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文学的意义)(1)

版权图片有头条推荐

这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过去的5年在不同的阶段接触过不一样的回答。现在我打算把它们整理下来,因为以后我也会有自己的小孩,我希望能带给他们正面的影响。

形式和内容,是欣赏艺术的两个角度

人类发明文字数千年,广袤的大地上,诞生过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也有戏剧、寓言、童话等形式。

毫无疑问,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艺术形式,主要有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和电影这八大类。

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文学的意义)(2)

版权图片,来自头条

一方面,但凡是艺术,都有自身的规律,也就是形式化的表达"规范"或"套路"。对于语言艺术来说,如果极端追求表现形式,就意味着对于对偶、声律、词采、典故等都要关注,如同诗歌[footnoteRef:1],甚至大量的运用比兴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例如乐府民歌。 [1: 杨海燕, 《剀论两汉时期音乐赋》.]

另一方面,文学也是一种伴随着社会生活而产生的话语方式,是描述生活、表达人的境遇的中介,也是进行公共讨论、社会辩论的平台。[footnoteRef:2] [2: 张慧瑜, 《另一种文化书写:新工人文学的意义》.]

形式和内容,都有各自追求的至高境界

英国人里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一书中[footnoteRef:3],讨论了"伟大英国文学的标准"。知乎用户"库里里"在一个关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区别的问题中,总结了这四大追求。(原回答链接) [3: 刘雪岚, 《回顾"伟大的传统"——弗·雷·利维斯的启示》.]

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文学的意义)(3)

英国文学——查尔斯狄更斯蜡像,版权图片来自头条

A.对人性足够深刻而又充满同情的理解

B.对当代病(或者用学术圈爱用的词汇:现代性)先人一步的警觉

C.语言须能精致准确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对象。举例来说,优秀的小说家,不可以滥用"不可思议"难以捉摸"等词,因为他有责任把这种"不可思议"与"难以捉摸"写清楚,传达给读者。(形式)

D.整体结构不蔓不枝。比如重要的象征性道具,在除了其象征价值之外,必须也具有不可分割的剧情价值。举例: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就是比张爱玲《金锁记》中的玉镯更好的象征,因为前者是"不可删除"的,即没有"外在"感,而是"融合"的。

雅文学也好,俗文学也好,形式都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欣赏角度。雅文学总是力求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乐于展现文字文章结构的魅力。而俗文学更注重内容,常用口语化或程式化的语言。

形式和内容,哪一个更重要?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留在印象里的还是内容。

想一想有哪些词来可以用来批评我不喜欢的作品?对于缺乏内容的作品,我们会说空洞、乏味、不知所云;而对于形式薄弱的作品,我会说叙事拖沓、结构松散、语言冗杂,然而只要情节足够引人入胜,即使想批评一时之间也会觉得语塞。

文学当然不仅仅是故事,然而故事却最容易留在人们心里。一个读者代表不了所有人,但水平有限时,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欣赏角度。

那么,单从内容的角度看,文学还有没有意义?

内容的意义?

或许,这个问题可以换一种问法:单纯的故事情节有没有意义?

回想一下阅读体验,不难发现:有的内容让我们舒服,满足我们简单的娱乐需求;有的却让我们难受,刺激我们的感官,激发出负面的情绪。

有这么一种说法:刺激我们的精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摩,一种是鞭打。(知乎用户""原话)

前一种舒服,后一种深刻,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喜剧和悲剧的区别。

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文学的意义)(4)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毕淑敏(版权图片来自头条)

故事的意义:对抗恐惧

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文学的意义)(5)

麦克斯·珀金斯荧幕形象(版权图片来自头条)

传记电影《天才捕手》讲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的故事,他也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的编辑,出版过《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里有这样一段台词:

"我想石器时代的时候,每到夜晚,我们的祖先都会围坐在火堆旁,狼会在黑夜里嚎叫,好像随时会从周围的草丛里蹦出来。这时就会有一个人开始讲话,他会讲一个故事,这样大家就不会感到害怕了。"

这段话恰好说出了人类所有故事的起源,或者说,人类文学的起源——为了对抗恐惧。

说上面这段话的时候,珀金斯正爬上高楼天台,眺望纽约的黄昏。

当时在珀金斯身边,听这段告白的人又是谁呢?他是托马斯·沃尔夫,写出《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的那位天才。

故事的意义:点燃热情

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故事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再看几个小故事。

大众点评网是2003年成立的,起初网站的内容以介绍餐厅的价格、位置、环境为主,展示菜单和菜品的照片。我们用它的服务也是希望通过客观公正的美食点评,为下一顿吃什么寻找一个满意的答案,既有新鲜感,又不太冒险。然而美食加上故事,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呢?没错,答案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文学的意义)(6)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剧照。版权图片来自头条

在文章《我们为什么要讲故事》中,作者王开岭对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赞誉有加。

《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部文化专题片,讲中国的美食。这部片子的初衷就是在人们普遍对食物已经厌倦,甚至产生敌意的时代,重新点燃人们对食物的热情,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热爱。[footnoteRef:4]要按过去的制作模式,那就会把它变成一个知识性的、专题性的东西,比如中国有多少菜系,每个菜系是怎么做的,在厨房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就可以完成拍摄和再现。但是实际上大家看到的《舌尖上的中国》,完全是露天的、户外的,和大自然在一起的拍摄方法。它开始讲故事,比如说它要讲制作一道菜,这个菜的主要食材是松茸,生长在云南丛林里面。故事的起点就是一个农民早晨天蒙蒙亮,踏着薄雾,带着自己的工具,到自己熟悉的竹林里面去了,然后在熟悉的地点挖出了他渴望的东西,也是观众渴望看到的东西。它通过一个人一天的活动,通过这个人的生计,甚至他的生活来传递食材的信息,而且它的信息是立体的。这不单纯是在贩卖知识了——讲松茸的来历和营养成分,以及那些物理属性的东西、生长习性的东西,而是把它还原成一个人的故事。此外还要讲这种食材在市场上的价格,对这个农民意味着什么;今天他有没有失望,是挖得多了还是挖得少了;然后回到家,把剩余的松茸给自己做了一顿美餐。它在表达生活,它在找到每一样食材、每一种美味在生活中的位置,甚至在某一个人人生中的位置,而这个是和我们每一个人紧密相关的,马上就建立了和我们每一个观众的关联度。整部《舌尖上的中国》完全采用这样的策略,讲人,讲人的故事,最后送出的是中国的美食文化。 [4: 王开岭, 《我们为什么要讲故事》.]

故事的故事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故事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词汇。

一本好书应该告诉我们一个或者几个好的故事,一部好电影也应该讲一个好的故事,一次成功的营销应该会讲故事,一个成功的领导应该会讲故事。什么都是故事,故事思维大过天了。

文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文学的意义)(7)

故事思维。版权图片来自头条

文学并不等同于故事,它只是用引人入胜的、印象深刻的方式讲故事而已。

文学修养,大概就是脑海里积累了足够多的故事架构,同时可以信手拈来一些经典的讲故事的套路。

至少,从今往后,再读故事的时候,我希望我可以多想一步,一方面把故事主线提炼出来,另一方面也品味一下别人讲故事的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