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黄 华 尤 嘉 黄宇翔
责编 | Yuki酱
丁丁受损,3D打印或可妙手回春?
图片来源:Pixabay
海绵体损伤对于男性的性能力来说堪称灭顶之灾。但目前来说,那些因战争、车祸等意外导致的男性海绵体受损,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恢复手段。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通过3D打印制成的水凝胶支架技术,成功修复了兔子受损的海绵体。为了能引导血管生长到水凝胶支架上,研究者在水凝胶支架内部植入能分泌血管生长因子的肌源性干细胞(MDSCs),并在水凝胶表面涂抹肝素。之后,研究者在体外对兔子施加电刺激,发现植入水凝胶支架后,海绵体受损的兔子勃起和射精功能大幅提升,且交配成功率也显著增加。这个技术目前还无法对受损的神经进行修复。另外,研究者还计划在灵长类动物中开展进一步的实验。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192-x
狗1岁相当于人几岁?
图片来源:Pixabay
包括人在内的许多生物,DNA 甲基化程度会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影响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于两岁的拉布拉多犬来说,尽管看上去还只是小狗,但它的“表观遗传年龄”已经是“狗在中年”了。近日,一项发表在《细胞-系统》的论文对104只拉布拉多犬的 DNA 甲基化样品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发现代表狗狗表观遗传年龄的甲基化时钟在它们两岁以前运转得飞快,之后会逐步放缓。研究者还发现,拉布拉多犬的表观遗传年龄与时间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对数函数进行拟合,并基于实验数据得出了一个经验公式——拉布拉多犬的表观遗传学年龄=16ln(出生后时间) 31,即狗的真实年龄的自然对数乘以16,再加上31。不妨按公式算一下,你家狗子今年多大?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05471220302039
注水玻璃可大幅减少建筑物采暖能耗
在许多国家,为建筑物供暖和制冷消耗了大量能源。最近,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能源与建筑》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水玻璃”系统可为建筑物减少大量供暖/制冷耗能。这一“水玻璃”系统在双层玻璃中注入了水,并且通过埋设于墙壁中的管道与一个大的储水罐相连,并配有中央热量调节系统。测试表明,除了极地气候,使用“水玻璃”系统的屋子与同等窗户面积但使用传统滤光玻璃和传统供暖系统的屋子相比每年可减少一半甚至更多的供暖/制冷能耗。此外,“水玻璃”窗户也有更好的隔音效果。
图片及文章链接: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07-water-filled-windows-huge-splash-energy.html
机器人实验员,8天完成人类数月工作量
图源:https://epsrc.ukri.org/newsevents/news/robot-chemist-carries-out-its-own-experiments/
机械而重复的实验操作,往往会消耗科研人员大量时间精力。近日,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改造了一台原本用于汽车装配线的机器人,将其用于自动完成化学实验。这台机器人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使用激光扫描和触觉反馈实现定位和操作,所有的实验步骤都使用了常规的商业仪器,没有修改任何实验仪器硬件。在8天时间里,这台机器人完成了172小时、688次实验,找到了活性比初始配方高六倍的光催化剂混合物,研究人员估计人类完成同样的实验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一成果近日已登上《自然》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0-07-robot-scientist-catalyst.html
“一心两用”处理视觉和触觉信息,大脑表示“没压力”
图片来源:Pixabay
能“一心两用”的不止《射雕英雄传》里的周伯通,还有我们的大脑。纽约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微扫视”现象(微扫视是一种常见的不自觉眼部运动,指人眼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的小角度运动)研究了触觉与视觉的关联。他们用不同的触觉信号刺激被试对象,并且记录其眼部的运动。当使用规律性信号刺激时,眼部的微扫视运动暂时被抑制,并且触觉也变得更加灵敏。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跨感官的调控机制。大脑在处理不同的感觉信号时,使用相同的区域可能会互相干扰,但是大脑通过预测到即将到来的触觉信号,采用一种跨感官的调控来抑制微扫视运动,并由此提高触觉的灵敏度。该研究揭示了动眼反应和触觉预测之间的关联以及其跨感官调控的机理。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160-1
“圣保罗病人”依靠药物治愈艾滋病?
图片来源:Pixabay
7月7日,在国际艾滋病大会上,来自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的 Ricardo Diaz 教授公布了一位36岁的男性 HIV 携带者有可能凭借药物痊愈的消息,引发学界震动。这位病人的治疗的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加上烟酰胺的疗法。自从2019年3月以来,该病人再未使用任何药物,并且在血液中未检测到病毒。此前共有两例艾滋病治愈的病例,都是病人在为治疗癌症而移植骨髓后清除了艾滋病病毒。而此次的“圣保罗病人”则可能是首位未经骨髓移植而治愈艾滋病的病例。多数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病人在停药后几周时间内病毒水平重回高位。而这位“圣保罗病人”不仅血液中没有病毒,抗体水平也降到很低的水平。但是由于尚未对患者淋巴结和肠道进行采样,医生无法确定其体内已无病毒。而且由于是病人自己声称停药一年多,医生对此无法证实。因此,这一消息仍待进一步调查验证。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7/intriguing-far-proven-hiv-cure-s-o-paulo-pati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