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在一次节目中说过:“姜文可以当赵本山,但赵本山当不了姜文。”姜文被称为“鬼才导演”,20多年来执导的电影不算多,但几乎部部精品。《让子弹飞》豆瓣评分8.8,但最能证明其地位的,是高达110多万人的评价。《邪不压正》首日上映票房1.22亿。很多人评价姜文的电影是“描述的东西太多,有很多观众读不懂的东西在其中,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又有着特别的味道。”

或许,这就是独特的“姜文式”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影赏析(阳光灿烂的日子)(1)

2018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精选了40部电影片段,与网友一起分享属于中国观众的“光影四十”。对中国电影观众来说,改革开放40年是引以为荣的岁月,在这段时期,一批记录社会变迁、聚焦人民大众、关注社会现实的优秀国产电影喷薄而出,姜文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入选电影之一。男主演夏雨获得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成为了一名“三料影帝”。

从这个角度来看,《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似乎一直会灿烂下去。

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影赏析(阳光灿烂的日子)(2)

1电影备受关注,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时代》周刊评论《阳光灿烂的日子》说到,它是1994年度全世界令人赞叹不绝的、至今仍渴望观看的影片之一。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给观众一种全新的体验,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王朔小时候住在一个军区大院里,每天和伙伴们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这一段自由的时光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以此写出了中篇小说《动物凶猛》。

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影赏析(阳光灿烂的日子)(3)

从1988年开始,王朔的作品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其中《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轮回》以及《大喘气》。这一年,王朔达到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年,也被中国影视界称为“王朔电影年”。

1990年,由王朔和郑晓龙策划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再一次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收视率的最高纪录。电视剧《渴望》不仅收视率高,还引起了“好人一生平安”的社会文化现象,给当时观众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浓彩。

1991年,由王朔作为主要策划与编剧的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这部电视剧再一次造成轰动,后来被全国观众视作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

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影赏析(阳光灿烂的日子)(4)

因为有之前的成就,这部由王朔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未开播便备受关注,观众们也想看看王朔的作品是否还能够再一次创造奇迹。另一个备受原因来自导演姜文。

姜文最初是以演员的身份出道,24岁的他凭借在《芙蓉镇》的表演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之后几年姜文的一系列作品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他的代表作品还有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北京人在纽约》。作为演员的姜文无疑是受人瞩目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作为导演的处女作,自然也是备受关注。

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影赏析(阳光灿烂的日子)(5)

这样备受关注的作品一经播出,引起了巨大反响,至今在豆瓣仍有8.8的评分。

2属于青春期的现实与幻想糅杂,极具特色的电影技巧

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影赏析(阳光灿烂的日子)(6)

《阳光灿烂的日子》采用的是费里尼《八部半》式的现实与幻想糅在一起的电影技巧,对于剧情可以有多种解读。什么是费里尼《八部半》式电影技巧呢?

这一种电影技巧源自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电影《八部半》,在这部电影中有大量的回忆、幻觉、想象还有梦境,这些东西和主角的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从而将人物的内心状态直接地、充分地呈现在大屏幕上。

《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采用的这种手法,现实中的背景是在20世纪70年代,忙着“闹革命”的大人们没有空管教自己的孩子,再加上学校停课,院子里的孩子们就无事可做,只好靠起哄、打架、闹事来寻找乐子,主角马小军就是代表之一。

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影赏析(阳光灿烂的日子)(7)

另一个孩子带来了一个女生叫做北蓓,马小军在幻想中进行了自我安慰。马小军在北蓓的身上幻想出了三个不同的人,马小军在幻想中与另一女生米兰发生了许多冲突,但现实中什么事也没有。

这是关于现实的一种解读,接下来是马小军的幻想。首先是于北蓓的出现,于北蓓开放大胆,与男孩们打成一片,之后开玩笑式的强吻马小军。紧接着是张晓梅的出现,张晓梅羞涩而内向,这是于北蓓性格的另一个极端,最后是米兰的出现,马小军看到了米兰的照片。马小军—直没忘记那个照片上的女孩.他天天像猫一样在那个房子周围的铁皮房顶上转悠,希望能见到她。

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影赏析(阳光灿烂的日子)(8)

电影中夹杂着大量的现实和幻想,不仅剧中的主角分不清,包括观众也分不清。很多人评价姜文的电影是看第一次似乎是看不懂,仔细回味好像又懂了一些。

这又似乎印证了青春这个名词,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对未来还是爱情,都是充满幻想的。

3结语

姜文电影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大获成功,成为了无数人的青春回忆。姜文特意用青春的浓重色彩来淡化时代背景的色彩,但还是引起了不少人对于政治背景的解读。

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影赏析(阳光灿烂的日子)(9)

不去看其他的,单是原著作者和导演的名气就让这部电影在当时未播先火 ,在开播以后,这部作品用实力证明了“火”是应当的,阳光会一直灿烂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