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多少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目标清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阅读计划清单怎么写?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计划清单怎么写(如何制定新年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清单怎么写

读多少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目标清晰。

原本是应做書君邀请,谈谈新一年的读书计划,然而发现自己的槽点太多,意志力也不坚定,不属于能“拉开膀子、制定计划”的神人。

于是商量改良一个话题,老老实实谈谈,如何能容易坚持、容易上手、小白也不会半途而废的《如何一年读200本书?》,也是我自己每年读200本书的一点点小经验。

01 一年读200本书,可能吗?

在写《双11囤书的“被忽悠史”》时,就有不少小伙伴留言,一年365天,除去法定假日和周六日,也就二百天,相当于一天一本书?作者疯了吧……记得住吗?

首先解释下,这200本书有一半以上,属于“工作用书”——也就是说,如果说正常职业是“下了班的闲工夫看书”,对于一个工作生活就是“策划书、写书、译书、写书评”的职业图书编辑(基本上好的编辑,都是作者、译者、书评人四位一体),就打你每天上班有10小时好了,这个读书的时间是被大大拉长的。

对于正常的编辑来说,读完1本工作用书需要2-4个小时(难啃的经典除外,4小时算是可以把书读得非常细致、可以做选题会presentation的地步了,甚至我相信很多策划编辑都被训练得远远低于这个时间就把书整体看完了)。

干啥都怕遇到“职业选手”,做菜的有职业厨师,修下水管的有职业师傅,那读书也有“职业选手”。当我在提到“如何一年读完200本书”时,做書君稍微有点异议和担心——因为文章不仅仅是圈内人自嗨,许多读者都是书籍爱好者(非专业人士),对于99%的人来说,没必要一年读200本书,学这个有用吗?

我还是说服了做書君,技不压身——你可以学这个“本领”,但用不用在你。(人生中你会面临许多需要非常快地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比如刷考试、比如明天要约一个根本没听过的“文化人”谈事吃饭,略表尊重还是要看一下他出过的书、特别是给你寄过的书等等……)

马未都说他在青年出版社做编辑的时候,快速看书的本事大部分都是因为“约作者”练出来的——深解意趣。你好歹跟人家聊之前,得熟悉人家的作品并且能讲出点门道来。这时候就需要“1年200本”速读法。

而对于许多关注“做書”、对编辑职业(尤其是策划编辑职业)有向往的小伙伴来说,有个更实在的目的——只有会速读,才能迅速判断选题(或抢选题)。

我在念大学英文系时,教泛读课的卢欣渝先生是位多产低调的翻译家,常年给三联等大出版社做译者,他跟我们说,“一个晚上看完一本英文原版书”的本事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做过版权编辑的小伙伴都深有体会,尤其是在几年前中国原创选题缺乏时,抢国外版权的竞争异常激烈,恨不得是今天晚上拿到英文PDF书稿,第二天就能有报价意向反馈。

所以,跟译者老先生们的关系近了,编辑们也会把一本着急上火的英文版权书送到先生家,然后跪求明天早晨就有一个“出版价值/意见(也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有哪些价值啊,要不要引进啊之类,帮助编辑做选题判断)”。

当时,卢先生的办法就是无论多晚,睡前开始看这本书,直到看完了再睡。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写“出版价值(意见)”,等编辑上班了,意见也写好发来了。

在“慢生活”地开发中国原创、传统文化选题之前,我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外版书策划编辑。当然啦,英文系出身的编辑还是占优势的——因为当你拿到原书PDF后,需要做选题分析presentation,如果你无法读英文原文,就得等翻译来翻译目录样章(速度既慢、而且内容浅,相当于你所有的选题分析都是基于这1000字样章的“二道手理解”。)

那如果你能读英文原文呢?最好不过了,版权编辑也会觉得你“真是给人省事儿的可爱小同事”,你自己也能更细致地去判断整部书稿的价值(换句话说,在选题会上你可以随时优雅地回怼——我看过整部英文书稿内容了,在第XX章作者有讲到blablabla)

在人也年轻、经验也不足、脑袋也不够灵光、也不擅长察言观色跟同事打交道的“新编辑刚入行”时期,能快速在一晚上看完一本英文原版书,第二天做好选题PPT,抓紧时间上选题会,真是帮了我这只“笨鸟”的大忙。

02 一年读200本书,独门秘诀方法?

“馋人”地说了那么多“速读”的用处12345,问题来了,如何才能练成这个本事呢?

在刚入行时,我也曾怀疑1年读200本书的编辑都是“吹牛X”——咋看得完啊?而且吸收得了吗?记得住吗?直到我发现,业内某些读书会的门槛是“1年500本书……”在认识了一些大咖后,彻底服气。

那么,这200本书是怎么读呢?(以下是我私人的一些方法,仅供刚入行1-3年的新人小伙伴参考):

首先,你可以把手头的书,分为两类——虚构类和非虚构类

这两类的读书方法完全不同。虚构类好理解,基本以文学小说故事为主(也就是英文分类的fiction);非虚构类,也就是除此之外的新闻作品、文化、社科、艺术、历史研究等等(也就是英文的non-fiction)。

我们先讲比较难啃的非虚构类作品速读法

在讲速读法之前,我们先来揭秘许多“1年看500本书的老编辑”的经验——他们是怎么在工作中迅速读这类书的:

答案很简单——先看目录(也就是先看这本书的知识体系)。许多经常逛店、查店的老编辑一翻目录,就知道这本新书“几斤几两”——哪一块是你没见过的内容,直接看即可。有些内容属于“影子”,有些内容是“影子的影子”,有些内容是“影子的影子的影子”,只要你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足够扎实,就发现许多新书可以“一目十行”的审阅了。

也就是说,想要“沙场秋点兵”似有快速审阅新书的快感,就要求你对这个门类的图书足够熟、足够“行家”。

怎么成为某个门类图书的行家呢?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快速地了解一个全新领域的知识,该怎么选书读书?(这是许多小伙伴问过我的问题,比如说,“我最近想读一读关于中国美术史方面的书,你有什么推荐?从哪几本入门比较好?”)

分享一个“一通百通”的“三步走”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