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是文章的生命,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推动情节发展至关重要。抓住细节,精雕细刻,能使你的文章增色生辉。
细小环节,看似无关紧要,却能以小见大。注重细节描写就是将身边不起眼的人、事、景写活,让读者感到平淡的生活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也让学生找到了打开话匣的钥匙。
学生习作,平时难以找到突破口,或只是举干巴巴的例子,三言两语草草结束,究其原因,除素材贫乏外,就是不会抓细节。例如,一位初中学生写的以母爱为主题的作文片断:
我下了车,蹦蹦跳跳地向家跑去,跑到家门口,我一边敲门,一边喊:“妈妈,我回来了。”妈妈打开门,让我进去,一把将我抱在怀里说:“乖儿子,一个月没见,想死妈妈了。”
这个文段有动作细节,有语言细节,但细节的内容不够细致,缺乏感染力,而且不够真实。妈妈对一个初三学生说这种话有点肉麻,不太合适。 由此看来,成功的细节描写应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具有真实性
真实性体现于事实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好的细节一般来自生活,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善于捕捉最令你动心动情的瞬间,不能为写细节而写细节或胡编乱造。
作家王星军写自己离开家乡母亲送别时有这样一段话:“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妈妈:她那憔悴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布满银丝的头发有些凌乱,额前还沾着烙饼时蹭上的面粉。”这里最让文章增色的细节是——母亲额前沾着的那点面粉,它不仅表现了母亲的匆忙,更表现了母亲此时一心只在儿子身上,顾不及自己的形象。多么的逼真传神的细节,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怎能凭空想象出来呢?只有随时随地带着观察生活的“放大镜“,才能得到这样鲜活的细节;只有用那些曾打动过自己的“细枝末节”,才能使别人的心灵震颤。
第二、富于典型性
典型性就是要能以小见大,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中心的细节来写。细节要有价值,要为刻画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服务,并不是说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
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以小见大地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有位同学是这样描写老师的手:“陈老师的两只手,确实与众不同,手掌好像四方形,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起来总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从这双手,我们能看出老师的人生,看出老师的精神、品质。
第三、独具新颖性
所谓新颖独特,是指细节的与众不同。写父母的爱,如用母亲病床前的精心照顾,父亲雨中送伞等大家都用的细节,就不能不使人感到一般化。
下面这位同学就别开生面:
“小时侯上幼儿园,有时赶上下雨,要是父亲来接我,就象现在这样,爷俩罩在一件雨衣里……这时候我觉得父亲的背好宽好厚,还散发着一阵阵的温热。而今,我大了,父亲却老了,虽然车子很平稳,但父亲不停的喘着粗气,每蹬一下,他的背总要伏下,起来,再伏下……”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姿态及神情的细节,表现了无私的伟大的父爱。
第四、力求简洁性
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能够抓住两三个就可以,不必十个、八个铺陈下去。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不要认为细节描写就是繁复,相反,精彩细节,文字都是很简约的,寥寥数语,便具神韵。
鲁迅在《祝福》里,最后对祥林嫂有这么一句细节描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个活物。”简单一句话写出了祥林嫂内心的巨大悲哀。再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此处细节描写,只用了几个简单的动词(看、念、拍、笑、道)和数量词(一遍、一下、一声),不仅便将范进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逼真地写出了范进从不敢相信到相信、惊喜、发疯的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全部变化过程。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窥一斑而知全豹。准确、生动、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文章因此而熠熠生辉。
浙江/徐林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