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究究谢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写过商务印书馆的《英语世界》和函授学社后,我又一头扎入了该社1915年创刊的两种英语学习类期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的收集中。这自有其必然性,却又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本文就先介绍一下这两种民国刊物,再聊聊我在集藏它们的路上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权当是我的商务三部曲吧。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启了大规模“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随着中西方交流的逐渐展开,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不断上升,并通过翻译、交际、教学等方式走进国人视野,影响力与日倶增。商务印书馆紧跟文化发展潮流,于1902年成立了编译所,后又下设英文部,广罗英语人才、充实编译力量。于是,商务印书馆译介西方著作的工作便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同时还依据当时最新趋势和教育需要编写了大量英语读物。

编译所虽然积极出版英文教科书,但“只因学制变动频繁,学校联系不够,销路平平,在盈利方面不能算成功。”鉴于中等以上学校都注重英文一门,英文教科书却不能跟随学制作出调整,课外自修书刊也很贫乏,为改善教材和扩展业务,在商务印书馆的支持下,兼顾大众、方便学习、具有时效性的英文刊物便应运而生,《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一 《英文杂志》

《英文杂志》(英文名The English Student)创刊于1915年1月1日, 是一份发行于上海的英语学习类刊物。该刊于1927年12月停办,共办刊13年。每月发行一期,页数从90页到105页不等,共发行了156期。主要面向英语教员、学生和英语爱好者。杂志创刊号阐明了办刊宗旨:“在民国初中等以上学校皆意识到英语科目重要性的背景下,商务印书馆本着能提高英文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原则,为全国学习英文的学生提供一本课外自修读物”。时任商务印书馆英文部部长的邝富灼先生在创刊号的Editorials(《编者的话》) 中,用英语写道:“西方的学校现在有一种强烈的趋向,在课堂用书之外提供大量补充读物以充实学科内容, 使阅读变得有趣。意识到学习英语语言的中国学生对于此类课外读物的需求,商务印书馆长久以来都在考虑出版一本英语杂志, 但因英语部编辑忙于其他事务只得搁置。现在我们出版了这本《英语杂志》来帮助这些中国学生……这是首次在中国出版此类期刊, 编者们权当是一种尝试, 因此我们期望能够收到来自热心读者的建议,以不断改良杂志内容。”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1)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2)

《英文杂志》一经出版,立即受到全国英语学习者的喜爱,每期销售超过万册,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种杂志中,除了《东方杂志》,其余均不能与之相比,足见其地位之重要。此外,杂志还远销欧美、日本、南洋等地,且销售量较大。办刊一年后, 该刊得到教育部特意批示:“据上海商务印书馆禀送《英文杂志》一种, 阅悉所编各类简而且明, 足补学校教料之不足, 作为教员参考及学生研究书可也。”1916年《教育杂志》里刊登了《英文杂志》的广告:“本杂志业奉教育部批准。作为教员或参考或学生研究书而程度浅深咸备。无论学程如何,读之皆可得益。”

《英文杂志》的编者队伍也颇为庞大,都是编译所的骨干。先后由吴继杲、平海澜、胡哲谋任主编。其他编委有英文部部长邝富灼、《英语周刊》首任主编张世鎏、函授学社英文科科长周越然、《英语周刊》继任主编周由廑、后任东南大学校长的郭秉文、后任之江大学校长的李培恩等。他们个个都是学贯中西、精通英语的著名学者和教育专家, 对杂志倾注了大量心血,功不可没。创刊号上还列出了“本杂志赞成人”,包括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教务长徐经郛、大同学院院长胡敦复、商船学校校长夏孙鹏、南洋中学英文主任教员叶达前、浦东中学英文主任教员朱庭褀等11人。可见此刊受到众多教育界人士的帮助、鼓励与支持。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3)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4)

内容方面,《英文杂志》登载文章颇为丰富广泛,主要涉及英美文学名著翻译;英语文法指导;英文对话、书信写作等实用技能;学习体会及学习方法;英语练习题等。杂志中既有专业的英文讲授,也有编辑们的心得与主张。其中阅读翻译与文法指导采用英汉互译并配有汉文详细注释;时事英语、社论和投稿则完全用英文撰写。《英文杂志副刊》的内容通常涵盖英语语法、写作、翻译竞赛以及问答等。从第一卷第四期开始增设《商业知识》栏目,以满足商行员工学习英语的需求。另外,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因此也刊登了一些以军事为主题的文章。比如创刊号中有文章向读者们介绍了潜水艇和不同国家使用的军用飞行机。另外还经常登载与英语学习有关的杂志及书籍的广告。不难看出, 这本杂志所包含的知识面广,难易适中, 板块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不失为一本优良的英语课外读本,给予当时渴望汲取西方知识、了解西方文化的读者们便利的渠道与极大的帮助。

《英文杂志》为读者提供了欣赏英美经典文学的平台。比如,从创刊号起便刊登了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Macaulay(麦皋莱, 现多称为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 所著Life of Samual Johnson(《约翰生行述》)一文的连载, 与在海关供职的梁溪裘锴先生桐城派古文笔法所作翻译相对照,并经编者吴继杲逐段评注,大有一唱三叹、击节欣赏的况味。该书讲述了因家庭贫困而中途从牛津大学辍学的塞缪尔·约翰生,经过多年奋斗,跻身为当时文坛领袖、享有英国大文豪美誉的人生经历。由于文章受到众多英语学习者、爱好者的好评, 商务印书馆还于1918年单独印刷出版了这篇《英文杂志》的连载文, 备受青睐。著名英语翻译家刘炳善青年时曾读过《约翰生行述》,晚年评价说:“裘氏用浅文言翻译,批注带点幽默风趣,我读得爱不释手。”

除英译中外,也刊登译为英语的中文经典作品,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展示给国内外读者,为此专门开设了一个栏目名为《中国经典名著译文》,其中刊登的名篇包括司马迁《聂政》,方孝孺《深虑论》,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苏东坡《前赤壁赋》,陶渊明《归去来辞》《桃花源记》,荀子《性恶篇》节选,柳宗元《捕蛇者说》,韩愈《祭十二郎文》,刘禹锡《陋室铭》等。另外还开设过一个《中国寓言》栏目,刊登过的译英寓言包括《杞人忧天》、《燕人还国》、《海上鸥鸟》、《狙公赋矛》、《夸父逐日》、《邻人送妻》等。

每期都设有Current Events(《时事》)栏目,报道当时重要的时事新闻。将英语与当前局势相结合,使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时事动态,不断将英语渗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16年第二卷有多期连续刊载了袁世凯称帝退位去世、各省宣布独立等时政新闻。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5)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6)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7)

正因为如此,《英语杂志》还被选作函授学社讲义的补充教材,为学员排疑解难和完善知识结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外语教育家、20 世纪50 年代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葛传椝先生,曾就读于函授学社英文科第四级。 葛先生在回忆学习经历时谈道:“每次发给讲义,还赠给学员几本英语小书。”《英文杂志》正是葛先生提到的“ 小书” 之一。1925 年杂志第11 卷第2 期的《读者意见》 栏目中, 葛先生还就他阅读《英文杂志》以来的收获及对它的期望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但《英文杂志》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内容过多、程度较深,读者仅限于高中以上水平等等。鉴于高小和初级中学的读者无法阅读等缺点,主创团队便开始了创办简易英语杂志的尝试,即《英语周刊》的出版。《英文杂志》最终于1927年12月停刊。《上海画报》在1928 年第325期刊登了《英文杂志停版之原因》:“ 商务印书馆出版之《英文杂志》, 自今年( 戊辰)起,已宣告停版,闻其主要原因,为入不敷出、开支太大,此杂志以前本由平海澜君编辑,销数约在二千份以上,平君编辑此书,专以供中学生阅读,其取材及编制不务高深,均以适合中学程度者为限,故此书在商务方面,颇获裨益。及平海澜去职,由胡哲谋君继任, 渐将内容程度提高,于是一般程度较低之中学生,多望洋兴叹,加之年来交通堵塞,外埠销路逐渐受影响, 而在撰述方面,胡君所特约者,又多为有名要人,如前任北大南高教授之Prof F. Wood等,咸为执笔,则报酬方面自较往日开销为大,故今年为节省开支起见,遂将该杂志停版。” 也有人回忆说:过了数年,《英文杂志》以过于深奥,且内容枯燥呆板,渐不为读者欢迎,终于停刊。在《英文杂志》走向困顿之时,《英语周刊》汲取经验、深耕细作,取代《英文杂志》,成为备受民众欢迎的英语学习类定期刊物。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8)

二 《英文杂志》入坑记

《英文杂志》延续十余年,保留了大量有关20世纪初期英文教育的内容,不仅为当时人们学习英语提供了材料与途径,也反映了当时国内英语教育的方式及思维的发展变化,是研究民国初年人们接受英文教育的方式和途径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其收藏与研究价值自不待言。

我在读陈羽纶先生的《我与商务印书馆及<英语世界>》这篇文章时,得知商务印书馆早在民国4年时即出版过“《英文杂志》(办了12年)和《英语周刊》(办了22年)”,而《英语世界》的创刊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受了它们的启发——意图好好继承商务的这一优良传统。但不知为何,我只记住了《英语周刊》,而没记住比它早几个月创刊的《英文杂志》,因此在写完《我的<英语世界>集藏之路》后,我开始时只专心收集《英语周刊》。正当我深陷其中之时,《英语世界》副社长、主编邢三洲先生经张稷老师引荐,跟我取得了联系,并告知我:那个周末,《英语世界》创刊40周年出刊400期,有个座谈会,他将作总结过去40年工作的发言,其中也提到了《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

奇怪的是,我竟然又鬼使神差将《英文杂志》错记成了《英语杂志》,而且跟邢社长聊天时用的也是错误的刊名,真是贻笑大方,同时也要感谢他照顾我面子,没有当面给我指出。我就这样用“英语杂志 商务印书馆”在孔网搜索,按出版时间排列后,竟然看到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报刊资料部有多期出售,而且每期售价仅为20元!我记得北京“民国期刊收藏大王”谢其章,以前老去这淘民国文艺杂志。如今,我竟然摸到他的老巢来了,不过是来淘他兴趣之外的英语学习类杂志,谈不上捡他的漏或从他的“老虎尾巴”上拔毛。好玩的是,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报刊资料部这么专业的销售单位,竟然也跟当时的我一样将《英文杂志》错写成了《英语杂志》!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这批仅卖20元一本的百年老期刊,还能轮到我去淘。

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报刊资料部为该杂志给出的商品描述是:“1:8.12,2:2.6.9,3:2.4,4:6.,7:10-12,8:2.3.4=3.5=3.6=2.7=4.8=3.9=2.10=3.11=2 12=3,9:7=2.8.9=2.10=3.11.12, 10:1.2=2.3=2.4=2.5.6.7=2.8=3.9=2.10=2,11:7,12:4-6.11.12,13:7 每期的价格”。这么专业的描述方式,我一下子没看懂,但又不好意思显得太外行,后来仔细想了一下才明白“9:7=2.8.9=2”表示“第9卷第7期有两本,第8期有一本,第九期有两本”。我恨不得一下子将每期各买一本,但毕竟刚经历了搜集《英语周刊》的洗礼,知道在购买民国老杂志时还是应该谨慎点悠着点,于是我买了1915-1918年的那8本,并对店家说:先买回来感觉一下,如果喜欢,再来买剩下的37本。店家对此表示赞同,说收到后,先看看品相,觉得合适再考虑加购后面的,到时可以给免快递费。店家配货和邮寄效率都挺高的,三天后我就收到了从他们从北京寄来的快递。虽然有些品相没有图片上那两本好,达不到八品,但考虑到百年老物,中间经历诸多磨难和周折,能留存下来已属不易,不能苛求品相。我验货后在第一时间加购了另外的37种。店家在第二次发货前告知:有复本的他们都会尽量给我挑品相好点的,另外第13卷第7期找不到了,但又找出一本第10卷第11期,问我是否可以替换一下。刚好我已在南通一家店买到了第13卷第12期,即该杂志的终刊号,就满口答应了。这是我购买到的第一批《英文杂志》,共45本,占全部期数的四分之一强,而且覆盖的年份达到了13年中的10年,仅缺第5卷(1919年)、6卷(1920年)、13卷(1927年),为我集藏这份杂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价格也基本上是全网最优惠的了。在此,我要再次向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报刊资料部表示感谢!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9)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10)

在等待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报刊资料部《英语杂志》发货的过程中,我也没有闲着,而是继续在孔网进行地毯式搜索,在价格和品相都过得去的前提下,尽量配回自己所缺的期号。往往是这家一本,那家两三本,最终又配到了15本。其中有7期第11卷的杂志,是在著名的合众书局配到的。我先找到6本,下单后给卖家发消息:能否给免个邮,240元书款 10元邮费,合计250太不好听了。店家当即给我免了运费。等我找到第七本,单独下单后,让卖家合并发货。卖家又直接给我免去了运费,也不管现在书款加邮费,已不存在不好听的问题了。这种大家风范,令人感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定价比中国书店那批贵些,但品相也好不少,不仅书脊封面封底没什么破损,而且纸张也没怎么发黄发黑发脆,保存状况之好都不像百年老物。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11)

收集民国杂志的挑战,不仅来自杂志的稀缺坏损,也来自资金上的压力——真的相当烧钱。我现在还不敢奢望收齐全部156期,但很希望每年每卷至少能有一本。当我回过头去清点时,发现1919年(第5卷)和1920年(第6卷)还是空白,于是就有针对性地去搜寻。终于在福州一家店里找到3本第6卷的,虽然品相不太好,缺封面封底,还是在店家同意包邮的情况下买了下来。第5卷全网只有成都一家店有售,而且是第1到6期合订的(上面应该有关于五四运动的记载),另外店里还有1927年第13卷的上半年合订本,定价比较公道且店家同意让价百元,也一并拿下。同时看到有两家店在售1916年第2卷的全年合订本,因为如前所述上面刊登了袁世凯称帝那段的新闻,我也挑品相好价格又便宜的那家买了一本,感谢店家让利160元。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12)

民国时期刊杂志(民国名刊英文杂志和英语周刊入藏记)(13)

对杂志收藏者而言,创刊号算得上是志在必得的圣杯了。我见到有人在卖《英文杂志》创刊号复印件,就买了一份回来,想看看内容,聊胜于无。收到后却发现,复印质量并不好,字迹图片都比较模糊,更令人不爽的是,大32开本竟然被放大成了16开本。我还发现那上面有上海图书馆的印章,估计是用上海图书馆扫描的电子档打印装订的,也算是生财有道!

行文至此,我原以为我的《英文杂志》集藏可以暂时告一个段落,却不料又搜出一本第一卷全年的合订本,正好包含了创刊号,但索价偏贵,不知最后能否如愿以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