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辉

2022年11月8日,著名演员李默然去世10周年忌日。在网上看到一篇回忆李默然的文章,勾起了我对这位大师的记忆。

李默然主演的作品(晚潮李默然)(1)

资料图,由CFP提供。

少时,李默然是我最崇拜的演员。我生活在一个蔽塞的山村。一次,电影队来放《甲午风云》,在文化生活极端贫乏的山村,看电影甚至比过年还隆重。那是我第一次看李默然主演的电影,看到邓世昌怒目圆睁、长辫一甩、驾驶致远号撞向日舰,与敌同归于尽的一幕,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从此,李默然成为我心中的英雄,此后凡他演的电影,我都想法去看。对李默然的崇拜一直延续到成年之后,甚至在梦中,我一次次与他相遇。

一次与本报辽宁站老站长苗家生说起我对李默然的崇拜,他笑了:“想不想见他?我与他熟悉,你来一趟沈阳,我们一起采访他。”

机会终于不期而至。

2006年12月初,我采访中国科大少年班回到报社,那天晚上忽接老苗电话:“李默然患肺癌了,你想采访他,再不来,怕没机会了……”

我的心一紧,心中萌发出一种强烈的渴望见到他的愿望。老苗告诉我,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李默然是中国话剧泰斗,报道他恰逢其时。

我立即申报了报道选题,编委会当天就批准了。

经老苗联系,李默然答应接受采访。我一阵激动, 40多年了,终于有机会拜谒大师了!

12月4日飞沈阳。当夜,沈阳大雪。次日雪霁,我们踏雪前往。

一个普通小区,一座简陋的公寓,这就是中国话剧界泰斗居住的地方?许多二三线演员都住豪宅,开名车,锦衣玉食,生活奢华,李默然何以如此清贫?自然是因为李默然不走穴,不出席各种日进斗金明码标价的活动,他爱惜羽毛,不屑于为利益奔波。在业界,他的人品风骨有口皆碑。

门开了,眼前的李默然,鬓发斑白,魁梧的身材有些佝偻,刀刻斧凿的脸有些浮肿,昔日的铁血硬汉已被岁月剥蚀,廉颇老矣,英雄迟暮!握着他宽大的手,我有些激动,手心微微出汗。

接下的一幕,却让我大感意外。

“刚看到光明日报这一期的人物报道,我是不是跟他一样登在这个版面上?”刚一落座,他就递上一份光明日报,面色冷峻。“我不愿意跟这样的人出现在同一个版面上!采访,算了吧!”

似被猛击一掌,我一时愣住,场面有些尴尬。

该期的人物版上刊登的是一位东北二人转出身的演员的报道。老苗事后告诉我,这位演员出名后曾出言不逊,羞辱过李默然,并扬言要与李默然打擂台:同城演出,看谁更受欢迎!

这是通俗艺术向严肃艺术的叫板!

“我绝不与这样的演员出现在同一份报纸的同一个栏目上!”李默然说。

采访没开始,我们已感受到大师爱憎分明的个性。他痛感通俗艺术步步进逼,严肃艺术曲高和寡,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无奈却又不甘,只能以此抗争。

我连忙拿出载有我写丘成桐、刘克峰、朱熹平等名家的报道向他解释:人物版分“新闻人物”和“走近大家”两个栏目,“新闻人物”半个版,“走近大家”刊登的都是顶尖人物,一个整版,您属于“大家”,跟“新闻人物”不一样。

他接过报纸翻看,绷紧的脸松弛下来。

李默然主演的作品(晚潮李默然)(2)

本文作者采访李默然。

李默然1927年出生在牡丹江一个回族平民家庭,小学三年级即因家贫辍学,在牡丹江新安市场卖香烟。新安市场有各种演出,耳濡目染中,他爱上了戏剧,喜欢模仿,常模仿得惟妙惟肖。1951年,他成为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

李默然未受过正规训练,但他刻苦努力,演技日精。朗诵是话剧演员的基本功,“千斤念白四两唱”,李默然每天坚持练习,后来他的朗诵名震业界,“能把一份菜单朗诵得使人潸然泪下”,他更是被称为“中国话剧界的神”。

李默然“触电”始于1960年,他出演《甲午风云》中的李鸿章。电影开拍在即,主演邓世昌的金山却因故缺席。拍摄现场,摄影王启明意外发现,李默然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于是激动地对林农说:“还找什么邓世昌啊,就他了!”

李默然能演主角吗?电影厂许多人表示怀疑,不少人认为,李默然“形象欠佳”,他脸上坑坑洼洼长满疙瘩,不符合正面人物“高大全”的要求,有损英雄形象。

可主演缺位,无奈中,导演决定让李默然一试。

这一试就试出了一个天才。试演的一幕是“撞舰”。导演一声令下,李默然很快进入角色,此时的他就是邓世昌,面对强敌,他怒目圆睁,把辫子猛地一甩,缠在脖子上,手握舵把,眼喷火焰,驾驶着致远号向敌指挥舰撞去……

样片出来,议论消失了,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光彩照人,真实感人,人们被感动得流泪。

1962年,《甲午风云》播出,全国轰动,李默然一举成名。当他一出现在公开场合,观众便会涌上来“向邓大人请安”。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李默然频繁“触电”,《兵临城下》《熊迹》《走在战争前面》……

80年代,李默然进入职业高峰,话剧《报春花》引起轰动,《市委书记》《乔厂长上任记》《花园街五号》广受赞誉。1986年,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在上海举行,59岁的李默然主演李尔王一角,他把这个专横暴虐的独裁者演绎得淋漓尽致,“暴风雨”那场戏,李尔抱着三女儿考狄利亚的尸体,撕心裂肺狂嚎般独白10多分钟,这场戏下来,他的脉搏每分钟跳动130次,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但他已全然不顾,他用生命在演出,他把李尔这个艺术形象演得出神入化。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菲力浦·布罗克班克惊叹:“你是5个演出《李尔王》的国家中所有演员中最出色的一个!”

从艺60多年,李默然演出60多部话剧,7部电影,6部电视剧,业绩辉煌。

李默然主演的作品(晚潮李默然)(3)

资料图,由CFP提供。

采访中,有个细节曾使我感动得流泪。

《甲午风云》中有个情节:李鸿章与洋人谈判,洋人出言不逊,在二堂等候的邓世昌忍不住将茶盅重重一磕说:“一派胡言!”李鸿章闻之喝道:“谁在二堂喧哗!”

扮演李鸿章的王秋颖是李默然的好友,两人演技相当,艺龄相当,但当时李默然是艺术6级,王秋颖却只是7级。王秋颖患肝癌,病危时还被这个心病折磨。他夫人将此告诉了正在北京演出的李默然,李默然专程赶回找省文化厅领导求情,省文化厅特事特办解决了这个难题。王秋颖闻讯,感激涕零。

未几,王秋颖病重,临终前渴望能见老友一面。在北京演出正忙的李默然闻讯火速赶回沈阳,一下飞机就直奔医院。当他急促、沉重的脚步声在门口响起时,已处在弥留之际的王秋颖几近神助,突然回光返照,门外老友的脚步声一下子勾起了20多年前《甲午风云》中“闯宴”那一幕的情景,病榻上的王秋颖突然脱口而出:“谁在二堂喧哗!”刚到门口的李默然闻言急步趋前,单腿跪在老友病床前:“回大人,彪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刹那,4只大手紧握在一起,两行浊泪从王秋颖的眼中滚落。

王秋颖宁静地闭上了眼睛,他无憾了。

采访结束,稿子送审,我一阵轻松。

然而,万没想到,李默然对稿子非常不满意,尤其是开头部分,认为是“哗众取宠”。

我是这样开头的:

他身材伟岸,直挺挺地往舞台上一站,马上会牵引住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所有人的目光,这些目光会因他而闪亮,而燃烧,而变得粲然动人。

他的声音浑厚洪亮,穿云裂石,令人闻声不忘:他能把一篇社论念得声情并茂,有人极言,他能把一份菜单朗诵得使人潸然泪下。

与王心刚、唐国强、濮存昕英俊的外表不同,他的脸坑坑洼洼,起伏的丘陵上布满一个个疙瘩,但是,他照样是少妇少女的“杀手”。记者熟悉的几位女性就毫不隐讳地表露:喜欢他!非常喜欢他!连他脸上的疙瘩都喜欢!

他只读过3年小学,但在业界却被尊为大师、泰斗。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说他是“中国话剧界的神”。

这位为观众所爱戴的表演艺术家就是著名演员李默然。

对开头的渲染不满,对写他被许多女性追星更不满。李默然夫人龙潮大学音乐学院毕业,曾任辽宁省歌舞剧团作曲兼指挥,副团长,他们夫妻毕生恩爱。《甲午风云》播出后,许多女性疯狂地爱上他,一些女性专程赶来见他,扬言见不到他就自杀。他却把所有这些求爱信全部交妻子处理。稿子披露这些内容目的是表现李默然的高尚品德,虽然他承认这些都是事实,但他却不允许稿子涉及这些内容。他对文艺界一些人私生活混乱的风气非常反感。

李默然对稿子不满的另一点是,稿子里写了他唯一的一次做广告。

上世纪80年代,南方制药厂为假冒药品所苦,决定找一个正派的演员代言,最终选中了李默然。李默然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绝,同意代言。药厂付了20万元代理费。没想到广告刊出后引起轩然大波,观众无法接受心目中最敬重的名演员“为钱”做广告,税务部门居然还上门收税。其实,20万元他全部给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他只拿了药厂送他的纪念品:一个小收音机。

从此,李默然再没拍过一个广告。

李默然主演的作品(晚潮李默然)(4)

资料图,由CFP提供。

按他的要求,我们忍痛删掉许多精彩的细节。

2007年5月16日,稿子在光明日报人物版以整版的篇幅隆重推出。同一年,他获得第十七届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此前还曾获得中国戏剧家协会“话剧表演艺术家”及“话剧终身荣誉奖”。

2012年11月8日,李默然因病去世。

李默然一生,低调谦恭,名为默然,毕生璀璨,他高风亮节的人品,他塑造的一个个艺术形象永远留在观众心中。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