瑶说。

网民如发现违法和不良信息,请联系我们。举报电话:22698316 邮箱:lnrbxmt@163.com

新媒体编辑:张艺凡

责任编辑:王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