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德霖

陈德霖(1862~1930),原名钩璋,号漱云,字麓畔,小名石头,祖籍北京。幼入全福昆曲科班学昆旦,后入程长庚主持的四箴堂科班习皮黄、青衣、刀马且。29岁入选清宫廷升平署外学,嗓音清脆坚实,唱腔清越委婉。在表演上恪守传统规范,身段规整稳练而不板滞,大方灵活而又严谨,世称“陈派”。

晚年演出《四郎探母》中的萧太后,在形态上模仿慈禧太后的言谈举止,用于剧中人物的塑造,收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被后世奉作典范。因其能戏甚多,授徒甚广,被尊为“老夫子”。代表剧目:《思凡》、《琴挑》、《刺虎》、《断桥》、《出塞》、《三娘教子》、《四郎探母》等。

戏曲京剧杨派(京剧表演流派之陈德霖)(1)

陈德霖(前坐者)与(右起)梅兰芳、王瑶卿、王慧芳、姜妙香、王琴侬、姚玉芙

二、王瑶卿

王瑶卿(181-1954),原名瑞臻,号菊痴,字稚庭,艺名瑶卿,祖籍江苏清江,生于北京。京剧旦行演员,戏曲名家。幼年师从田宝林学青衣,师从崇富贵练武功。12岁拜著名青衣谢双寿为师,同时向杜蝶云学习刀马旦戏,文武昆乱不挡。

王瑶卿广泛地向多位老师学习,艺术日益精湛,为谭鑫培所器重,与谭鑫培合作多年,成为一时双杰。他改变了以往京剧舞台上生行为领衔的局面,出现了生、旦并坐的情形,且行表演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表演上他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花衫行当。倡导旦角行当废除代表封建社会压迫和摧残女性的“跷功”。

王瑶卿唱功明丽刚健、遒劲爽脆,善创新腔,表演细致入微,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世称“王派”。王瑶卿授徒甚众,有“门墙四海”之誉,京剧四大名旦无不接受过王瑶卿的指导,他被同业者尊为“剧界导师”和“通天教主”。

王瑶卿在京剧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代表剧目:《汾河湾》、《南天门》、《牧羊圈》、《金水桥》、《珠寨》、(十三妹》、《棋盘山》等弟子及传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

戏曲京剧杨派(京剧表演流派之陈德霖)(2)

三、杨小楼

杨小楼(1878~1938),本名杨三元,字嘉训,艺名小楼,祖籍安徽怀宁,生于北京,系著名武生、老生杨月楼之子,谭鑫培义子。他是武生演员,幼入北京小荣樁科班,师从杨隆寿、姚增禄杨万,私淑著名武生俞菊笙238岁被选人升平署在式生表说艺术上继承俞(菊笙)派的粗犷、稳练,又融入其父杨(月楼)派的漂亮端庄,并吸收老生和武小生的唱念、身段动作的某些特长结合自身条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杨派”表演艺术。

杨小楼嗓音洪亮、唱腔念白铿锵爽朗、神定气足、韵味极浓,身材高大魁梧,气度大方,表演具有儒雅之风,文武、长靠、短打各尽其妙。杨派表演艺术最大的贡献是改变了以往京剧武生重技轻戏的倾向,创造了“武戏文唱”的表演风格,强调一切程式技巧的运用都要符合剧情和人物的需要,为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服务,把武生表演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杨小楼有“活赵云”之誉。

代表剧目:《长坂坡》《挑滑车》、《铁笼山》、《艳阳楼》、《金钱豹》、《安天会》等。弟子及传人:周瑞安、孙毓堃、刘宗杨、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傅德威、杨盛春、王金璐、尚长春等。

戏曲京剧杨派(京剧表演流派之陈德霖)(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