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夏天看到一本好书后没有犹豫在网上买回来,阅读后佩服郭老师的文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现在摘抄一篇,与君共勉!分享一下郭德纲老师的对科举考试的情况

郭德纲的郭论内容(与君共享郭德纲老师郭论)(1)

科举现在是没有了,其实所谓的科举,就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因为它是分科取士,所以叫“科举”。过去取士的权力是归中央所有的,允许自由报考。科举是从隋朝开始实行的,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科进士考完科举考试就寿终正寝了,整整经历了 1300 年。

明朝的科举,在元朝的基础上又改良了一下,得到了发展,制度更加完善,

规模也增大了,所以参加科举的人数特别多,但是考核的内容变得僵化了。明朝

277年,开科89次,取了进士24536人,它是分三级的考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到了清朝的时候,不论年龄大小,反正只要你还没有取得国家正式学校的学生资格,你就叫“童生”。童生经过了县学的考试,就成了秀才。每三年一次,秀才到省城参加乡试,考中的叫举人,举人就是国家在编的官员了,享受国家俸禄。举人再参加每三年一次在京城的礼部举行的考试,这叫会试,这要是考中了,就叫贡士。考取贡士的人就得参加殿试了,会试一般是三月举行,殿试一般就是四月二十一日进行。

过去来说,北京城有句老话说“臭沟开,举子来”。说的就是每年三月的会试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北京城的地下管道和地下通道,全都得刨一遍,怕有堵住的。这一刨开,那是京城里最臭的时候,春天的风也多,北京城满大街都特别臭,所以说“臭沟开,举子来”。

殿试的时候,念书的人兴奋得都不行了,因为能进到保和殿。故宫有三大殿:太和、中和和保和。皇上亲自定考题,亲自主持考试,那份荣耀,令人激动。但是殿试其实也不容易,包括一进考场就得搜身,不管天多凉,从外到内的衣服全都得脱了搜查。为什么呢?主要就是严防夹带。这一搜,就得几个钟头才能搜完。好几百人挤到一块儿,那都快要中暑了。

考试的房间特别小,每人就一米左右宽的一小间,而且进去之后,你就不能出来了,吃喝拉撒都在里边解决,考试的这几天,你都得在里边,大小便都不得自由。

还不能跟隔壁的考生聊天,你说闲着没事儿,咱们隔壁的俩人聊会儿?您哪儿的?姓什么、叫什么?这一聊天,就算舞弊犯规。考场叫贡院,俗称考棚,院子里边是一排一排的号房,每个号房大约高到六尺、深有四尺、宽是三尺左右。所以那会儿有两句话说: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不容易,这个号房也没有门,只挂个帘子,排列是按照千字文来排: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就这么一个小屋子,屋子里边搭这么一个炕,然后有个板,考生就坐在炕上,每场三天。

但是考试再难,对平民百姓来说,科举是唯一能够做官的途径。你十年寒窗都熬过来了,考试这点儿苦根本就不算什么。当年广东顺德有个老秀才,叫黄章,他1699年参加乡试的时候,都已经100岁了,重孙子都有了,他是中国科举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他的灯笼上写着“百岁官场”四个大字,曾孙扶着他入了考场。乾隆皇上知道之后,很感动,还给了他很多赏赐。

为什么好多的人非得要参加科举呢?因为在过去,对有功名的举子来说,朝廷的待遇确实很优厚:第一来说,就是免役,不用再干差役的活儿。古代的徭役赋税很重,是不是?但是如果你考中秀才了,你家里就可以免除二丁差役,什么意思?比如你们家里有俩男的,这俩男丁以后就不用为政府服务和干活儿了,减轻了俩人的税,这就算节省了很多的费用。在那会儿来说,大概这两人能节省出相当于二十亩土地的收入;第二就是你家里可以雇佣奴婢了,明朝那会儿规定,

不允许老百姓家里用奴婢,您看电视剧和电影里有个土财主,家里有八个丫鬟、十个管家,那是不允许的。即便你是地主,你有钱,也不能随便雇奴婢,违规了是要挨打的,上堂就打你板子。你必须中了秀才,身份和地位上升了,不是百姓阶层了,才能有奴婢;第三是免刑,在法律上给了举子们很多优待,比如明朝初年规定,进士、举人和贡生犯了死罪,可以特赦三次,这很厉害,当然这只是明朝初年的规定,后来就没有这么执行了。当然了,这秀才犯法,在没有被剥夺功名之前,是不得用刑的。秀才见到县官、县太老爷,也不用下跪,这都是功名的特权。你看电影里头,秀才见到官先磕头,那是胡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免粮,

古代交粮食给国家,就如同是纳税,向政府交粮纳税,是百姓必须尽的义务,而且要交的数量也不少,这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但是如果说你们家里出一秀才,那行了,那很实惠了。你想啊,经济上也很实惠,礼仪上还有待遇,法律上还能免责,这玩意儿,太好了,所以说很多人就算再苦再累,也挡不住地要去参加科举。

现在北京建国门内大街路北,就是咱们现在中国社科院大楼附近的胡同,你有机会看看去,贡院东街和贡院西街,贡院头条二条三条,这就是以前科举考试的地方。为什么管科举考试的考场叫贡院呢?古代给皇上送东西叫贡品,而科举考试是向皇上贡献人才,所以就叫贡院。

明清两代的贡院都建在北京,最早是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那会儿据说因为皇宫还没盖完,盖贡院也没那么些钱,就拿木板、席子之类的东西搭出考棚。四周围先是用荆棘围成的墙,大门五间,这叫龙门,寓意鲤鱼跳龙门。中间三门上有匾,中门上写的是“天开文运”,东门写的是“明经取士”,西边写的是“为国求贤”。贡院内的中路主要有明远楼、公堂、聚奎阁和会经堂等,两边是号棚。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都已经离我们太远了,但是有时聊一聊也挺好的。不管怎么说,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天下读书人算是有了这么一条出路。现在虽然没有科举了,你也得努力多读书,多读书总归是不会吃亏的!!!

郭德纲的郭论内容(与君共享郭德纲老师郭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