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体透视原理

“透视”是绘画术语,是学习素描的必修课。透视学揭示和阐述了视觉空间、物体形象变化的客观规律。掌握了透视学知识,才有可能画出真实准确的物体形象与空间感。下面介绍几何体写生的透视知识和画法。

常见几何体的直观图总结(几何体透视原理)(1)

1.视平线。写生时,眼睛平视前方,眼前假定的一条水平线称为视平线,在户外它与地平线是一致的。在写生时要判断它在画面上的位置,起稿时先把它确定下来,画面上景物的位置和形变都与此有关。

2.心点。眼睛直视前方,视平线正中的一点称为心点,在一点透视中,心点就是消失点。

3.消失点。一组透视边延长线的交点。消失点是视平线上的某一点或某几点。在两点透视中,消失点有两个,在心点的左侧和右侧,其位置是由物体与画面的角度决定的。

4.画面。人眼正常视域范围为60°之内,60°之内为画面,60°之外物象会产生形变。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立方体的一个面正对画面,这个面在画面中呈较规范的正方形,侧面和顶面透视关系明显,侧面和顶面每个面的一组对边的延长线间距越来越小,最后交于视平线上的一点(消失点),那么这种角度的透视叫“平行透视”。概括地说,立方体的一组面与画面平行,所以称为平行透视。由于这种透视关系中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也称为“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画法:先确定立方体在画面上的位置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然后把正对画面的正方形画准。接着从消失点至正方形相应的角引线,最后画横线和竖线确定立方体的顶面与侧面。这样立方体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立方体三个面宽度对比的准确性。

常见几何体的直观图总结(几何体透视原理)(2)

常见几何体的直观图总结(几何体透视原理)(3)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立方体的三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两个侧面中每个侧面的对边延长线分别交于视平线上的两个消失点。这种透视关系有两个消失点,所以称“两点透视”。因为立方体的各个面与画面都成一定角度,所以也称为“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两个消失点一定要在心点两侧。由于物体与画面角度不同的原因,两个消失点的位置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一个消失点在画面之内,另一个消失点在画面之外;第二种情况是两个消失点都在画面之外。两个消失点都在画面之内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常见几何体的直观图总结(几何体透视原理)(4)

常见几何体的直观图总结(几何体透视原理)(5)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的画法:首先确定立方体在画面上的位置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其次,画出立方体两个侧面相交的棱线,然后从这个棱线的上下两端向两个消失点引线,再画竖线确定左右两面的宽度,最后从这两条竖线上端向两个消失点引线,画出顶面。

圆柱体的透视

1.立放圆柱体的透视

圆柱体的透视法重点是圆截面的画法:圆柱体写生时多摆在视平线以下,截面呈椭圆形,要想画准椭圆形,需根据透视原理。立放圆柱体的圆截面是随着它与视线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截面与视平线高度相同时,截面只是一条横线;当截面逐渐降低,截面会逐渐变宽。因此在画立放截面时,一定要画出上下两个截面的宽度差别。

常见几何体的直观图总结(几何体透视原理)(6)

立方圆柱体的透视

2.倒放圆柱体的透视

圆截面正对画面的圆柱体透视画法:圆截面接近正圆形,柱体变短,柱体两侧边线延长线交于心点上,柱体另一圆截面比前面的圆截面小些,也接近正圆形。

圆截面及柱体侧面都和画面成角度的透视画法:这种角度的圆截面呈椭圆形,其最长直径与柱体边线成垂直关系。先把圆柱体的长、宽画出,可根据其位置关系采用一点或两点透视原理绘制。画两个圆截面时可利用圆与正方形四边的相切关系,画准正方形的透视形。然后再根据四个切点的位置及两条对角线的长短对比关系画出椭圆形。在画圆柱体时,要把两个圆截面的轮廓都完整画出,这样才能保证远端圆截面的外轮廓形的正确。在绘制明暗关系的时候再把辅助线擦掉。

掌握几何形体透视画法的意义是在理论和自然视觉规律的基础上更准确地去观察几何形体、表现几何形体。透视学在写实绘画艺术中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应好好掌握。

常见几何体的直观图总结(几何体透视原理)(7)

倒放圆柱(正面)

常见几何体的直观图总结(几何体透视原理)(8)

倒放圆柱(侧面)

学习更多绘画知识,关注头条号:绘画视界。一直是你绘画路上的良师益友,简单而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