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前段时间,有位茶友“爆料式”提问。
“罐装茶叶上层质量好,下层质量差,以次充好,是不是行业潜规则?”
偶买噶,这个伤害范围太大了。
若真按茶友的猜想,不知有多少卖茶的得无缘无故“中枪”,白白被冤枉。
但茶友也进一步详述了他的疑惑。
“试过很多次买罐装茶,刚买入手泡开喝,像模像样,一切都好。慢慢喝到底部后,茶叶就开始变味了。”
“碎叶多,香气还变淡。”
照这么看,最大可能性在于存茶不当。
满满一大罐茶叶开封后,若是没能及时喝完。
时间久了,频繁打开取茶过后,剩余在罐底的茶叶当然会跑气变味。
至于剩底的碎茶,也不难理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罐装的蛋卷,每次吃到最后,剩下的都是碎渣渣。
那是因为,细屑状的碎茶,体积小,容易沉底罢了。
岩茶里,相比罐装茶,按泡卖茶的情况更常见。
网上有这样的讨论题——岩茶按泡来卖,是不是为了抬价?
讲真,这样想就太片面了。
岩茶采用独立泡袋包装,按泡卖茶,有不少实际好处。
《2》
第一,方便投茶。
110毫升标准盖碗泡岩茶,8克一泡足矣。
泡袋包装的岩茶,一次一泡,全部投入,能省去计较投茶量的麻烦。
要不然,每次打开茶叶罐,单凭手感去抓茶。
投茶少了,这次泡出来的茶味偏淡,醇厚不足,香气不足。
下次特意多放一些,一不留神,投茶过多。
哪怕快速出水,前两、三冲茶味还是特别浓。
浓茶苦汤,风味不佳。
并且,还造成了茶叶浪费。
非泡袋包装的散装茶(大袋装、罐装、纸箱包装等),泡茶前建议用克秤称重。
茶桌上备一把克秤称茶,可谓小投资,高回报。
毕竟,一把秤多少钱?平均下来不过几十块。
但那些大几千、上万的正岩好茶,若是这次浪费2克、下次浪费3克……
积少成多下来,可是一笔不少的损失。
这笔账算下来,还是用克秤称茶,或者买独立包装,重量一致的泡袋茶更划算,更利于精准投茶, 喝透茶味!
《3》
第二,避免跑气。
泡袋包装的岩茶,相当于每一泡茶都拥有独立单间待遇。
独立密封,互不干扰。
从存茶角度看,这属于隔离式存放。
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能弱化存茶风险。
不至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比如,开篇提到的例子。买了一大袋(一斤起步),拆开后泡来喝。
按一天泡1-2次的频率,短时间没办法全部喝完。
日常高频次取茶过后,也会增加罐内茶叶跑气风险。
每打开一次茶叶罐取茶,里面的茶叶就要暴露在外,受到四周空气的水汽、异味影响。
次数多了,量变增加就会引起质变。
尤其是那种拉链袋设计的密封袋,频繁地拉开又捏紧,反复多次后,塑料密封条容易被扯坏与磨损,导致弹性下降,捏不紧。
满满一大袋茶,经常是喝到一半,剩下的就会跑气变味。
喝一半扔一半,太浪费。
相比起来,独立包装的密封防潮属性更突出。
考虑到后期存茶所需,买散装口粮岩茶,份量别太大。
每罐/每袋在半斤八两左右,足够一个月左右的量,足矣。
《4》
第三,方便易携。
福州是岩茶的消费重镇。
和身边的朋友们约在一次谈事叙旧时,大家少不了拿上一、两泡近期心仪的肉桂、水仙等分享。
反正,泡袋包装的岩茶,小小一包。
随手放入包里,轻巧简便,也不会占太多地方。
如果是半斤左右的罐装茶,带出门就不方便了。
另外,带茶出门喝,要注意不少细节。
一方面,别让茶叶在车里呆太长时间。
身边有位朋友,习惯性会在车上备几泡好茶。
每次约茶基本能随叫随到。遇到斗茶局,更是能拿出一、两泡有份量的好茶镇场面。
但某天,他却遇到了“滑铁卢”。
将某泡正岩老丛亮在茶桌上,泡开一喝,茶叶变味了,明显发酸。
这下奇怪了,明明同款茶已经试喝过,确保没问题的呀。
怎么才不到大半个月,就变化这么快?
后来才反应过来,这泡茶放在车上的时间太长了。彼时还是三伏天,再加上今年夏天特别热。
靠在路边停了一下午,刚一打开车门,里面闷热到极点。
这么极端的环境,哪能放得了茶?
另一方面,带茶出门,要注意防挤压。
泡袋包装的茶,随手往包里一塞,肯定不妥。
万一磕到碰到,再拿出来时,整泡茶都会变成碎渣渣。
稳妥做法是找一个硬盒子,装入1-2泡茶,再放进包里,轻轻松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5》
第四,适合送礼。
之前的文章里,分享过2斤牛栏坑肉桂送礼的故事。
身边有位朋友去探望自己的老领导,提着水果进门。临出门时,领导还递给了他足足两大罐茶。
定睛一看,牛栏坑肉桂!
这下可把他吓到了,因为掂了掂重量,这样的一罐茶,少说也有一斤。
而两大罐加起来,就是两斤起步。
彼时,圈内各式各样的天价茶, 花边新闻满天飞。
牛栏坑肉桂的身价,喝岩茶的人,没人不知晓。
单单一斤,均价就要过万。
这份回礼,未免太“重”了些。
但老领导摆摆手,风轻云淡地表示,放心吧,这肯定不是真的。
真正的牛栏坑,别人拿去送礼时,每盒装一泡、两泡足矣。
这些以斤为单位的,看似满满一大罐,实则保真率不高。
毕竟,简单的人情往来,有谁愿意送这么大的礼?
《6》
第五,方便试茶。
船小好调头,量少好尝鲜。
尤其是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等核心正岩茶。
以斤为单位买入,对不少茶客来说,会超出预算。
换成买1泡、买2泡,价位更能让大众接受。
即便不用“踮踮脚”,也能亲自感受一番,这些核心山场岩茶的真正风味。
泡袋包装的岩茶不论日常喝,还是拿去送礼,都很方便。
独立泡袋密封后,装入礼盒。
配上手提袋,提着出门。
逢年过节,这样的送礼方式,再常见不过。
动辄一斤、两斤,成箱包装的茶叶更适合收藏,而非送礼!
《7》
武夷岩茶的分类众多。
不同山场,有天心岩、马头岩、水帘洞、九龙窠等。
不同火功,有轻火、中火、足火等。
不同品种,有水仙、肉桂、大红袍、铁罗汉、梅占、白鸡冠、黄观音等。
随着10月到来,焙火相对足一些的当年新茶,陆续上新。
赶上大量新茶上市,又不知道该怎么选茶时。
先从体验装入手,一次性喝遍多款口味,不失为明智之选。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正岩茶、半岩茶、岩区茶,都是什么意思?这些岩茶秘辛听过吗?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过去的岩茶都叫大红袍,现在的岩茶都叫肉桂?
喜欢喝武夷岩茶的你,听说过岩茶里的“倒青”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