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蠡县今年整体大规划(雄南产业新城品质宜居蠡县)(1)

治理月明河还带动了两侧城市建设。 赵进福 摄

□保定日报记者 邸志永 贾祎玮 李忻遥 孟丽 葛淑霞

南温北蠡,历史久矣。

蠡县,曾是保定乃至河北的骄傲。然则,在诸多因素影响下,近年来蠡县的荣光不复曾经。

在昂扬进取的新时代,如何重拾尊严重塑辉煌?如何攻坚突围实现跨越发展?

2021年6月8日,市委书记党晓龙来到蠡县调研,围绕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发展第一要务,聚焦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聚焦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蠡县新一届党政班子找准发力点、谋划路径图,用实际行动浓墨重笔书写时代答卷,奋力谱写建设“雄南产业新城、品质宜居蠡县”新篇章。

创新驱动跑出发展“加速度”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高附加值要活力,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向科技创新要动力,蠡县构建“232”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产业兴则百业兴。

传统产业是蠡县的根与魂,新兴产业是蠡县的势与能。如何在旧与新的转换中实现创新驱动,开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是蠡县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为此,蠡县县委提出了“232”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即打造新能源和服装纺织两个300亿级产业集群,汽车电子、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三个100亿级产业集群,橡胶、生物健康两个50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产值超千亿,全县GDP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达到240亿元。

纺织和裘皮产业是蠡县重要的支柱产业,2021年蠡县纺织、裘皮产业产值分别为106亿元、45亿元。虽然产值相对较高,但蠡县的纺织及裘皮行业却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上,陷入了“有纺无衣”“有皮无衣”的尴尬境地。产业长期处于价值链底端,产业耗能高、利润低。

近年来,蠡县围绕低档次纺织产品向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转变,通过龙头带动、进区入园、技改升级等多种方式,不断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蠡县县委、县政府加快盘活开发区闲置土地,为企业入园发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撑,全力打造“服装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集“设计、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服装产业基地。

依托年产服装100万件的恒通项目和年产羊绒衫100万件的盛郎项目,蠡县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引进先进服装生产设备,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对接北京服装设计创意资源等措施,大力发展一线成衣,积极推动纺织产业从“织造”向“创造”升级,推动裘皮产业从“品牌”向“名牌”跃升。

在具有一定优势的超细纤维产品上,蠡县依托晟宏纺织,引进流庆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纺丝、织造、染整、家纺成品、销售”超纤家纺全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年产超纤织品1.2万吨,产值2.8亿元的超细纤维家纺基地。

植根传统产业,借势新兴产业。

蠡县县委书记陈伟说,在努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蠡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前瞻布局,结合保定市打造“医车电数游”五大优势产业集群,盯紧光伏、生物医药、汽车电子等朝阳产业,抢抓新机遇,力求在赛道转换中实现攻坚突围。

为此,在蠡县提出的“232”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中,3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100亿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50亿级生物健康产业集群,均赫然在列。

2021年,保定提出了打造“碳中和产业之都”。蠡县积极响应、把握机遇,与英利能源(中国)携手合作,打造了产能5.2吉瓦、产值超百亿的英利智慧光伏产业园。仅用3个月时间,该产业园一期就已投产,二期将于8月竣工投产。

借助英利的“磁石效应”,蠡县正大力招引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园区,积极引进中泰新能源光伏边框、斯卓光伏焊带、逆变器、光伏背板及薄膜等关联项目,聚力打造集“材料供应、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场景应用、能源储存”五位一体的光伏产业集群,力争2023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十四五”末产值达到300-500亿元,成为引领蠡县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1年,围绕保定“万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蠡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引进相关配套产业,立讯精密、鑫泽汽配等装备制造企业相继落户蠡县,科大讯飞终端研发基地、北京平恩康整体搬迁等一批好项目加快建设,蠡县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立讯精密工业(保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线束及电子业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河北省“专精特新”企业,及保定市企业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申请专利33项。该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营业收入16亿元,纳税3000万元,用工达到3000人。到2025年,立讯汽车线束板块产值将达到50个亿,新增纳税3个亿,提供新的就业岗位6000个。

在生物健康产业方面,围绕“京雄保石生命健康产业廊道”建设,蠡县依托紫薇山生物制药,对接南开化研所等机构,加速推进血液灌流器等肾透析产品项目落地投产。

蠡县本土企业紫薇山制药成立于1988年,是全国第一家生产人工肾透析粉/液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企业拥有国内最大、最专业、最先进的血液透析车间,成为国内透析粉、透析液生产型号最全的厂家。

除了生物制药外,蠡县还把目光聚焦在了养老产业上,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目前,蠡县正加快打造华北地区养老领域体量最大、单体第一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该项目占地60亩、投资2.4亿元,配有10个日间照料中心。按照计划,蠡县将继续引进一批优质医养资源,全面打造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城市建设管理绽放“新颜值”

一条月明河激活了一座城市的烟火,精心谋划城市建设项目42个,总投资53.7亿元,通过拉大框架、畅通路网、推进微更新提升城市品质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曾几何时,南北贯穿蠡县城区的月明河,因其两岸脏乱差,成为48.8万蠡县人挥之不去的愁。如今,河清岸绿,锦鳞游泳,昼显繁花,夜愈繁华,整治后的月明河,用一泓碧水激活了一城烟火。

月明河畔走访,依依垂柳随风轻摆,繁茂白蜡傲然挺立,珍贵的水杉冒着嫩芽,更有苹果、山楂、桃树等结出一颗颗果实,让人憧憬金秋的飘香。

60岁的付金川是河道绿化护理人员,他告诉记者,以前的月明河在城区不过1公里多一点,但两岸被很多民房占据。生活垃圾往河里扔,成了很多村民的日常。久而久之,时常断流的月明河成了城区居民口中的“臭水坑”。

作为孝义河的支流,月明河蠡县境全长16.9公里,是王快水库向白洋淀补水的重要通道,其中县城段约1.1公里。为了改善河道沿线生态环境,提升河道整体颜值,进而改善入淀水质,蠡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打造河清、岸美、路畅的水路通道。

蠡县水利局副局长李立辉说,最近几年,蠡县实施了河道疏浚清淤、岸坡整治、桥梁建设、道路硬化绿化、景观建设等五大工程,河面从13米拓宽到25—60米,新增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铺装了方便游览活动的广场1.3万平方米,将沿河的永宁大街从5米扩建到40米,还建设了月风桥、月雅桥、月颂桥等跨河桥,以及孟尝君、范蠡和西施、颛顼雕塑,将月明河建成了一条滨水绿色生态景观带。

与此同时,蠡县两座主要的污水处理厂也进行了提标改造。“目前,两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生活及工业污水约8.5万立方米,处理后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为月明河提供了稳定水源。”李立辉称,王快水库生态补水月明河更为碧波荡漾提供了根本保障,目前每日补水69万立方米。

在人性化设置方面,月明河县城段在居民较集中的位置设计了人行便桥、遮阳避雨、公厕等亲水便民设施。同时,安全警示牌、安全提示、木质围栏等安全设施完善,避免安全事故。

站在高高俏立的玉带桥头,旁边的孟尝君雕塑静静矗立,两侧的高楼大厦正拔地而起,诗情画意月明河,用流淌的一泓碧水,激活了一座城市的烟火,讲述着新时代与城同生共筑繁荣的佳话。

绽露新颜值的月明河,只是蠡县县委、县政府加快城市更新,在城市规划建设打造新颜值上加速奔跑的一个缩影。

陈伟说,去年以来,蠡县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聚焦打造城市“新颜值”,按照“畅其路、美其颜、强其能、安其居、固其基、扬其韵”要求,精心谋划城市建设项目42个,总投资53.7亿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过拉大城市框架,依托雄石城际在蠡设站,将高铁新城城市会客厅打造,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核心。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合作,拿出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和投资路径模式,布局“交通枢纽、娱乐休闲、商业商贸、医疗康养、科教文化”五大板块,高标准打造“承接疏解示范区、精品城市会客厅”。

畅通交通路网,津石高速连接线全部建成通车,曲港高速“蠡县南站”开通,永宁大街、范蠡路、永兴大街完成扩建提升。同时,全力贯通永茂大街、提升改造平安迎宾路和范蠡路,加快贯通曲港高速引线,构建“六横七纵一环多放射”交通路网。

加强城市管理,围绕解决城市乱象、解决无序发展的问题,通过压实责任做“加法”、清单管控做“减法”、部门联动做“乘法”、整治顽疾做“除法”,领导干部变巡查员,马路街道变办公室,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两个月“新颜值”双月冲锋行动,街道上的营运三轮消失不见了,墙体的广告牌匾整洁规范了,路边小贩有序进入市场点站……一座欣欣向荣绽放新颜值的蠡县,加速跑进人们的生活。

数字赋能“电”亮乡村振兴路

依托4个中国淘宝镇、11个中国淘宝村,2021年全县物流托运量超6千万件,各类电商日销高峰80万单,网络零售额32亿元

7月2日上午9时,蠡县辛兴镇赵锻庄村梓诺商贸有限公司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直播间主播、客服忙着带货、下单,仓储区工人熟练地加工、打包。“我们主要通过电商销售毛线手工艺品,自己研发设计,村民做代加工,产品可以卖到非洲、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公司负责人刘烨满面笑容地说。

刘烨说,父辈是用传统销售方式卖毛线,但他有新想法,不仅要做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还要搭上电商这一顺风车,实现一根网线卖全国。从2015年开始做电商,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年营业额从最初的十来万增加到两三千万,还带动村里一百多户做代加工,共同增收致富。

“我们从2008年开始发展电商,目前全村1143户、4786人,有大小电商1100余家,2021年全村营业额7亿元。”赵锻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东祥说。

年轻人做主播,月入万元;年老人做手工,一天也能收入百八十,今天的赵锻庄村人,即使不做电商,也在从事与电商相关的工作。红红火火的电商经济,带活了一度沉寂的毛纺行业,也“电”亮乡村振兴路,让农民尽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

蠡县自古商贾气息浓厚,改革开放初期,纺织、皮毛产业迅速崛起,赢得“南温北蠡”的美誉。去年以来,蠡县围绕数字保定建设,全力做好数字赋能文章,通过实施“电商兴县”战略,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强力打造特色产业升级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开一片蓝海。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商发展环境,“特色产业 电商 农户”模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目前,蠡县拥有全国淘宝镇4个、淘宝村11个,他们依托全县优势产业及其产品毛线、羊绒衫、毛巾、手套、车饰、麻山药等,利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展电商产业,同时带动顺丰、邮政等13家快递企业在该县开设分支机构。

2021年,全县物流托运量6232.31万件,各类电商日销高峰80万单,网络零售额达到32亿元(仅淘宝农村电商数据),位居全市第二。同时,加快呵一电商平台建设,打造面积1.5万平方米,集创业培训、电商孵化、直播基地、运营服务、产品展销、物流仓储于一体的电商产业生态圈,为蠡县的传统产业插上二次腾飞的“翅膀”。

一端连着科技,一端连着农业农村,数字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出新场景,催生新业态。

在大曲堤镇耿庄村农田里,5月种下的麻山药已经陆陆续续破土冒出小嫩苗。与农田一路之隔的蠡县康兴安麻山药农民专业合作社,冷库里保存的少量紫药还如刚从地里刨出的一样新鲜。3—5摄氏度的恒温3000吨冷储能力,让难以保存的麻山药从头年秋卖到第二年夏。

蠡县麻山药种植历史近3000年,1.6万公顷沙壤土造就了独有的优良品质,被评为“中国山药之乡”。近年来,蠡县以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农业加工业为发力方向,以麻山药产业为突破口,通过与河北农业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序引导麻山药产业向“科技、绿色、健康”高端化目标迈进。

“合作社2016年成立,建立冷库,注册品牌,形成收购、贮藏、销售一体化模式,现在年销售麻山药600万斤,销售额约3000万元,带动160多户农民增收。”康兴安麻山药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金亚说。

大曲堤镇是蠡县麻山药主产区,麻山药年产值7.4亿元,现有合作社176家,建有各类冷库5000多座,总储藏能力20万吨。另有加工企业10余家,麻山药深加工产品20多个,产品远销北京、乌鲁木齐、上海、广州等城市,并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另外,麻山药产业与电商充分结合,形成了“电商 基地”、“电商 合作社”、“电商 农户”等多种产销模式,强力推动了麻山药产业壮大和品牌扩张,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农民增收效果日益明显。

“蠡县将抢抓数字变革机遇,聚力打造新能源和服装纺织两个300亿级产业集群,汽车电子、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三个100亿级产业集群,橡胶、生物健康两个50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攻坚突围,合力打造数字乡村蠡县标杆,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蠡县县委书记陈伟说。

在抓好项目园区、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的同时,蠡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速教育事业振兴,高标准打造城市会客厅,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和安全底线,一个崭新腾飞的蠡县映入眼帘、一个奋进赶超的蠡县加速崛起……

曾经的蠡县,创造了无限的荣光和辉煌。现在的蠡县,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干部精神持续焕发,发展势能不断集聚,全县上下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再造辉煌的决心和士气已然形成,全县正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气质性变化。

蓝图绘就,扬帆起航,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