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读到《译林》杂志里的一篇跟圣诞节有关的短篇小说,叫做《麦琪的礼物》。

读完麦琪的礼物心情(麦琪的礼物中的人性美)(1)

1

《The Gift of The Magi》

"Will you buy my hair?" asked Della.

"I buy hair," said Madame. "Take yer hat off and let's have a sight at the looks of it."

Down rippled the brown cascade.

"Twenty dollars," said Madame, lifting the mass with a practised hand.

"Give it to me quick," said Della.

Oh, and the next two hours tripped by on rosy wings. Forget the hashed metaphor. She was ransacking the stores for Jim's present.

德拉自己心爱的一头秀发,换来了二十美金,给先生换来了一条镂刻着花纹的朴素的白金表链。他有一只金表,却一直羞于示人,金表上只有一条旧皮带可以代替表链。倘若配上这个白金质地的,先生一定可以喜悦地时时查看时间。

读完麦琪的礼物心情(麦琪的礼物中的人性美)(2)

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她口袋里区区一块八毛七分美金,远远不够一份情真意切的圣诞礼物。

用她的全心全意,换得他的圣诞喜悦,还有那年年岁岁的欢欣。

那,不仅仅是一份礼物,那是心中的爱和分享。

那,还是发自心底的对平等的信仰,因为平等,所以自信、所以坚强、所以仁爱、所以,坚守善良。

德拉的先生,心心念念的,是太太一头柔亮的褐色的秀发。

很久以前,她在百老汇的橱窗外看到过一套美丽的梳子:纯玳瑁做的,边沿上镶嵌着秀丽的珠宝,和她的发色多么的搭配。

可是,生活的拮据和艰辛,她只能看看,不敢奢念将之据为己有。

读完麦琪的礼物心情(麦琪的礼物中的人性美)(3)

圣诞的前一天,他卖掉了心爱的金表,换来了华美的发梳。

用他的全心全意,换得她的圣诞喜悦,还有那岁岁年年的欢欣。

实用主义者鄙夷这样的“交换”:大费周章,彼此赠送的圣诞礼物却变得毫无用处,那还有什么意义?

对德拉和她的先生吉姆来说,那一年的圣诞,温暖甜美,尽管依旧贫寒,只要心中还有对真爱的信仰,这两件似乎无用的礼物,已经将他们的心,牢牢盘固在一起。这份情,永生难忘。

圣经马太福音第二章里,麦琪(the Magi),是圣婴基督出生时,来自遥远东方送来礼物的三位贤士。

他们赠送的礼物,代表尊贵,代表圣洁,代表磨难。

凤凰涅槃后,才知生的艰辛,才会心中有大爱。

基督受难后,方体味到生的意义,更加智慧,更加宽厚,更加博爱。

读完麦琪的礼物心情(麦琪的礼物中的人性美)(4)

2

美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作家Pearl S. Buck(中文译名为“赛珍珠”),也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女作家,在其短篇小说《圣诞节的清晨》里描绘了这样的场景:

家里并不富裕的小男孩儿,每年圣诞节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围坐在一起,吃妈妈亲手制作的火鸡和馅饼。姐姐每年都会缝制一些圣诞礼物送给大家,爸爸妈妈也会竭尽所能备上几份圣诞礼物,而他,零用钱总也舍不得花,偷偷存着,留到圣诞节给家人买点儿小礼物。

而这一年,小男孩儿决定要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爸爸:看着爸爸起早贪黑在牛圈里操劳,他心疼。于是,圣诞前夜,他一夜都不敢睡踏实,过一会儿就擦一根火柴看看,有没有超过预定的起床时间。

凌晨两点半,小男孩儿偷偷起身进了牛圈,第一次独立喂牛,打扫,并且完成了挤奶的工作。

虽然辛苦,但是乐在其中。

父亲醒来以后发现平日里的工作都已经被儿子完成了,紧紧地抱着儿子说:“孩子,只要我活着,每年的圣诞节,我都会记起这份特殊的礼物!”

孩子单纯的心,可爱的行为,其实就是最平常不过的关爱和体谅。

在圣诞精神里,“Giving is always happier than taking.”爱,意味着付出,且不索取回报。锱铢必较的刻薄,无法引起我们的共鸣;只有从心底散发出来的光芒,才会得以传承。

而这,就是圣诞精神一直世代相传的缘故。

读完麦琪的礼物心情(麦琪的礼物中的人性美)(5)

3

老美的直播节目中,有两条让我至今回味暖暖。

芝加哥又遭遇大雪封路,下班的人群被堵在路上,久久动不了身。用来代步的工具,却面临着油耗殆尽,没了暖气也动不了的车子里,已成冰窖。

就在这个“封路大军”里,有个来回穿梭的身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衣衫相较之下不免寒酸褴褛,不合适的棉帽子下,罩着一双满是泪光的眼睛。

他就是公路旁暂居的一个流浪汉,没家,没亲人,这样的大雪天里,也只能靠着周围社区居民的救助,添了几床被子和一些衣物,蜷缩在一个餐厅的屋檐下聊以度日。

而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看到车里的人日夜被困在路上,忙不迭地将自己的被子和衣物,挨个敲着车窗,送给最有需要的人暂且御寒。

记者去采访他。他却用帽子挡住一半脸,轻轻地说: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大家给了我一切。现在,轮到我把这样的关爱传递下去了。此刻,他们比我更需要爱。

富豪也好,流浪汉也罢,我们每一个人,在心灵上,应该平等。

读完麦琪的礼物心情(麦琪的礼物中的人性美)(6)

底特律一家工厂的一位工人,轿车坏了以后就再没钱买一辆哪怕是二手的代步工具。于是,十几年如一日,披星戴月,就靠换乘地铁和步行,奔波在上班下班的路上,风雨无阻,从不迟到。

一家新闻台的记者无意中抓拍到了这个工人的步履匆匆,并将这个故事登上了报纸。一个十九岁的青年,用自己刚学的还很稚嫩的网页制作技术,在一家募捐网站上给这位工人做了一个页面,将他的事情原原本本展现出来,并希望有能力的人,能够伸出援手,帮助这位工人再买一辆车。

求助的募集资金,就是五千美金而已。

然而,在我访问那个网页,也准备出一份绵薄之力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捐款总额已达数万美元,而每一秒钟,都有新的访客进来募捐。

五块,十块,三十块,五十块。

后来的一周,紧急关闭募捐通道已经来不及了。

默默不留名的募捐者捐助的款项总额,已达三十万美元。

而一家汽车公司的负责人,捐出了一部崭新的轿车。

“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还记得这个小时候传遍大街小巷的歌。

我也一直相信,我自己微弱的能量,联合你的,联合他的,还有她的,就会让身边发生一些美好的改变。

欢歌,又岂不是爱的再次传递?

很多年后的今天,炎热的夏季,不愿意出门的我,在床脚的一个铁皮箱子里,发现了几本已经发黄的书。

借着书店温暖的灯光,饮着一杯红茶,我完整读完了这篇小说。

看完后,我似乎更加懂得爱与珍藏的意义。

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道更加温情、珍贵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