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刀刃能进入了原子的缝隙还是能将原子切碎)(1)

谁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刀刃能进入了原子的缝隙还是能将原子切碎)(2)

刀刃的厚度与原子直径,就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纸张的构成,只是大量的微小植物纤维在一些胶类物质的粘合作用下,简单随机的铺陈,经干燥以后,得到的一种“大面积片状纤维体集合”,后被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简单命名为“纸”。

谁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刀刃能进入了原子的缝隙还是能将原子切碎)(3)

用刀切开纸,你只是将纸浆纤维的混合物给分开了。就像一团棉絮分成两半一样。你能说他们的原子被你给分开了吗?

纸浆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在微观上看,纸张之所以能够成型,是由于植物纤维之间的“粘合力”。而单个植物纤维之间则是由分子间的化合键连接在一起。

可见,纸张的聚合,主要依靠的不是分子或者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从原子的尺寸来看,其半径大小仅为0.1纳米。而刀刃的宽度,虽然表面上看非常细薄,但与原子相比大了不是一点半点。

谁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刀刃能进入了原子的缝隙还是能将原子切碎)(4)

不过现代纸张种类和材料多样,题主也没说是哪种纸,所以本着严谨的科研精神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其他纸张,比如塑料纸张。

塑料多是某种有机物的多聚物形态(由键重复连接而成的高分子量可达10^6的化合物)分子长度可以很长很长,其中的分子就有可能用刀切断,但多聚物分子和原子已经不是一个级别的尺寸了。

谁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刀刃能进入了原子的缝隙还是能将原子切碎)(5)

总结

事实上说,刀没有切开任何东西。刀切的过程,其实是挤压被切物体表面,使得物体两个相邻片层间产生切变形的过程。

当切变引起的拉应力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相邻片层的相互作用力(可能是分子键、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发生断裂。当这种断裂连续发生,且不再接合,切断现象就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