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女地痞(在东北有一种地痞叫混混儿)(1)

过日子是一种态度,有的勤俭,有的铺张;有的精于打算,有的稀里糊涂;有的闭关锁国,有的广泛开放……而被人们普遍不认可的,是那些“胡乱苟且地过日子的无业游民”甚或“地痞”。在江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诨号——“混混儿”(hùnhùnr)。

混混儿[ hùn hùnr (变) ​hùn huer ]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例句】隔壁老王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混混儿了。

东北的女地痞(在东北有一种地痞叫混混儿)(2)

有人考证,“庚子年(1900年)前,天津有一种流氓,名为混混儿,又叫混星子,暋([mǐn]强横;顽悍)不畏死,讲打讲闹,混一时是一时,自称是‘耍人儿的。他们有组织,没名堂,不劳动,不生产,但凭一膀子力气、一派言语在社会上立足;有的竟能‘成家立业,甚至厕身缙绅之列。但一般人认为他们是不足齿之类,敬而远之……”

由此观之,“混混儿”(hùnhùnr)的特点之一是“混一时是一时”。而和“混混儿”(hùnhùnr)同样迷失了人生方向,无理想,无抱负,糊里糊涂度春秋的,还有“二混子”、“瞎混”等,但后者明显不具备前者作为“地痞”时,所表现出来的暴力倾向。追问“混”是怎样发生的?一般来说,是当个体主观上认为自身无法把握或预测外部条件变化时,担心自身付出的努力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于是就可能会从心理上产生少付出、甚至不付出努力的“混日子”思想。当然,这种状态是消极的,颓废的,不可取的。

东北的女地痞(在东北有一种地痞叫混混儿)(3)

在这里,不能不提满语词(yadahūn),义为“贫穷”、“贫困”。著名满语专家爱新觉罗·瀛生认为,北京话谓“无业游民”、“穷汉”为“瞎大混儿”(xiadahùnr)重读,去声,加儿化韵)。满语的ya,到汉语北京话里说成xia,只是一音之转。例如:“那小子是个“瞎大混儿”(xiadahǔnr),没正经行当儿,到处钻营。”

“混”(hún)形容词。形声。从水,昆声。本义为“水势盛大”。

“混”(hùn ),动词。搀杂;蒙混;苟且地生活;胡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