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

南营门街道、西营门大街、北营门立交桥、大营门、小营门、建国门、复兴门、中山门、民权门……天津很多地名都带着“门”字,而且天津别称之一就是“津门”。

津门,是从自然地理和城市功能的多重角度说明——天津不仅为九河下梢的水源汇聚之地,更是海防重镇、漕运枢纽,是拱卫京畿的门户所在。

以门户再说城门,这些“门”字地名每一个都能对上一座城门吗?是也不是。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2)

天津老城门旧影(据说,这是南门……)

历数天津的城门,从老城诸城门,到濠墙城门及后来环城工事线城门,数量已经达到33座。但有的却徒有其名。

最老的城门名字在鼓楼上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3)

鼓楼“东门” 摄影 金立冬

天津鼓楼四面题匾皆有名。还真有不少人读成了“东镇”“南定”“西安”“北拱”,还被认为,这就是鼓楼四门的名字。其实不然。这又不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而且,这四门的名字其实最早是天津老城的名字。

1404年天津设卫,天津老城开始是“夯土为城”。天津历史文化研究者李弢介绍,弘治年间,山东兵备副使刘福主持,将城墙甃以砖石,仍开设四个城门,门上建楼,各城门修建瓮城,分别命名并题写匾额“东曰镇东,南曰定南,西曰安西,北曰拱北”

天津有三道城“门”系统,第一道即为老城的东西南北门。

四门中以北门的城楼最为雄伟壮观。明朝大学士李东阳,曾以这四座城门为题,写下了《镇东晴旭》《安西烟树》《拱北遥岑》《定南禾风》四首旧体诗,这四座城门分别被其列为“直沽八景”中的四景。

• “四门”诗中,直接点名方位,“北山秋望八空冥”“海东红日上云梯”“安西门外碧参差”“层轩南向坐薰风”;

• 李东阳一共写了八首七律,一景一诗,分别描写当时天津的景象;

• 还有四首分别是《吴粳万艘》《天骥连营》《百沽潮平》《海门夜月》。

康熙十三年(1674),东南西北四门的名字就变成了“东连沧海”“南达江淮”“西引太行”“北拱神京”。在雍正三年(1725)的天津城大修中,又改为镇海、归极、卫安、带河。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4)

《津门保甲图说》中的天津城

在清朝道光年间绘制的《津门保甲图说》的老城地图中,还有四座“水门”。李弢介绍说,康熙十三年,顾高嘉于城东南角修闸一座,引海河潮水……由南城水门入城,水门上有“引汲受福”四字。水门多为引水、排污之用。

老话说“北门富东门贵南门贫西门贱”,在李弢看来,这并不严谨,“比如很多人认为东门贵就是因为这边住着不少盐商大户,那么西门那边同样住着郑菊茹、林墨青、梅贻琦,还有邵家大门、葛家大院、鲍家大门。”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5)

东门大街

1900年,天津城被八国联军拆除。李弢说,原来四个城门上有城门楼,外有瓮城,全都拆除显得空旷,于是在四个城门口各建一座木牌坊,上写“东门大街”“北门大街”等四个街名。

1921年,鼓楼进行拆建,由文史专家高凌雯提出将最初四个瓮城的题额移到鼓楼,以示不忘老城被侵略者拆除之痛。这得到了认可,由书法家华世奎题写。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6)

镇东、定南、安西、拱北

高凌雯在其所著的《志余随笔》中记录过“鼓楼钟声”:“每晨光熹微,钟鸣五十四杵,响将终,总兵署鸣炮应之,城门遂开。及夜分入亥,钟鸣炮应如之,城闭而柝声起矣……”

李弢解析,这记录下当时与城门有关的信息:早上先响钟后响炮,钟声将终时总兵署炮响应,城门开启;早上是钟声响完才开城门,晚上是城门关闭后钟声才响;城门在天刚亮时开启,晚上则在亥时关闭。而庚子年以后钟就没有再响过……

十四营门环绕老城30余里

第二道“门”系统是初建于英法联军进攻天津之前的濠墙上的门。

1860年僧格林沁为了抵御英法联军的侵略,在天津城外一周修建30多里的濠墙,距离天津城里五六里不等,设大炮台2座、小炮台数十座。

李弢介绍说,从1860年《天津濠墙图》上看,起初只建有6个营门,到1870年增到11个。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7)

图上的文字为:谨拟将天津城外周围挖濠垒墙共长六千五百丈 固天津城外商贾云集庐墓甚多 不得不开展挑挖以期保卫

光绪七年(1881)七月,直隶总督李鸿章令天津地方官员将濠墙大规模整修竣工,营门增加至14座,李弢介绍,这其中与天津老城四个门呈一致方向的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四个营门分别叫“寅宾门、来熏门、西成门、拱辰门”,其他10个营门分别为:镇远门、朝宗门、凝晖门、厚德门、三庆门、顺轨门、保卫门、绥丰门、翊运门、建魁门

濠墙外还有护城河,即“墙子河”,其中一段后来被填平成为如今的南京路。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8)

“厚德门”原貌,通过城门可看到英工部局建筑戈登堂。(陈硕 收藏)

这“十四营门”也随老城拆毁而拆,但以这些门命名的地名依然存在。

李弢以四正方向的城门为例说,如和平区南营门街道、南开区西营门大街、红桥区北营门立交桥,只有以东营门命名的地方稍微不明显一些,在河东区新开路上有一条不是很起眼的营门口大街,这边就是当初的东营门也就是寅宾门旧址所在,原先新开路这边还有一个公交站名字叫“营门口”,如今站名改叫华北医院。

即有名无实也抵不住人民军队

第三道是1949年前的城防体系。

实际是“有名无实”,这是1947年时天津国民政府所设军事城防体系,准确地说,只是军事卡口,而非实质性的城墙、城门。

包括:忠孝门、仁爱门、信义门、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中山门、中正门、民族门、民权门、民生门、胜利门、大同门、林森门、力行门,共计15座城门。

当时,企图阻拦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但历史的车轮碾压了这一妄想。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9)

以“民权门”为名的还有桥、车站等。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新观点,在租界影响之外,这三道“城门系统”是否影响了天津城区大框架的形成。一些历史细节、日常生活,让“门”的故事,变得多姿多彩。

大小营门老商圈

“凝晖门”就是今天的大营门,当时具体位置约位于现在的图书大厦对面,毗邻过去的“厚德门”,即现在的和平区小营门。

李弢介绍,它们的地名也被保留沿用,如小营门公交站、大营门街道,还有原大营门中学,前身依次是建在梁家园的博文书院、北洋大学堂、德华兵营,此后又依次为直隶河北省立女中、天津市女一中、海河中学至今。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0)

在大营门公交车站还能看到“凯旋门”。

大营门、小营门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这一大片区域逐步形成了劝业场商圈之外的另一大黄金商圈。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1)

起士林夜景旧影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2)

晴空下的小白楼

从地域范围来看,今日大营门,泛指河西区南京路和大沽南路交会地界,北靠马场道、徐州道,南通大沽南路,东起海河,西至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而小营门现今则泛指南京路和大沽南路交会处附近地区。实际上成为两区交融、共同发展、业态丰富的繁华CBD区域。

天津工人第一村

位于河东的中山门区域,过去是东郊进津的门户。从1952年起,中山门成为七个工人新村之一,中山门工人新村又是建成最早的一个,被称为“天津工人第一村”。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3)

9号线的中山门站

为津塘公路上的重要一站,在津滨轻轨全线贯通前,还曾临时作为终点站。

俚语里的南门外

天津话的俗语中有把地名编进歇后语里的习惯,其中带有“门”字的就不少。有意思的是都和“南门”有关。

如:“南门外的警察——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这一则歇后语由来是因过去的天津南门外尚未开发,直到六里台、八里台都是郊外,所以南门外的警察管辖范围绵延至八里台一带,这被引申指责某人管事太宽。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4)

据说这是老城南城门城墙

还有一则:“出南门奔西沽——转向了”,西沽是在老城厢的北部,应从北门出发,要是从南门出便是彻底的南辕北辙了,所以这一句指的是寻路时迷失方向。

食品街“振兴中华”

还称得起“城门”的,就是1984年建成的天津食品街。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5)

食品街的四门

四四方方的仿古建筑上,南门“振羽”、西门“兴歌”、北门“中圣”、东门“华腴”,取首字即为“振兴中华”。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6)

振兴中华

您住的地方

是否和这些门有关

您还发现哪些“新门”

或者门的故事、俚语

评论区里一起聊聊

资料支持

老照片由唐文权、李弢提供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提供部分图文资料

采写 编辑 / 记者 单炜炜 实习生 王思元

责校 / 张敏

值班编辑 / 徐丹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7)

东北角派出所和谁合并(还代管八里台的事儿)(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