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助词

现代汉语的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了、着、过”)。文言里没有时态助词,所以这里所谓“助词”,即结构助词。结构助词是附加在别的词语前边、后边或一个句子的主谓之间,在句中起结构作用的词。文言里常用的结构助词是:之、者、所、是、见、被。“是、见、被”到第四章“文言的句法”里再谈,这里只讨论“之、者、所”。

(二)“者”的用法

“者”字的基本功能是附加在别的词或词组后边,和它前边的词语组成“者”字结构。“者”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

1.附加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后边,表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如:

1.卖国必不去,去者必不卖国。(陈弘绪:《文天祥传》)

——卖国的人一定不逃走,逃走的人一定不卖国。“去”是动词,“卖国”是动宾词组。

2.此不为远小而近大乎?(《列子·两小儿辩日远近》)

——这不是离我们远的东西看着就小,离我们近的东西看着就大吗?“远、近”都是形容词。

3.盖一岁之犯死二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一年里头冒犯死亡威胁的事情,只有两次。“犯死”是动宾词组。

2.附加在数词后边,表示“几个人、几件事、几样东西”如:

4.二者用精至矣。(《论衡·订鬼》)

——(伯乐、庖丁)这两个人集中精神到极点了。

5.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荀子·王制》)

——春耕、夏锄、秋收、冬藏,这四件事不错过时节,五谷的生长就不会断绝。

6.三者错,无安国。(《荀子·天论》)

——这三种东西(“人妖”)交错出现,国家就不会安定。

文言文常考的知识点(文言基础知识助词)(1)

3.附加在名词后边,表示“……这个人、……这种东西”;如果“者”前的名词是时间名词,“者”表示“……的时候”。名词后边的“者”,翻译时一般不必译出。如:

7.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了。“愚公”是名词,“愚公者”不必译为“愚公这个人”。

8.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庖丁解牛》)

——那牛的骨节有空隙,可是刀刃却没有什么厚度。“节、刀刃”都是名词,“节者、刀刃者”也不必说成“骨节这种东西、刀刃这种东西”。

9.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鸿门宴》)

——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在沛公身上。“今”是时间名词。

4.“者”字结构作“若、似”这些动词的宾语,构成“若(似)……者”的格式,“者”表示“……似的、……的样子”。如:

10.言之,貌甚戚。(柳宗元《捕蛇者说》)

——说着,表情好像很悲痛似的

11.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窃鈇。《列子·人有亡者》

——以后再见了那个邻居的孩子,动作态度全不想偷斧子的样子了。

5.附加在定语之后,表示定语后置。例见第四章里“定语的后置”。

未完待续……

这里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起来,一起来读书养性。

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网络爽文小说!我们也不提倡听书,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只靠“听”,能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