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的时候,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很紧张的说孩子的阴囊里面摸不到东西,感觉里面是空的。然后看了网上的一些内容说可能是隐睾。那么到底什么是隐睾呢?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吗?什么时候需要治疗呢?该怎么治疗呢?这篇文章就依托2019版的《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以及孙医生的临床经验来和各位探讨一下。
隐睾分为三种大类型:1.下降不全:睾丸停留在正常的下降途中。2.睾丸异位:离开正常下降途径,到达会阴部、股部、甚至对侧阴囊内。3.睾丸缺如:一侧或者两侧无睾丸。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的发病率是1-4.6%,早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为什么要强调1岁呢,因为有大约70%的下降不全的睾丸会在1岁内自然下降。也就是说孩子1岁以内的隐睾可以观察,超过1岁则基本上没有自行下降的可能了。
临床上大多数的隐睾都是属于下降不全,而这其中大多数是位于腹股沟管内,是可以被摸到的。而在这可以摸到的一部分人当中,有需要区分是滑动性睾丸还是回缩性睾丸。检查方法可能自己无法操作,因为一些解剖点可能找不到,但是我还是列出来供参考:从内环口沿着腹股沟管向阴囊内推进,如果能将睾丸推入阴囊并且不会退回去,那么就是回缩性睾丸,是暂时不用处理,可以密切观察的。如果推进去后睾丸又缩了回去,那就是滑动性睾丸,就是属于隐睾范畴了。
图片源自网络,仅为示意图
在进行体格检查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借助影像学、生化检查的手段来帮助诊断,帮助明确睾丸的位置,当一些隐睾无法在表浅位置被触摸到的时候,影像学检查就更为重要了。比如超声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生化手段主要是肿瘤标记物(β-HCG和AFP)。但有可能现有无创影像学检查做了一遍之后仍然没有发现睾丸的位置。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否是睾丸缺失。《指南》针对该种情况提供了一种激素诊断的方法:先抽血查睾酮水平、睾酮上游激素水平(FSH,LH),如果上游激素水平高而睾酮水平低,则用大剂量的HCG肌肉注射,如果这个时候睾酮水平还上不来,那么就可以考虑睾丸缺失,或者说无睾症。那么这个时候就不用再手术探查了。《指南》上提出,探查未扪及睾丸位置的“金标准”仍然是腹腔镜探查,探查的同时可以治疗。
在治疗时间上,有效保留生育能力的理想年龄是出生后12-24个月。治疗有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激素治疗主要是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更上游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治疗,总体成功率约20%,隐睾位置越高,激素治疗成功率越低,而在这成功的20%中又大约有20%的复发概率。而手术治疗,则是根据隐睾位置决定手术方式,这里提一点:如果术中发现睾丸已经萎缩,或者睾丸基本没有发育,那么是建议切除的。具体手术方式就不多说了,太过专业。
那么如果隐睾不处理会有什么危害呢?首先,会影响以后的生育功能,睾丸不在正常位置,生精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生育。然后,隐睾发展为睾丸肿瘤的概率是正常男性的2-8倍,早期将睾丸降至阴囊内能有效降低恶变的风险。
最后,如果真的发现孩子阴囊内空虚,建议及时至泌尿外科就诊,以尽快治疗。
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让你的生活更加健康多彩吗?请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