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一、陶瓷的起源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陶器是8800年前位于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掘出的陶器。最早的瓷器发明于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国内外陶瓷产业现状研究(中商产业研究院)(1)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新石器时代

万年仙人洞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是1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人类活动文化遗迹,其出土的栽培稻和陶器,距今一万年以前,是现今已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和原始陶器之一。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彩陶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最早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半坡文化时期的彩陶,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距今6000年前,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描绘手法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2.夏商周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种,大致可以分为灰陶、白陶、印纹陶等等。这一时期的器物主要是以日常用器为主,例如,豆、鼎、鬲、觚等。商代中期左右还出现了原始瓷器。原始瓷器与陶器相比较,更加经久耐用、易于清洗。而且原始瓷器的工艺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完善,为日后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朝

秦朝是以泥质灰陶为主,但陶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同时也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如震撼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当时先进制陶工艺的典型代表。而且建筑用陶也大力发展,如各种画像砖等等,都代表了这一时期古人崇尚的美感。

4.汉朝

汉代是中国陶瓷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有学者认为是受罗马及欧洲人制造琉璃技术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人们与上述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汉代汉字中开始出现了“瓷”字。汉代的陶瓷器,造型大方浑厚,而且许多器物的造型和青铜器造型十分相似。这一时期的瓷器是古人们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如文房用具、丧葬冥器等。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了青瓷器,釉呈淡青色,质地和火候等都符合瓷器的标准,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青瓷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重要创新。

5.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猛,出现了越窑等著名窑址。当时的器物精工细做,造型精美,可与贵重的金银器相媲美,也是当时王权贵族比较偏爱的日用品。北朝时期出现了一种独特的、而且对后世有深远意义的陶瓷品种,这就是白瓷。缥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色釉,是青瓷系统的代表,与北方地区的白瓷交相辉映。当时在南方,龙窑结构被进一步改良,为解决龙窑窑室内抽力大、火焰速度过快的问题,这一时期发明了起缓解作用的“挡火墙”,可更有效地调节窑内抽力和温度。经测试,这一时期的瓷器都是在弱还原焰中烧成,烧结程度较好,烧成温度可达1300度左右,达到了现代瓷的质量水平,这无疑是与龙窑结构的改进和烧成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

6.唐朝

唐代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唐代之后,五代十国战乱频发,局势动荡,但这一时期的陶瓷业却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吴越的秘色瓷和传说之中的柴窑。

7.宋朝

宋代是我国陶瓷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景德元年,浮梁镇所产的青白瓷令宋真宗赵恒爱不释手,于是将浮梁镇赐名为"景德镇"。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景德镇三个字,从此,景德镇一词沿用至今。

8.元代

元代的制瓷业与宋代相比衰落很多,但是这一时期制瓷业方面也有新的突破,例如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些都为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开端。

9.明代

明代之前的瓷器主要是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则以白瓷为主。白釉瓷器和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造成功,使明代的瓷器更加绚丽多彩。如成化年间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都是我国瑰丽的文物之珍。

10.清朝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瓷器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前朝的经验、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天然原料及督陶官的认真管理,使得清代的瓷器工艺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康熙时期的素三彩、雍正时期的五彩、乾隆时期的粉彩和珐琅彩都是著名的精品。

二、陶瓷产业近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掠夺,暂时缓和了对中国的侵略与压迫,因此中国的民族工业稍有抬头,民族工业的新式瓷厂,这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陶瓷工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中国的陶瓷工业已奄奄一息。如景德镇,抗日战争前,产量达19954万件,战时下降为300万件,1947年仅为2万件。瓷窑抗战前达150余座,1947年仅剩76座,江苏宜兴从事紫砂陶生产的,在历史上最兴盛时期有1000余人,到解放前夕只剩下20几人。直到全国解放,中国陶瓷工业仍处于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业作坊状态,而且多数企业因产品销售不畅、资金短缺而工厂倒闭,工人星散。而同时期的欧洲和日本却藉其新兴资本主义的势力和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新技术,其陶瓷生产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有长足进展。

、陶瓷产业代史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

1.“一五”时期

“一五”时期是我国陶瓷工业顺利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以后,由于“左”的路线的干扰和十年动乱,陶瓷工业的发展经历了1958年到1962年和1966年到1976年两次重大挫折。到1978年以后,陶瓷工业重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全国陶瓷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达1.17亿美元,比1952年的100多万美元增长了100倍。然而那时我国的日用陶瓷只是出口到亚非拉广阔的第三世界,质次且价低,平均每件产品仅换汇0.13美元,比日本和西欧的制瓷强国相差几倍甚到十几倍。

2.“六五”时期

“六五”期间,陶瓷工业认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与技术改造,努力增产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努力克服这一期间由于原材料、燃料大幅度提价,营业外支出大幅度上升,外贸对出口陶瓷大幅度压缩收购和降价收购等一系列困难,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六五”末期的1985年,全行业开创了产销两旺的好局面。

3.“七五”时期

1986年以后,全国日用陶瓷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陶瓷工业,恢复瓷器之国盛誉的指示精神,并根据轻工业部对陶瓷工业“七五”计划的要求,以及1986年5月下旬在湖南醴陵召开的金国陶瓷工业工作会议上研究落实的休养生息、振兴陶瓷工业的几项措施,即免征调节税、减免一部分所得税、价格放开、随行就市等,使陶瓷行业呈现了产销两旺、经济效益增长高于生产增长的好势头。1988年全国日用陶瓷产品产量达53.19亿件,较上年增长12.4%,已超过“七五”期间规划的6%。

4.90年代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陶瓷工业更有了长足进步与发展。日用陶瓷产品进一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要,出口创汇连年大幅度上升。总产量虽然有较大的减少,但出口创汇却有较大的增长,1992年出口创汇近6亿美元。建筑卫生陶瓷工业1990年在国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许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了建筑卫生陶瓷的出口,1990年全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总出口额达4921.55万美元,为1986年的4.14倍、1987年的2.9倍、1988年的1.68倍,进出口贸易顺差为2599.77万美元无,比上年增长了82.1%,达历史最高水平。1991、1992两年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创汇额都在5000万美元以上。

四、90年代后产业发展

1.现代陶瓷工艺

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中,原料的取材是不拘一格的。与多种材料的结合、并用、渗透,产生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使现代陶艺既有丰富的表现性又有充分的协调性,表面装饰和空间处理也登上一个更高的层次。现代陶艺注重质地性能,不讲究是粗糙还是精细的原料,取材也不再仅限于瓷泥和陶泥,而是有意突破传统陶艺原料的使用范围,利用泥料的不同特性,发挥各种材质的潜在美感,只要能经窑烧的泥、沙等材料都可用来为之服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2011年我国水泥、陶瓷等、隔音材料专利申请授权量保持在千项左右,从2012年开始我国水泥、陶瓷等、隔音材料专利申请授权量突破千项,2020年其授权量达4839项。

国内外陶瓷产业现状研究(中商产业研究院)(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2.陶瓷产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全国各地都分布有大小零星的陶瓷产区。我国陶瓷产区分布以广东省、江西省的为多,这两大产区的陶瓷产业规模大,陶瓷企业和优秀品牌多,是我国数一数二的陶瓷主要产地。此外,山东、山西、河北等省份也有各具特色的陶瓷产区。具体如下图所示:

3..陶瓷产品出口

陶瓷出口最初依靠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中国用于连接世界各国的商业贸易路线,而欧洲商人马可波罗到访中国,见识了许多未曾见过的产品与事物,在回国的时候带去了一部分产品,并且还写下了一本名叫《马可波罗游记》的著作,上面清楚地记述了中国的陶瓷,及陶瓷的制作方法以及生产工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形势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陶瓷产品对外贸易的综合发展情势不断发展,给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诸多机遇。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陶瓷制品表现为市场综合竞争力不足、出口商品档次不高,品牌意识较差、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不足,市场营销机制缺乏针对性、法律标准不完善,面临外国反倾销的危险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陶瓷产品出口下降。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1年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1863万吨,同比增长5.4%。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676万吨,同比下降5.7%。从金额方面来看,2022年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金额30703.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2.3%。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金额1165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8.6%。

国内外陶瓷产业现状研究(中商产业研究院)(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4.建筑陶瓷

我国的建筑陶瓷产业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凭借内外部的发展优势与机遇,已成为世界建筑陶瓷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全球过半的建筑陶瓷产自我国,由此可见我国建筑陶瓷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辽阔的国土上,建筑陶瓷产区覆盖了大部分地区,其中以广东、山东等地区最具代表性,不少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陶瓷集群。

然而,在前所未有的煤价、天然气价暴涨等成本高压下,利润被大幅压缩,加之双碳双控、限电限产、房企暴雷等综合作用,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政策淘汰和市场竞争白热化加速行业洗牌,淘汰落后产能所取得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048家,较2020年,45家退出市场。

国内外陶瓷产业现状研究(中商产业研究院)(4)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产品来看,地产政策收紧及供给侧优化改革,陶瓷行业供给有所紧缩。2017年起,在下游房地产宏观政策持续收紧及行业供给侧优化改革下,建筑陶瓷产量开始下行。2018年国产陶瓷砖总产量跌破百亿平方米至90.1亿平方米,2019年继续走低,同比下降8.7%至82.2亿平方米,2020年受益大板等行业发展稍有上升,提高到85.7亿平方米。2021年全国建筑陶瓷产量81.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61%。2021年我国建筑陶瓷出口量为6.0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40%,出口额40.99亿美元,同比下降0.70%。我国建筑陶瓷出口量自2015年以来一直呈下跌趋势,2020年受到全球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跌幅尤为明显,2021年,出口量跌速放缓,下滑曲线趋于平缓。这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影响有所消退,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各国政府和国际间组织为重振经济推出的一系列激励措施。

国内外陶瓷产业现状研究(中商产业研究院)(5)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电子陶瓷

发展至今,陶瓷不仅可以作为文玩古物、装饰品、建筑材料,还可以在能源、家用电器、汽车等方面可以广泛应用。电子陶瓷是指在电子工业中能够利用电、磁性质的陶瓷,电子陶瓷的制造工艺与传统的陶瓷工艺大致相同,多数以氧化物为主成分的烧结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同物理化学、应用物理学、硅酸盐物理化学、固体物理学、光学、电学、声学、无线电电子学等的发展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促进,从而在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中,使电子陶瓷也相应地取得了很大进展。

随着电子陶瓷企业、研究单位及高校对各类电子陶瓷研发的持续投入,推动行业内电子陶瓷专利技术持续更新,电子陶瓷专利每年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子陶瓷相关专利达121项,2020年增至274项。自主核心技术体系逐渐形成,为全行业高效率、高质量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子陶瓷相关专利153项。

国内外陶瓷产业现状研究(中商产业研究院)(6)

数据来源:佰腾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陶瓷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