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在今天看来就是姓,比如姓张、王、李,但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人是既有姓也有氏。

古语有云:“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也就是同姓的人有同一个祖宗,一个姓下面还会分有不同的氏。

大圣人孔老夫子,大家应该都知道叫什么吧,孔子,名丘,字仲尼,所以名字叫孔丘?其实是不对的,孔子其实姓子,孔是他的氏。

孔子还有一位六世祖叫孔父嘉,可千万别以为他祖宗姓孔名父嘉,其实孔父是他的字,嘉才是他的名,所以孔父嘉是姓子,氏孔,名嘉,字孔父。有没有突然被绕晕了的那种感觉。

秦代以前把姓与氏分的很开,姓一般比较尊贵,所以平常交往中往往会以氏相称,比如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楚国贵族,其实是姓芈,屈是他的氏,名平,字原,所以屈原的姓名其实是叫芈平。

姓与氏分开太来叫过繁琐复杂,秦汉以后慢慢就姓氏不分了。

孔子姓什么先秦就有孔这个姓吗(姓氏名字知多少)(1)

古代贵族阶层的男子会在20岁时行冠礼,表示他成年了,在仪式上,一般都会请贵宾为其取字,也就意味着以后大家都要称呼他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了,因为这样是不礼貌的。

名在古代是非常私密的,除了父母、君王,其他人皆要以字相称,叫做“敬其名”。

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里面几乎都是以字来称呼别人,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等等,很少会出现直接叫名字的场景。

如果一个人去世了,那么他的名字就不允许再被别人叫出来了,比如王二麻去世了,等他棺椁下葬完毕后,他的子孙后代、亲朋好友都不可说出“二麻”这两个字,这叫做避讳,不过今天显然已经不必在意这些了。

孔子姓什么先秦就有孔这个姓吗(姓氏名字知多少)(2)

说到《三国演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现象,三国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是单字名,比如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赵云等等,几乎找不到双字名。其实不仅是三国,往前推,在东汉时就已经这样了,大家可以看看东汉在位的十二个皇帝,全部都是单字名。

其实在西汉时还并不是这样,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如意、汉武帝刘彻的儿子刘弗陵等等都还是双字名。

那为啥从东汉到三国,一直都是起单字名的较多呢?这还要从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开始说起,王莽当时为了获得政治合法性,就故意曲解六经,认为取单字名才更符合儒家的道义。

虽然最后王莽篡汉失败,但是这一取名习惯却一直被保留下来了。

孔子姓什么先秦就有孔这个姓吗(姓氏名字知多少)(3)

我想大家在刚读书时都会有一个疑惑,王羲之、王献之、王凝之到底是父子还是兄弟,搁现在看妥妥的兄弟,都是之字辈的,但事实他们却是父子。

大家要是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时候很多人都起了类似的名字,比如我们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著名画家顾恺之等等,当时似乎流行叫xx之。

当然要解释这件事,还要追溯到东汉末年。乱世除了容易出英雄之外,更容易出宗教,在长期战乱不断的年代,可能需要一点信仰的力量才能更容易坚持下去吧。

所以东汉末年道教大行其道,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教派,一个是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组织的太平道,还有一个是张陵成立的五斗米道,张陵后来被尊称为张天师。加入五斗米道的人,顾名思义在入教之前需要先交五斗米,再后来为了方便联系、教徒间便于相认,凡入教的教徒都要另起一名,叫做xx之。

东晋时,清谈玄学被当时的贵族阶层大为追捧,似乎为了显示自己崇高的地位必须得学点不接地气的东西才行,于是对道教和佛教的研究得到贵族们的一致认同。渐渐地,为了表示自己的清高或者说信仰,这些门阀士族在给子孙起名时,都会故意向宗教靠拢。

王羲之的家族是信仰道教的,所以给子孙起了这样的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还比如东晋名士谢安的侄子、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谢玄,以及桓玄之乱的主人公桓玄,都是取名自道教。

插一个额外话题,道教在历史上大概有两次非常兴盛的时期,一次就是拥有贵族遗风的东晋,还有一次就是把道教定为国教的唐代。其他时期佛教显然更胜一筹,或许是佛教可以立地成佛而道教不可以吧。

取名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叫做男《周易》,女《诗经》,意思就是男孩子取名多去找找周易,女孩子取名多去翻翻诗经,大概率都能取到一个不错的名字。

文章至此已有1600多字了,姓氏名字实在博大精深,无奈篇幅有限,本人学识有限,就不再展开讲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研究研究,还是挺受益匪浅的。

我是来自安徽的小蜗牛,谢谢大家的支持,本人非专业,内容有误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