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

八月,立秋刚刚过去,虽然还是那么闷热,但从第一片梧桐叶子落下开始,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就已经悄悄转换了形势。从春生到夏长,至此,万物的成长也都有了成果,有了答案。于是,不论山河湖海,丰美的物产如同井喷。大地上稻浪翻滚,山林中杂菌丛生,河海间膏满肉肥。这时的食物不仅是山中鲜,是水中鲜,更是食中仙。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3)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4)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5)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6)

图片来自网络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7)

大自然总是慷慨又守信,一到雨季,云南的山头就热闹起来了。带着鲜气儿的野生菌好像约好了似的,一时间噌噌噌破土而出。这时,所有的云南人都开启了“吃菌模式”。俗话说,日啖菌子三百口,不辞长作云南人,一点都不夸张。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8)

据统计,云南可食用的菌类有二百五十多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的一半还多。干巴、松茸、鸡枞、羊肚、牛肝、竹荪、青头、鸡油菌,想吃什么都有。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9)

松茸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0)

牛肝菌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1)

青头菌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2)

鸡枞菌

不过每年因为吃菌中毒的人也不在少数。网上有一位临沧的朋友说:深夜去医院做个阑尾手术,结果急救全是吃菌中毒的人。

以至于每年6月进入雨季,云南政府都会召开关于野生菌安全教育的新闻发布会,还会给每个云南人手机发短信提醒。即便如此,也无法抵挡云南人吃菌的热情,因为它就是好吃啊。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3)

牛肝菌是云南最常见的菌类,其中黄牛肝菌和黑牛肝菌最为鲜香,菌肉最为肥厚。牛肝菌可以蒸蛋、焖牛蛙,也可以配大蒜、青椒爆炒。一般是用牛油去炒,撒少许盐巴,盐分能激发菌子里的鲜意,炒熟就可以了,出锅鲜香诱人。此时再盛一大碗米饭,准能一扫而光。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4)

摄影 | 阮阮的厨房

对云南人来说,要是哪一年没吃上鸡枞菌,那这一年就多出了一份遗憾。虽说云南人口味很重,但对待鸡枞却很温柔。新鲜鸡枞煮汤,只需放一点点盐,汤香就浓浓扑鼻,菌肉细腻润白,清甜脆嫩,鲜鲜的味一点不亚于鸡汤,好吃的要飞上天呢。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5)

如果嫌爆炒和煮汤都不过瘾,那就直接来一份菌子火锅大餐吧。把羊肚菌、鸡枞、鸡油菌、竹荪统统下锅。不同菌子的鲜味儿在高汤的作用下,被逼出阵阵鲜香。尤其是竹荪,入口滑腻清爽,清甜鲜美,真叫人念念不忘。眼下正是菌子生发的好时节,是得认真想想了,要不要去云南“中个毒”。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6)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7)

八月里,除了各种各样的菌类,还有另外一种来自山林的极致美味。走进广西柳州的茂林深竹里,遍地都是呆萌呆萌的大头甜笋。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8)

俗话说,“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笋”。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黄庭坚向朋友要笋的时候就说:南园苦笋味胜肉,笼箨称冤莫采录。烦君更至苍玉来,明日风雨吹成竹。意思是你那苦笋味道比肉还好,快拿点来吧,要不然几场风雨后就长成竹子了。对于柳州的特色美食加网红美食——螺蛳粉来说,笋就是“宁可食无肉”般的灵魂存在。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19)

《舌尖上的中国》里曾详细介绍了柳州酸笋的制作过程。一般采拾6月到9月出产的大头甜笋,剥掉笋衣后,用柳州独特的制酸手法腌渍、发酵、充分浸泡。整个过程虽然繁复,但勤劳的柳州人总是耐心循序地酝酿着,慢工细活之下,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古早柳州鲜。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0)

泡制好的酸笋,风味独特,酸臭奇鲜,这股浓烈的奇味正是柳州人甘之如饴的心头好。

此时将酸笋切成细寸段,与油炸腐竹、木耳、黄花菜、萝卜干、鲜嫩青菜一起融进红油翻滚的螺丝汤,再灌入米粉丝,强烈的酸味能恰如其分地勾兑出螺丝汤的热辣鲜香,成就一碗酸爽可口的螺蛳粉。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1)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2)

若与船丁小黄鱼一起在铁锅中爆炒、翻滚、饱吸汤汁、可激出酸爽奇鲜,这就是广西经典名菜——酸笋黄豆焖船丁鱼,能令人胃口大开,欲罢不能。

有时就算不与其他食材搭伴为伍,只要佐些许红辣椒凉拌酸笋,就是一道令人食指大动的开胃美食。应该说,在柳州人的美食世界观里:无酸不可,无笋不欢。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3)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4)

中国人的生活之美,自古就依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而我们的饮食也在这往复的自然变迁中回转。经过春季到夏季的孕育滋养,松江鲈鱼最肥美的时候也要到啦。

鲈鱼是一种生活在近海里的鱼类,每年冬末春初,大鱼到海口产卵,幼鱼孵出后,在春夏之交纷纷上溯到黄浦江各个支流觅食生活,在秋天长成。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5)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6)

上海的松江鲈鱼个大肥美,肉嫩味鲜。明代有松江鲈鱼与太湖银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我国四大名鱼。所以,大名鼎鼎的鲈鱼一定少不了美谈佳话,以及各路名家吃货的精彩点评。

熟知《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故事: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高朋满座,指着满桌的菜说,今天珍馐略备,唯一遗憾就是缺少了吴淞江鲈鱼。这时,有个叫左慈人的说,丞相不必担心,让在下马上变出一条来。说着,就让人端来一只盆子,果真从盆中“钓”出了一条松江鲈鱼,引得满座宾客惊叹不已。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7)

西晋文人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就想起了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为此他弃官而归。“莼鲈之思”便成了思念家乡的成语。隋炀皇帝游江南时,品尝了松江鲈鱼,赞不绝口,说它真是“东南佳味也”。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当然也不会放过吃鲈鱼的机会,待他细细地吃完后,龙颜大悦,欣然评价为“江南第一名菜”。松江鲈鱼也因此身价倍增。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8)

松江鲈鱼最经典的吃法就是和莼菜搭配。莼菜是多年生的水菜,八月恰好是其脆嫩可口之时。将鲈鱼切丝,用莼菜嫩叶作羹,味道极其鲜美。对此白居易深有体会,他说:脍缕鲜仍细,莼丝滑且柔。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29)

鲈鱼也适合清蒸、红烧、烤制、鲜香四溢,每一味都是来自灵魂的拷问。八月的江南,稻花成云,麦浪成风,莼鲈正美,是时候给自己放几天假了,小住江南,吃一次松江鲈鱼,饱一饱吴越口福吧。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30)

八月多雨潮湿,云南的菌子最鲜,柳州的甜笋长势最猛,松江的鲈鱼更不容错过,在季节的变换中,我们总能找寻到美味的秘密。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31)

图片| 叮叮笑笑生

“时令”是中国人对时间的独特感悟,也是农业社会留个现代中国的印记,它像一套严密的历法,历经千年不衰。尽管今天人的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祖先的智慧早已内化成我们身体特有的基因,如同花开花谢、草木枯荣,自然而然。

9月寻鲜(八月寻鲜记)(32)

编辑丨有喜

-参考资料-

舌尖上的中国1《自然的馈赠》

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舌尖上的中国3 《生》

云南菌菇的季节尚未到,我们已开锅炒起了牛肝菌

又到了云南人“拿命吃菌子”的季节

松江鲈鱼百度百科

- 特别鸣谢摄影-

阮阮的厨房、叮叮笑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