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名言精选(读素书这样处事)(1)

高傲又自大,是披在身上一层虚假的外衣,披上这层外衣,就会蒙蔽自己的双眼,令其无法看清真实的自己。

错把虚假的理想外衣当成了真实的自己,造成心目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中间隔着一座又一座大山,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就此拉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拉进距离的往往是平等、公正和关爱,而拉远距离的却是高低、贵贱和轻视。

高傲又自大,就是标榜自己的高和贵,以为标榜自己高高在上,别人就自然会来依附和顺从。

恰好相反,这就是对他人的轻视,是捧高踩低的行为,这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敬而远之。

越高傲,别人离你越远,自己也会越孤独,最后就只成为一个孤芳自赏的孤家寡人。

《素书》说:“孤莫孤于自恃”。

孤:孤独、孤立;

自:自己、自我;

恃:依赖、依仗。

“孤莫孤于自恃”的意思是:最大的孤立莫过于目中无人、恃才傲物、骄傲自大。

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在与人日常交流中,必定会经常不经意的流露出对别人的轻视,或随意批评他人、或轻易否定他人,或自我炫耀,无法客观分析事物,不会换位思考,没有同理心,只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臆断。

这样的人因为难以沟通,慢慢的受到别人的孤立也是必然的了。

素书名言精选(读素书这样处事)(2)

人总是容易过于高估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都是绝对的。因而缺乏一种该有的谦逊态度,也失去了对世界的敬畏之心。

目空一切,任所欲为,以至于灾祸傍身都不自知。

三国时期,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主观武断导致街亭失陷的故事,想比很多人都听说过。

马谡读过兵书,平时也经常跟诸葛亮谈论军事。,也出过⼀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

这⼀回,蜀军进攻祁山,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去防守衔亭。

张郃的魏军从东⾯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正好在⼭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再三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上扎营太冒险。”

马谡不顾诸葛亮的指令,也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上扎营。王平⼀再劝马谡没有⽤,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千⼈马,让他在⼭下临近的地⽅驻扎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

看到马谡把⼈马驻扎在⼭上,却放着城池不守,⾼兴极了,吩咐⼿下将⼠,在⼭下筑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围困起来。

马谡见到蜀军将山包围起来也慌了,⼏次命令士兵冲下⼭去,但是由于没有占据有利位置,几次都没法攻破,反⽽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

魏军切断了⼭上的⽔源。蜀军在⼭上断水断粮,军心涣散,自乱阵脚。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大败,马谡⾃⼰杀出重围,狼狈逃跑。

而王平带领⼀千⼈马,稳守营盘。他得到马谡失败的消息,就叫兵⼠拼命打⿎,装出进攻的样⼦。

张郃担心蜀军有埋伏,所以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悄悄地向后撤退,不但⼀千⼈马⼀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丧失了不少⼈马,这么重大的失误马谡难辞其咎。

诸葛亮没办法,只能把他给斩了以正军心。

素书名言精选(读素书这样处事)(3)

莎士比亚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中毁灭了自己。”

孤独不是贬义词,它只是描述了一种精神状态。一个精神世界饱满而丰富的人,无需再从外界寻求感官上的刺激和满足,他的孤独是充实的、享受的;

而一个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而受人摒弃的人,他的孤独是煎熬的、无奈的、痛苦的。前者是精神独立,不受情感的牵绊,平等而自由;后者是作茧自缚,一生都在苦苦挣扎自己结下的罗网。

未央哉(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