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毛豆妈

话说毛豆到了读长篇文字书的阶段,我也有意识的去给他找桥梁书。带他在实体书店找书的时候,发现这个阶段的桥梁书,相当大一部分是带拼音的。不带拼音的书很少,我找了半天都找不到一本。

儿童拼音故事书推荐6岁(要不要选择带拼音的)(1)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看《365夜故事》,这套由著名儿童文学家鲁兵主编的经典书,影响了80后一代人。等我想再给毛豆买一套看的时候,发现市面上全部是带拼音的版本了。

儿童拼音故事书推荐6岁(要不要选择带拼音的)(2)

挑书时问了几位妈妈,也都一致认为给孩子买带拼音的书,更有助于孩子学认字、学拼音,理由是“遇到不会认的字时,读读拼音就会了呀!”

出于好奇,我给毛豆特意选了两本内容一样的书,一本是注音版,一本是非注音版。他能自主阅读以后,我就换着给他看,然后观察他阅读速度的快慢。结论是:他阅读非注音的版本,速度要比注音版的快得多。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文字上面的注音,分流了他一部分注意力,比如,他读着读着便会被注音符号ü吸引,从而慢下来。

拼音真的有助于认字吗?

我们学拼音是为了认字,如果有更好的认字办法,其实没有必要学拼音。拼音是工具,认更多字是目的,不要把工具当成目的本身。就好像我们挣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我们生活全都为了挣钱,那就误解了人生的本意。

毛豆小时候学走路,姥姥和我换着扶他走路。我不在家的时候,姥姥拿一块有弹性的布往毛豆胸前一拦,只要拽着布的两头就可以控制毛豆的步速。这就是一种简易学步带。

儿童拼音故事书推荐6岁(要不要选择带拼音的)(3)

儿童拼音故事书推荐6岁(要不要选择带拼音的)(4)

和这个原理相同,拼音只是一个辅助学步的学步带,孩子一旦会走路就可以撤下去了。大量亲子共读,孩子把音和字对应起来,这才是大量识字的基础。就如同想让孩子跑得更快的话,诀窍是多跑。

有的妈妈会说:“可是小学会考拼音呀,不学怎么办?”

小学教育其实有不合理的地方,花费了太多时间去学拼音,就是其中一种。这是因为,孩子认得多少字不容易考核,但是会不会写拼音,老师更容易打分。于是,孩子的考核标准越来越机械化,就成了先学拼音、再学认字。

就好比,本来一个孩子依靠人类的本能,爬着、摸索着、扶着就踉踉跄跄地自然会走,现在突然有了一条新规定:所有孩子都要绑上学步带之后,才能学走路,否则就不能直接走。不光要绑上学步带,还要看看学步带绑的好不好、牢不牢、扎不扎实,这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再者,拼音事小,阅读事大。拼音简单,阅读更难。拼音里的声母韵母加起来只有47个(不算整体认读的),但是汉字却有成千上万,每一个都有独特而多变的用意,所以,要真正学好语文,只能、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在文字和情境中体会到文字的用法。而当一个孩子能达到大量阅读的境界时,基本也不需要拼音了。

最好的读物,其实是不带拼音、在个别难字生僻字的旁边用小一号字体标明注音的。这样既不影响孩子的阅读体验,也能让孩子在遇到生僻字时有所借助。可惜现在用心的编辑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的编辑都在迎合市场泥石流。

希望大家都少买注音版绘本,多多陪孩子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