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差友们以前都是怎么买数码产品的?
在网购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我去买数码产品都要去电脑城。
每一个城市曾经都有一个属于它的电脑城,在北京,这叫中关村;在深圳,这叫华强北;在沈阳,这叫三好街。。。
估计很多差友最初买数码产品的时候,也是去这些电子城。那里一个个的摊子摆着,人挤人的人群,地上堆满了电子零件。老板开着电脑在那玩着游戏,爱答不理的和你说话。
这些电脑城曾经是电子产品销售的主要阵地。就光是中关村地区,2009 年电子产品销售总额达到 597.3 亿元人民币,贸易总额达到 1502.6 亿元人民币。
然而,现在这些线下店几乎都消失了,以前的电脑城一个个也都关了。
前几天路过一个以前的电脑城的时候,我好奇地走进去看看,里面一大半的柜台都是空的,也没有几个客人。
究竟是什么让过去火热的线下电子商城,变成如今的模样呢?
看完北京中关村的兴衰史,这个问题应该就可以得到解答了。
其实,中关村这里建立的时候,是以高科技产业园区为目的开发的。
但是那时候刚刚开放,人们对于电子产品需求很大,所以很多企业其实就是个体倒卖电子产品的。
而且伴随着这些从硅谷回来的高科技人才建立企业,这些员工本身就是对电子产品有研究的人才。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电子产品还是个新鲜货,靠倒卖这些东西不少人都发了财。
当时,全国各地的人听说中关村有机会,都跑到这里来赚钱,很多人趁此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这里也出了很多传奇人物,比如说我们 “ 不知妻美 ” 的东哥最初就是在中关村发迹的。
这个出生在宿迁的贫困少年,拿着一万二在中关村租了个摊位,就卖刻录机和光碟。
就靠这个,一年后,刘强东的摊位收入月收入 100 万元。
到了 2001 年,当初刘强东的这个小小摊位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在全国各地开了十几个分公司。
结果 2003 年,非典袭来,线下店没人敢去了,刘强东赔了个底朝天。
这个事情给了刘强东很大的打击,在这之后全面转型到了线上业务,京东电子商城也就此诞生。
其实,别看刘强东是人大毕业的,看着挺牛的,但当年在电子商城混的,清华北大也不在少数。
硕士生,博士生,这些高精尖技术人才当年也都在电子商城发迹,只不过他们做的是高端技术活,没有技术的就跑销售,跑耗材,都能赚钱。
然而,也不知道是从啥时候起,大家开始习惯在网上配电脑、买手机,甚至电子城纷纷倒闭的新闻都无人关心。
直到去年,中关村最大的鼎好电子城关停,大家才意识到,哦,原来还有电子城活到现在啊。。。
有人说 “ 电商,物流的崛起 ” 是这些电子商城关停的原因,从中关村电子商城走出来的刘强东,给这些线下电子商城亲手挖了坟墓。
但是,根本原因其实正如刘强东当年说的那样:“ 扪心自问,你们做了多少偷梁换柱勾当?你们卖了多少水货假货?暴打了多少客户?这是因果报应!”
是的,电子城里的 “ 水 ”,实在太深了。
电子城的这些商家以次充好,随意换零件,价格不透明,去过的消费者基本都不会去第二次。
在网上随便一搜 “ 中关村 ”,就能看到大量的的受骗经历。
不仅如此,在那个奸商盛行的年代,甚至明知被骗,也得乖乖付款的新闻也比比皆是。
电子商城的最后的辉煌,伴随着的也是无数消费者受骗的经历。在 2010 年,中关村三大电子卖商城光是报警的纠纷就 3000 多起。平均一天 10 次。
这还是报警的,不知道有多少 “ 小白 ” 选择了忍气吞声。
是因为房租贵必须坑人吗?是因为消费者不愿体验了吗?并不是,当曾经的线下店变成正规的直营店,他们依然活得很好。
小米直营店,华为的直营店。。。线下店那种能现场上手体验的特殊性,是线上店无法媲美的。
所以,电商,物流这些都不是线下店消失的原因,不良好的体验,失去消费者信任才是那些线下店消亡的根本原因。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这几年里,很多实体店被人嫌弃,看似是被互联网的浪潮吞没,其实这不过是一块遮羞布。
大家还记得那些商城里门可罗雀外贸服饰店吗?他们看似是被淘宝抢占了份额,但要不是价格太黑,还不好退换,谁不想去实体店试了再买?
除了买衣服,传统的养车行业,更是坑人的重灾区,因为存在技术壁垒,很多人做保养就像是开盲盒。
今天告诉你这个零件坏了,明天说那个零件得换了,结账时战战兢兢,生怕拿到一份天价账单。
坑钱事小,往大了说给你换的零件要是有问题,可是会影响驾驶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