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锅巴粥正宗做法(麻城味道之十六)(1)

锅巴粥现在属于粗粮,是许多饭店的特色食品。麻城以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烧土灶做饭的时候,锅巴粥是一种日常美食。现在饭店里售卖的锅巴粥,是专门用米饭制作成锅巴,然后熬成的粥。而我们小时候吃的锅巴粥是原汁原味的,煮饭的米汤加上蒸饭自然形成的锅巴熬成的粥,美味香甜,口味回甘。因为蒸饭的锅是铁锅,据说多吃锅巴粥还可以补血呢!

农村锅巴粥正宗做法(麻城味道之十六)(2)

小时候,我家里没有煤气灶,也没有电饭煲。家里煮饭做菜都是用砖头砌成的土灶,夏天的时候烧麦秆和稻草,冬天的时候烧的是棉花杆和枯树枝。煮米饭还是有点学问的,技术不好的人要么水放得太少,要么将米饭煮得太硬,吃了不容易消化。要么水放多了,将米饭煮成了稀饭。要做锅巴粥,煮米饭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锅巴是米饭的副产品,米饭煮得不好,锅巴的质量也好不了。

农村锅巴粥正宗做法(麻城味道之十六)(3)

我母亲煮饭的技术就很不错。煮饭的时候要先用凉水将米浸泡半个小时左右,让米粒的表面软化。一来可以让米很快就煮熟,二来米表面软化后的有机物质融合到水里之后形成的米汤特别粘稠,可以让锅巴粥更加香甜可口。米泡好了之后,就着凉水直接下锅,大火一直煮开,以锅里的水沸腾为标准。水沸腾之后不能马上就进行下一道工序,要先揭开锅盖用筷子在锅里搅一搅,避免米粒粘锅,用筷子搅拌也不会将米粒搅碎。

  搅拌完成后,再盖上锅盖闷上一两分钟。之后迅速用沥箕将米汤从米粒中沥出去,我们一般是将沥箕搁在一个大陶瓦盆上面。然后用葫芦做的瓢将米粒和米汤的混合物一瓢一瓢的舀起来,倒进沥箕里过滤。米饭沥完米汤后,要凉上十五分钟左右,让煮熟的米粒表面略微变硬,这样蒸出来的米饭颗粒才会饱满完整、晶莹剔透。

农村锅巴粥正宗做法(麻城味道之十六)(4)

蒸米饭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将沥箕里的米粒轻轻的用筷子化劲铁锅中,米饭的中间凸起,貌似小山包的形状。米饭全部下锅以后,灶头可以开始加柴火了。刚开始的时候要用小火,灶头的火烧起来以后,铁锅开始变热了。这时候用筷子在米饭堆上面戳几个气孔,然后舀半勺凉水沿着米饭的边缘贴着铁锅迅速浇下去。凉水沾到热锅后发出呲呲的声响,水汽便从米饭堆的气孔中缓缓升起。这时要迅速盖上锅盖,不然蒸汽跑掉了,米饭就会蒸成夹生饭了。  用小火慢煨十五分钟左右,然后慢慢撤掉柴火。不能一下子突然熄火,否则蒸出来的米饭也会有夹生的情况。等闻到了从锅盖缝隙里飘出来的米饭味道带有些许焦糊味的时候,就可以将灶头的火熄掉了。这个时候还不能马上揭开锅盖,要等五分钟,这个过程叫坐气。坐气就是让锅内升腾的水汽冷却后滴落到米饭里面去。等到锅盖边缘没有明显的蒸汽往外冒的时候,就可以揭开锅盖了。

农村锅巴粥正宗做法(麻城味道之十六)(5)

一下子揭开锅盖,米饭的香气扑面而来。这个时候用锅铲将完全蒸熟的米饭盛到沥箕里,盛米饭的时候要注意用锅铲的力度和方式。要顺着米饭的底部轻轻的铲下去,将锅巴完整的留在锅底。待米饭盛完以后,在灶头添加小火,然后将陶盆里的米汤倒入锅中,让米汤将锅巴完全浸透。最后用锅铲沿着锅底将锅巴完全铲起来,用锅铲将锅巴弄成小碎块。等到锅里面开始沸腾了,就可以开始享用锅巴粥了。  我们家的吃饭顺序是先吃白米饭,吃完白米饭,每人再来一碗锅巴粥。这样的一餐饭就完美了!

农村锅巴粥正宗做法(麻城味道之十六)(6)

我们小时候中午放学都是回家吃饭的,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炒好了菜,正在用沥箕沥饭。我常常在灶头帮忙烧火,我的性子比较急,恨不得饭马上就熟。于是就拼命地往灶头里面添柴火,有时候因为火太大,要么将米饭蒸成了夹生,要么就是将米饭蒸糊了。米饭蒸成了夹生是不能吃的,母亲就只好重新给我们做面条吃。米饭蒸糊了,锅巴粥就做不成了。锅巴都沾到锅底上去了,锅巴底下都是黑的、焦的,也没法吃。因为自己的急性子,我没少跟母亲吵嘴。现在想起来实在是惭愧得很,后悔自己那个时候太不懂事了。 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总能从平凡的事情中悟出深奥的道理来。她说做锅巴粥就跟做人做事一样的道理,该急的时候就要急,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否则是做不好事情的。

现在每次回到麻城,母亲都会用老灶头做锅巴粥给我吃,我的性子早已不似小时候那样急迫了。一口一口慢慢咀嚼着粘稠的米汤熬制的锅巴粥,再配上母亲腌制的酱萝卜或是盐豇豆,让我回到了小时候的人间烟火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