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偷袭珍珠港完胜之后仅仅半年,日本联合舰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略性进攻,被残兵败将的美国海军迎头痛击,日本从此失去了争夺太平洋的制海权的机会。
中途岛战役,扭转太平洋战争的关键一战。也许在发动战争之初,包括山本五十六在内,都觉得美国人才是这场战争的最后赢家,只是没有人能想到,战场形势逆转的节点,会来的这么早。
决战中途岛 Midway (2019)
导演: 罗兰·艾默里奇
编剧: 韦斯·图克
主演: 伍迪·哈里森 / 帕特里克·威尔森 / 卢克·伊万斯 / 丹尼斯·奎德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11-08(美国/中国大陆)
鲤鱼是个准军迷,二战中尤其喜欢太平洋战争。对于能在大银幕看到的战争片,鲤鱼一般不会错过。这部今天公映,上午忙里偷闲去看了一场,总体感觉还不错给7分。
这部剧情没有太多可以介绍的,毕竟是一部试图还原著名战役的电影,只要是了解这场战役都能清楚电影讲的什么。
我不知道其他喜欢这类电影的观众,出于什么心态,反正对于我自己可以说对这场战役的经过了如指掌,但是每次类似的电影翻拍,我都迫不及待的想看。为什么我也想不太清楚,可能想看看导演对战役解读的角度,也可能是希望随着电影拍摄技术进步,战争场面的还原会带来更大的震撼。
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的这版,绝对一部海空大决战的视效大片。在我的印象里,这部应该是两千年以后场面最激烈的海战电影了,电影的这部分绝对比爆炸贝的《珍珠港》好看。
至于在对这场战役的解读上,我觉得这部做的不是很出色。这部我给7分,76年版我给7.5分,还比这部要高0.5 。这可能是我太熟悉这场战役的缘故,对于普通观众可能不会有太强烈的感觉。
首先这部的剧本在结构上有问题。
电影一开始从珍珠港演起我就有了这种担心,从珍珠港演到中途岛,电影已经用掉将近一半的篇幅。中途岛之战本身从寻敌,到接触,再到完成致命一击,本身就是非常有戏剧性的一场战役,用130分钟来演绎整个过程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现在一个小时多一点,也就是拍点精彩场面,无法还原整个战役的全貌。
这可能和罗兰·艾默里奇导演风格有关,作为《独立日》《后天》这类视效大片高手,他可能更执着于短兵相接的铁血搏杀,而不喜欢表现运筹帷幄的战略决策阶段。
我个人感觉本片的侧重点取舍,对于中途岛战役来说挺可惜的。太平洋战争中,有四次海上生死绞杀,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
这其中偷袭珍珠港完全是山本五十六的神来之笔,要么全赢要么输光的赌徒打法,从战略决策阶段已经决定了战役的结局,换言之从日本联合舰队舰载机,飞到珍珠港上空的一刻,就是日本人在狂轰滥炸,美国人被动挨打。
而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发生时,已经到了战争的末期,强弩之末的日本人,在这两次战役中只是抱着必死的觉悟当炮灰罢了,最后连神风突击队都登场了,战争一边倒的形式可想而知。
而中途岛不同,从战略决策阶段双方就斗智斗勇,诱敌与设伏,从一开始就是胶着状态的缠斗。而且从头到尾,美军并没有如这版电影中因为情报的先机而有绝对的优势。
1976年版序幕时的字幕对这场战役的定义,我觉得更准确。
“这场战役体现了,决定重大事件的因素,通常是计划、勇气、错误和机遇的结合。”
这也是我觉得这场战役本身就十分具有戏剧性的原因,换句话说,我觉得已经开打了,甚至打到一半的时候,仍然无法分出胜负,用评书的语境形容,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决斗才最精彩。
当然76版中采用了日本人“命运5分钟”的说法,这更突出了战役结果的随机性,后来美日双方战史的解密,现在不存在“命运5分钟”的观点基本已成定论。
但是即使不存在“命运5分钟”,在整个战役期间,实力占绝对优势的日本人,有数次翻盘的机会,而日本人从上至下的一连串的昏招,才是导致惨败的主要原因。这场战役的随机性,美日双方机会均等,谁把握住了机会,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现在有些小朋友流行中日必有一战的说法,这个有点想多了。日本单独出来挑战中国的概率,现在几乎为零,甚至少则三十年多则五十年都不可能。军事技术可以有,战略物资可以有,甚至武器装备开足马力也会很快有。但是人不行,国民自卫队和有完整建制的军队有本质的区别,日本人想要重新找回二战之前的军魂,没有三五十年不行。
而就是在日本军队最强大的时期,也有一个骨子里的致命弱点。日本人把下克上视作一种武勇的表现,而大统领对此也无可奈何。这有很多例子,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包括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战役日本人惨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线总指挥南云忠一是个不折不扣的庸才。用国村隼出演这一角色,看来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也看不起这个二流货色。
日本海军最高指挥官山本五十六与前线总指挥南云忠一,从性格上完全是两种人。前面说了偷袭珍珠港是要么全赢要么全输的赌徒计划,这个计划从战略意义上是正确的。
在美国生活过的山本五十六,清晰的知道日本没有资格跟美国打持久战,通过速战速决决斗式的一两次大决战,彻底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才能为日本争取到生存空间。即使赌输了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拖下去也是必死无疑,直接拼光了也不过是早死早超生。
而作为日本联合舰队最重要的前线指挥官南云忠一,压根没有山本的战略远见,实战中根本没有勇气完整的执行山本五十六制定的战略意图。而这时候日本军人下克上的传统,就成为了日军的恶梦。
相比之下在想不明白的时候,下级义无反顾的执行上级的命令就成为军人很重要的美德,比如辽沈战役中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的争论。日本军队从古至今上级对于下级,都没有这种权威。
南云忠一临机决断的小家子气,在偷袭珍珠港时就表露无疑,打赢就跑完全与山本五十六最初的战略意图相背离。无论如何都应该不计损失的展开第三波次轰炸,不炸毁码头设施也最起码把储油罐点了。这样将大大延后中途岛这种级别的太平洋海战,而这个时间日本如果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蚕食太平洋诸岛,甚至控制澳大利亚,美国人将很难在太平洋上有所作为。
而到了中途岛战役,没有了偷袭的先机和运气,南云忠一的表现完全就是个蠢材。日军的确在情报战输了一招,可美国人的埋伏也是靠猜的,并且倾尽全力也只有三艘航母,包括在珊瑚海海战被打残的约克城号,有些观点说中途岛的机场算是第四艘。
这个想当然了,只要海面上的战场再远一点,从岛上起飞的飞机油就不够,比起航母来说机动性无法可比。而日方出动的是六艘航母,而且包括大和号这样的巨无霸战列舰,从实力上有绝对的优势。
既然打的目的就是寻机歼灭美军的航母战斗群,管他是被埋伏,还是遭遇战,反正就是只有三艘。如果南云忠一在发现美军航母出现在附近时,第一时间果断的放弃轰炸中途岛,用全力寻机与美军航母决战,此时输不起的是尼米茨,只要南云忠一主动迎敌,即使自己麾下的四艘航母全军覆没,对拼掉对方的三艘,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就彻底完了。什么中途岛,这个岛哪个岛的,都是砧板上的肉,甚至夏威夷美国人能不能保住都不好说。
再退一步南云忠一麾下的四艘航母打输了,这都没有关系,只要缠住美军航母。一旦山本五十六率领的主力编队赶到接敌,有包括大和号在内的七艘战略舰,日本航母全拼光了都没关系,进入海战阶段只要美国人跑不了,就只能等死。
灵机决断绝对不是像我这样事后诸葛亮这么容易,但是南云忠一也不是我这样的发烧友,我可以不具备当机立断破釜沉舟的勇气,不耽误什么事,而南云忠一则将葬送日本联合舰队。
据战后统计,日军共损失战机330多架,其中将近280架是在甲板上被炸毁的,空中被击落的只有50架左右。日军除了山口多闻指挥的飞龙号航空母舰,战机起飞后找到并击沉了美军约克城号航母。整个战役日军从始至终,都没有找到美军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两艘航母的踪迹。尼米兹这次才是非常明知的打赢了就跑。
当然把这场战役的失利都归罪于南云忠一是不公平的,前面说过日本海军在这次战役中犯下了一连串昏招。比如被日本人奉为军神的山本五十六,坐在大和号上与赤城号保持通讯静默,远远的置身于战场之外,这种分兵大忌的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出现山本五十六身上。
就我个人感觉中途岛战役是历史上,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经典战例,可惜这部没拍出来。不过战斗场面非常激烈,对于喜欢战争题材的朋友来说,绝对值得入场观看。这种电影有机会还是要去电影院,其他方式达不到这样的震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