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让全世界见识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力量,事实上,中国提出建设卫星定位能力的时间点,比很多人想象得更加超前。

早在1983年,我国无线电电子专家陈芳允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新设想:双星定位。

双星定位是一种不同于三星定位的全新技术,两个地球同步卫星,以用户的位置为半径,两个圆相交的两个点,其中一个就是一个用户的位置,再根据地面系统,精准捕捉位置。

北斗卫星系统最新信息(北斗最艰难时刻)(1)

最终,这个设想在在1989年演示成功。比美国人乔汉森1998年发表的同一设想,整整早了15年!

2000年,随着两颗北斗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北斗一号系统正式建成,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卫星系统最新信息(北斗最艰难时刻)(2)

此时,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GPS定位系统,如果在军事系统上安装GPS,对GPS的依赖越强,就越危险。当美国停止GPS民码服务,或者增加干扰、提供虚假位置服务信息时,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避免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决定建立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伽利略系统。

北斗卫星系统最新信息(北斗最艰难时刻)(3)

为了扩大项目,加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同时表达对美国“单极世界”的不满,面对欧盟向中国伸出了合作的双手。当时我国的卫星导航技术落后于欧美,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2003年,欧盟和中国在伽利略项目上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而中国需要拿出2亿欧元的“投资”。

北斗卫星系统最新信息(北斗最艰难时刻)(4)

中国为表示诚意,先汇了2.7亿美元,作为参加欧洲主导伽利略导航系统的资金。

诚心实意想要合作的中国,却没有想到,欧盟各国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亲美领导人的上任,美国的施压,项目的推迟,欧洲各国的明争暗斗,使得投入大量资金的中国遭到了排挤,不仅无法接触核心的技术,还在2007年,将中国踢出了项目。

离开了伽利略计划的中国深知,我们需要也必须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导航系统。

于是,沉寂多年的“北斗”系统引起了重视。决定“单打独斗”的中国,首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限的频率。

可供卫星发射的轨道空间是有限的,早期建立的GPS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已经占领了黄金频段,已完成全球组网。中国所看中的频率被认为是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次优”频率。

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是:先占先得。谁先将卫星发射成功,并且投入使用,发射信号,这个频率的资源就归哪个国家所有。

北斗卫星系统最新信息(北斗最艰难时刻)(5)

这个规定看似公平,其实早已把天平偏向了欧洲国家,这对于经济实力,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毫无竞争优势。经过与几十个国家之间,300多次的谈判,我国终于获得了申报获取频率的资格。

2000年4月18日,北斗和伽利略系统同时申报。必须在7年内成功发射导航卫星,逾期作废,将无法获得合法的地位。

在这关键时刻,时间显得尤为宝贵,如何保证优先发射,发射以后可以正常提供信号,这需要北斗人们争分夺秒,如果不能抢先与欧洲,对频率的所有权就只能拱手让人。而这对于北斗二号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除了频率问题,技术难关成了摆在北斗人面前的难关。

其中就包括高精度计时设备,假设一个计时设备每天只有1纳秒的误差,300万年后才会有一秒的误差,这个参数看似非常非常小,但是1纳秒的误差就对应到星上参数就会产生0.3米的误差,最终造成20米~30米的地面误差,这对于高精度导航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而想要具备几百万年仅有1秒误差的高精度计时设备,只有一种,名为原子钟。

北斗卫星系统最新信息(北斗最艰难时刻)(6)

而当时,我国还不具备原子钟自研生产的能力。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追逐,时间来到了2005年,我国自研原子钟与实际要达到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时间不等人,于是决定北斗卫星所需要的4台铷原子钟,1台自产,3台进口。

原子钟的研发涉及到量子物理学、电学、结构力学等众多学科,哪怕是今天,国际上仅少数国家具有独立研制能力。

可是想要进口又谈何容易?这项技术被西方国家视为重要的高科技装备,对于中国的购买计划,收到的答复只有两个字:不卖。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有一家欧洲公司答应了售卖,但是态度极其傲慢,原子钟的质量,供货时间通通无法保障,供应商还漫天要价,价格越要越离谱。再加之,我们本来就在与欧盟争频率,难保不会使绊子。

命运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西方厂商的态度,工作团队决定破釜沉舟,4台铷原子钟都用国产。不服输的北斗人将实验室变成了战场,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美兑现,在逼近的倒计时中,国产铷原子钟诞生了,搭载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上,第一次登上了太空。

北斗卫星系统最新信息(北斗最艰难时刻)(7)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新一代冷原子钟的验证,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实现了3000万年仅有1秒的误差,属于国际先进水平。

北斗卫星系统最新信息(北斗最艰难时刻)(8)

甚至让中国计量团队能够拥有参与下一轮国际单位“秒”定义修改工作的话语权。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介绍,我们终极目标是制造出在宇宙的生命周期内永不会走偏的时钟。

北斗卫星系统最新信息(北斗最艰难时刻)(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