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哥白尼和伽利略等天文学家和科学家的遭遇,让我们把教会看成了中世纪欧洲反智的总指挥部,教会仿佛成了宣扬愚昧的后台,然而揭开历史的面纱,我们却会惊讶的发现,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学校是在衰落的希罗文明,和文艺复兴期间维护欧洲文明火种的根基,是欧洲一切近现代教育的发源地,教会做为阻碍理性知识传播的主要推手,又是基础教育酝酿的温床。

西方教会如何形成的(教会学校中世纪欧洲)(1)

欧洲地区修道院,主教和坐堂学校三级并立的制度,对城市和乡村的辐射,同样体现了中世纪教会垄断教育的独特地位,教会的七艺对教学内容的设定,其影响力一直绵延到了今天。教会学校的内学培养出来的大量主教和普通的僧侣,成为了知识传播的火种,外学对普通民众知识传播的广度,保证了中世纪欧洲基本识字率的重要基础。

一.教会学校教育内容对其免费教育的推进

1.修道院:宣传宗教,维护统治

哥特人和匈奴人对罗马文明的摧毁,造成了欧洲一时间成为了野蛮的温床,从文明的角度来讲,欧洲大大的倒退了,基督教的教士由于传教的独特性逐渐成为了野蛮的环境下唯一掌握知识的人。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的文化中心集中在中东和近东,直到六世纪,从安条克和开罗带回知识火种的僧侣才开始在西欧大规模的修建修道院。

为了对意大利的蒙特 卡西诺修道院进行规范的管理,伟大的教士本尼狄克制订了著名的《本尼狄克规程》对修道院进行管理。抄写经书作为被命令指定的修道院活动

西方教会如何形成的(教会学校中世纪欧洲)(2)

对于不识字的新进修道者,修道院有教授识字的责任,这就让宗教性质的修道院具备了一丝教育的功用,修道院成为了最早学校的雏形

2.稳定思想,垄断教育

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功用相似,他修建在各级主教的辖地,根据主教地位的显赫,这些学校的规模略有不同,他们大都修建在人口众多的城市,学院中拥有大量的贵族子弟。

中世纪疯狂膨胀的教权中,主教学校对城市教育权的垄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的知识分子最终的归宿就是僧侣,这种教育的服务链让教会独享了知识的传播权和解释权,直到黑死病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西方教会如何形成的(教会学校中世纪欧洲)(3)

乡村则有坐堂学校和乡村牧师来把持,教会做为西欧乡村级别政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垄断是他权力的体现,乡村牧师成为底层平民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教会从基层牢牢的把控了教育的垄断权力。

3.十一税成学校免费运行基础

教会学校的运营当然需要经费,然而教会实际是中世纪最大的社会财富拥有者之一,除了十一税的征收外,大量的免税的教产,信仰虔诚的贵族对教会的捐献,以及十字军东征对东方财富的掠夺,都让教会学校的运营毫无问题。圣殿骑士团就是因为拥有太多的财富,遭到了法王的猜忌,而被团灭。

被认为虔诚的平民有机会到教会学校深造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本身牺牲了劳动的机会,去追求可能成为教士的机会,几乎本身就是赌博,录取率是非常低的。

并且拉丁文和经院哲学对毫无根基的平民来说过于的困难了,能通过考核成为教士的寥寥无几,只有特别聪颖和坚毅的人才能走过教会教育的独木桥,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之一。

二.教会学校教育内容有所区别

1.内学与外学之划分

《本尼蒂克》规程规定,十岁起的孩童就要在教会学校进行教育,他们先要会读写经文,会基本的运算,然后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普利西安和多纳图斯的文法。最后还要学习几何,天文,理等自然科学

西方教会如何形成的(教会学校中世纪欧洲)(4)

经过了十年的学习,相当于现在我们的九年义务制教育,能够顺利毕业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修道士,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培养修道士,内学是主要的修道院课程,他是为了教会补充人才而设立的。

然而贵族也需要掌握知识,并且不太可能加入教会。这样外学也慢慢开始在修道院学校普及起来,他的深度没有内学那么深刻,学习的年限也没有那么严苛的规定,最重要的是,毕业就面向社会,不需要成为神职人员。

2.经院哲学兴起

当我们看到古代神职人员,为了圣经的一个字眼,一个典故争执的面红耳赤,甚至拳脚相向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心存好笑,因为这种经院哲学的辩论,就是最早人类逻辑辩论的基础,也是神学机构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释思想,解释教义本来就是教会存在的根本,在中世纪,教人识字只是这个目的的一个小小的附带产品。希腊罗马的哲学思考和基督教教义在很多时候的相悖,成为了经院哲学这个神学天平存在的基础。

西方教会如何形成的(教会学校中世纪欧洲)(5)

经院哲学无论在后世看来如何落后,他确是把圣经的神秘主义进行逻辑化解释的必要学科,他在这样的解释中不自觉的运用了希腊哲学的逻辑思维,经院哲学的大拿阿奎那对商品价值的理解,对神学和哲学的看法,是代表着那个时代最高顶点的理智之光的。

3.七艺成近代教育科目划分依据

文法,修辞,逻辑,几何。音乐,数学,天文。像不像现在中考的科目划分?其实对于承袭西方教育的近现代中国教育体系来说,考哪几门早在千年前就有雏形了。

七艺是古代教会学校基本的教育内容七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除了文法,修辞和逻辑,数学等科目并不是神学所必须的,七艺的设立将教会学校中学校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他对数学,几何等自然科学的推崇,是对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

这表明教会一直在神学和哲学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他并没有刻意打压自然科学,而古代华夏教育系统,却从来没有像教会学校那样重视过自然科学的存在,他甚至成为了近代中国文明落后的重要原因

三.教会学校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1.教会持续为学校提供财力支撑

西方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往往是他们的教堂,可见教会在财力上,支撑基本教育体系是绰绰有余的,除了前文所说的十一税外,大量对宗教痴迷的教民的馈赠,包括土地和物资,成为教会主要的财政收入。

中世纪赎罪卷的贩卖,表明了罗马教廷在敛财上的想象力和商业天赋,如此高昂的收入,教育成为了向民众解释财政去向,和塑造亲民印像的重要途径,人民的钱教育上帝的羔羊,修道士只是过一下手,这完全是无可厚非的行为。并且我们亲眼看到了确实无数学子在教会得到了知识,学会了希腊罗马时期文化的奥妙,修道士们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西方教会如何形成的(教会学校中世纪欧洲)(6)

文艺复兴后的人文主义对经院哲学的胜利,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的,人民思想的转变都依赖于大学这个载体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讲,宗教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虽然落后,却几乎是近代西方突飞猛进的基础。

2.顺应时代所需成持续发展保障

如若没有黑死病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教会能够一直垄断教育权力的话,那么免费的教会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几乎不会变化,然而社会大学的兴起,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神学的反思,冲击了教会学校的基础。简单的讲,教会再也垄断不了人类的思想了,进化论和工业革命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让整个教会教育体系的基础有崩溃的危险。

西方的教会学校从十五世纪开始就缓慢调整教学方略了,对自然科学的承认和神学的不否认使他还能勉强站住脚跟。

3.传播基础知识成立身之本

教会对知识的传播,最终造成了他立身之本的摇晃,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不论他在烧死哥白尼和布鲁诺方面如何卖力,无论阿莫尔,西克尔,塞尔维特多么的悲惨,教会总算把知识的火种传播了下去,残暴以后是牛顿,哈维,法拉第,达尔文,知识是一颗幼小的种子,即使以教会的影响力,也不能保证长出来的是同样的花朵,理智之光总是会迸发的,纵然在教会免费的教育下也是如此。

结语:

中世纪“免费”的教会学校,是基于教会在中世纪特殊的地位而存在的,是和世俗的王权并立的权力机构,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享有统治的高度。教会强势的经济地位是其权力的体现,也是其开展以培养神职人员为初衷的教会教育的底气。

教育本来就是教会本身延续自己的需要,掌握知识垄断的权力,那么首先必须保证的就是知识的传承延续,即使教会是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但也大大发展了教育。

这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作为哲学和自然科学传播最大阻碍的教会,本身却是这两门科学的教授者,并且教会还保护了最早的大学,不断的完善本身,在哲学和神学中寻找平衡点

实际上,从前文的描述总结中可以见得,理性的看待教会在西方教育中的统治性地位,是研究西方社会政治现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极具意义的。

参考资料

《世界文明史》

《宗教语境下的理性与信仰》

《欧洲哲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