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我刚进入毕节县城的小学读书。年底,中国教育界发生了件大事,恢复高考。

80年代南平师专(三十年前的师专)(1)

我母亲是教师,当时我家就安置在学校内。首次高考,给我最深的记忆,同住学校宿舍区,田老师家的二儿子,小凡哥哥,考上大学了。他家在校内操场,临时垒上几个大炕,摆酒请客,大人们都去帮忙,比过年还热闹。

小凡哥哥,立刻成为了大神一般的人物。父母对我的教导,有了具体标杆:好好学习,将来如小凡哥哥一样,成为大学生。

小凡哥哥,考入的是毕节地区师专,就在本县城内,所以偶尔还是能回家的。他父亲是副食品公司经理,家庭富裕。小凡哥上了大学后,为让他学英语方便,想办法从外面给他买来一台单卡录音机。

有一次,他逗我玩,录下我说的话后,放给我听。把我乐疯了,回家就要父母也买一台。母亲讲:等你考上大学后,就给你买。

师专,成了我童年的向往。

80年代南平师专(三十年前的师专)(2)

1980年,因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五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带着全家,从毕节县城搬迁到省城贵阳。

1983年9月,我考入省城某重点中学初中部。刚进校,体育老师就讲我们赶上好时候,学校刚建好的操场,是全省中学里,第一个标准化足球场。

1983年12月31日,学校在新操场开全校师生迎新晚会。

主持人中,一位漂亮的师姐,特别引人注目。每个班都出个表演节目,我们这群刚学了几天外语的小屁孩,上台用英文唱了首《十个印地安小男孩》。

晚会的压轴节目,是高三年级编排的《茶花女》。全程用英文演出,漂亮的主持人师姐,就饰演马格丽特。虽然所有的台词,我们没听懂。但内心很羡慕女主角满口流利的英文。

表演结束时,高年级同学中,有几人高喊:“沈小晨,来一个。沈小晨,来一个”。随后,变成很多人一起喊;最后,连我们也瞎凑热闹的跟着喊起来。

教导主任忙用话筒请大家安静,最后,又请出“茶花女”,为大家清唱了首《妈妈的吻》,晚会才圆满结束。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这位主持人师姐,是高三学生,名叫沈小晨。属学校里的知名人物,风头很健、学习还可以,校花,高年级男同学的集体梦中情人。

1984年9月,我们返校升入初二。在学校宣传栏上,张贴着本年度高考红榜。因母校高中部的录取线,一直高于中考中专录取线,所以高中部的同学,都是中考时,放弃中专选择高中的学生。在高考红榜上,也只会出现大专以上的录取名单。

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仰望着,首先专注点为有无校友被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录取。对个人的关注,只有一位。

有同学眼尖,立刻喊出:小晨姐考上马师大了。(本市师范专科学校,位于马王庙地段,所以大家简称马师大,方便与省师范学院分开)。

听到此声,大家不由得往后看。在红榜未端部分,出现了“沈小晨”的名字,录取院校为:贵阳市师范专科学校。

尽管本主不在现场,大伙也不由自主地拍起手,为师姐祝贺。届时,有俩位老师路过,见此情景,其中一位给另一位讲道:沈小晨这丫头,也算华丽谢幕了。

师专,成为我们少年时代,追求的颜面。

80年代南平师专(三十年前的师专)(3)

1989年,我通过预选,拿到高考志愿表。当时,是先填报志愿再考试。

班主任对通过预选的同学们,特意叮嘱:高考志愿中,大学分五大栏,每一栏的第一志愿,特别重要,一定要重视。若想保稳,尽量填报有机会降分录取的农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本市师专历年实录分数,属大专最低分,大家一定要填报,且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将师专作为保底,圆各位同学的大学梦,争取不让三年高中时光白白浪费。至于二年制中专,由你们去选。

于是,当年在我们班,同学们的高考志愿表上。有了一个,也是唯一共同的报考学院一一一一贵阳市师范专科学校。

师专,成了广大高考生圆梦大学的保底王牌。

80年代南平师专(三十年前的师专)(4)

我与妻子,都是九十年代的本科毕业生。俩人皆大学毕业后,才认识的。

妻小我三岁,也晚我三届。后来我俩关于高考话题交谈时,方知她也有段与师专有关的往事。

妻也是教师子弟,所以不想当老师。

1992年,她参加高考,自己填报的本科志愿,无一所师范类院校。父母劝她填报省师大,本科保底。她就是不愿填报。

于是,当老师的岳父就讲:你既然自认本科没问题,那专科填报哪里,都无所谓了。本科由你作主,但专科第一志愿,必须填报毕节地区师专。(妻家当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父亲是乡村教师)

高考成绩公布,妻离本科线差四分。有些失望,也有点后悔,干嘛与父母赌气。当时将省师大,填成本科最后一个志愿,也有机会按自己意愿,争取专科第一志愿了。现在,只有坐等师专录取了。

岳父很高兴,前面仨儿子,虽都考上了大学,但没人继承他职业。现在,四闺女可成为他同事了。他反来劝闺女:师专也不错,也是大学生,多少人想读也考不上。

妻虽觉遗憾,但三十年前的师专,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确实也不是随便就考上的。在世人眼中,也好歹算大学生。虽不如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被称为天之骄子。但学历也拿得出手。尽管录取通知书还未到手,已有亲朋好友开始祝贺了。

妻开始欣然接受师专时,老天给了她一个大礼包。当年报考贵阳医学院药学专业者,本科上线人数少,没录满,经省教委批准,可降5分补录。她在本科志愿中,填报了医学院并服从专业调剂。

妻最终收到了本科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的到省城上大学。

80年代南平师专(三十年前的师专)(5)

现在,当年各地、州、市的师专,都升格为本科院校了。但也失去了当年的光环,在世人眼中的含金量,大不如前。

三十年前的师专,承载了万千学子的希望与荣耀,最终圆了莘莘学子们的大学梦。

80年代南平师专(三十年前的师专)(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